由于人类的活动,云南滇池多次在夏季出现由蓝藻爆发引起的水体富营养化,请回答下列问题:
(1)滇池蓝藻爆发时湖面漂浮着一层绿膜,有人认为这是绿藻而不是蓝藻。对此,可以通过显微镜观察细胞是否具有 来判断。如果比较滇池水体的pH,则早上比傍晚要 。
(2)夏季气温偏高是滇池蓝藻爆发的原因之一,从本质上看这是人为污染超过了滇池生态系统的 ,而温度是通过影响细胞内 来影响蓝藻的生长的。
(3)环保部门怀疑某工厂是污染源之一,并对其排污口进行了检测。检验员沿河顺流每隔100 m取水样一次,依次编号为①~⑨(已知⑤号水样正对工厂排水口),对各水样进行了如下处理:首先,检测水样中的蓝藻数量(A组);然后,滤除水样中全部蓝藻后,每份水样分为三等份,编号B、C、D,其中B、C组分别添加适量的N和P,D组不添加;再在各组中加入等量的蓝藻,放置在阳光下若干天,最后检测水样中蓝藻数量,统计数据如下表(蓝藻数量单位:百万细胞/mm3)。
水样编号 |
① |
② |
③ |
④ |
⑤ |
⑥ |
⑦ |
⑧ |
⑨ |
A组(原 始水样) |
0.2 |
0.3 |
0.3 |
1 |
10 |
10 |
7 |
7 |
6.5 |
B组(添 加N) |
1 |
1.5 |
2 |
2.5 |
20 |
19 |
18 |
17 |
18 |
C组(添 加P) |
8 |
9 |
9.5 |
10 |
11 |
9.5 |
7.5 |
7.5 |
7 |
D组(无 添加) |
0.2 |
0.2 |
0.3 |
1 |
10 |
9 |
7 |
7 |
6.5 |
请回答有关问题:
①通过A组数据可以判断该工厂是污染源,依据是 。
②进行B、C、D分组实验的目的是探究工厂排出的污染物主要是N含量超标还是P含量超标,其中D组
起 作用,从实验结果可得出的结论是 。
观察变形虫临时装片时,发现视野中有一较
大的变形虫,但在图像上有一小片污物,
|
影响了对变形虫的观察。
(1)在不调换目镜的物镜的情况下,根据下面的装置图,回答下面的问题:
(1)本装置是进行什么实验的?
为什么用煮沸又冷却的葡萄糖溶液,同时表面覆盖
一层液体石蜡?
|
为了检查酶的作用,做了如下的实验:准备A—G7支试管(容量20ml),将各支试管装入下列物质并观察在室温(25℃)下的反应情况
A.倒入3%的过氧化氢5ml,再加入新鲜的鸡肝片lg |
B.倒入水5ml,再加入新鲜鸡肝片lg |
C.倒入3%的过氧化氢5ml和煮沸后的鸡肝片lg |
D.加入5%的过氧化氢3ml和10%的氢氧化钠溶液2ml后,再加入新鲜鸡肝片lg |
E.加入5%的过氧化氢3ml和10%的盐酸溶液2ml后,再后入新鲜鸡肝片lg
F加入3%的过氧化氢5ml,再加入二氧化锰lg
G.倒入水5ml后,再加入二氧化锰lg
请根据上述实验情况回答下面的问题。
(1)在A试管中观察到发生气泡,请写出溶液中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2)在B到G的试管中,请回答与A试管发生同样的气体的是哪些试管。
(3)在A试管中,当反应开始后15min,还没有发生气泡。若要使其发生气泡应怎样处理?请在下列的选项中,选出一个最合适的选项:
(甲)再加入lg新鲜的鸡肝片(乙)再加入5ml3%的过氧化氢
(丙)将试管水浴加热到37℃(丁)将试管冷却到4℃
在植物基因工程中,用土壤农杆菌中的Ti质粒作为运载体.把目的基因重组人Ti质粒上的T-DNA片段中,再将重组的T-DNA插入植物细胞的染色体DNA中。
(1)科学家在进行上述基因操作时,要用同一种 分别切割质粒和目的基因,质粒的黏性末端与目的基因DNA片段的黏性末端就可通过 方式而粘合。
(2)将携带抗除草剂基因的重组Ti质粒导入二倍体油菜细胞,经培养、筛选获得一株有抗除草剂特性的转基因植株。经分析,该植株含有一个携带目的基因的T-DNA片段,因此可以把它看作是杂合子。理论上,在该转基因植株自交F1代中,仍具有抗除草剂特性的植株占总数的 。
(3)种植上述转基因油菜,它所携带的目的基因可以通过花粉传递给近缘物种,造成“基因污染”。如果把目的基因导人叶绿体DNA中,就可以避免“基因污染”,原因是 。
为探究洗衣粉加酶后的洗涤效果,将一种无酶洗衣粉分成3等份,进行3组实验。甲、乙组在洗衣粉中加入1种或2种酶,丙组不加酶,在不同温度下清洗同种化纤布上的2种污渍,其他实验条件均相同,下表为实验记录。请回答下列问题。
水温/℃ |
10 |
20 |
30 |
40 |
50 |
||||||||||
组别 |
甲 |
乙 |
丙 |
甲 |
乙 |
丙 |
甲 |
乙 |
丙 |
甲 |
乙 |
丙 |
甲 |
乙 |
丙 |
清除血渍时间 /min |
67 |
66 |
88 |
52 |
51 |
83 |
36 |
34 |
77 |
11 |
12 |
68 |
9 |
11 |
67 |
清除油渍时间 /min |
93 |
78 |
95 |
87 |
63 |
91 |
82 |
46 |
85 |
75 |
27 |
77 |
69 |
8 |
68 |
(1)提高洗衣粉去污能力的方法有___ _和_ ___。甲组在洗衣粉中加入了________酶。乙组在洗衣粉中加入了________ _酶。
(2)如果甲、乙和丙3组均在水温为80℃时洗涤同一种污渍,请比较这3组洗涤效果之间的差异并说明理由。 。
(3)将分离纯化的酶固定在 上 ,使用时将固定的酶投放到反应溶液中 ,催化反应结束后又能将被固定的酶收回,这样的酶就叫做固定化的酶。它可以在一定时间范围内可以 使用。常用的固定方法有 、交联法和包埋法。
(4)加酶洗衣粉中的酶是特殊的化学物质包裹的,遇水后包裹层很快溶解,释放出来的酶迅速发挥催化作用。请说明这是否运用了酶的固定化技术及其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