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过碳酸钠(Na2CO3·3H2O2),有固体双氧水的俗称,该晶体具有Na2CO3和H2O2的双重性质,被大量应用于洗涤、印染、纺织、造纸、医药卫生等领域中,过碳酸钠的某生产流程如下图所示。
已知:2Na2CO3+3H2O2=2Na2CO3·3H2O △H<0;回答下列问题:

(1)下列物质可使过碳酸钠较快失效的是(填序号)_________。

A.FeCl3溶液 B.H2S C.稀硫酸 D.NaHCO3溶液

(2)反应①应先通入的气体是__________。
(3)在上述流程中,向反应前的H2O2中加入稳定剂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该生产流程中可循环使用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
(5)生产过碳酸钠的流程中遗漏了一步,造成所得产品纯度偏低,请简述该步操作过程___________。
(6)实验室利用下图装置制备过碳酸钠,该装置中恒压滴液漏斗中支管的作用是_______,冷凝管应从__________处进水。
(7)由实验测定反应温度对产物的影响如下表:根据下表数据,你认为反应最佳的温度选择的范围是_______________。

T/℃
活性氧百分含量
产率
5~10
13.94
85.49
10~15
14.02
85.78
15~20
15.05
88.38
20~25
14.46
83.01

科目 化学   题型 实验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常见气体制备原理及装置选择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某探究小组用HNO3与大理石反应过程中质量减小的方法,研究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所用HNO3浓度为1.00 mol·L-1、2.00 mol·L-1,大理石有细颗粒与粗颗粒两种规格,实验温度为298 K、308 K,每次实验HNO3的用量为25.0 mL、大理石用量为10.00 g。
(1)请完成以下实验设计表,并在实验目的一栏中填出对应的实验编号:

实验
编号
T/K
大理石
规格
HNO3浓度(mol·L-1)
实验目的

298
粗颗粒
2.00
(Ⅰ)实验①和②探究HNO3浓度对该反应速率的影响;
(Ⅱ)实验①和  探究温度对该反应速率的影响;
(Ⅲ)实验①和  探究大理石规格(粗、细)对该反应速率的影响;)












(2)实验①中CO2质量随时间变化的关系见下图:依据反应方程式CaCO3+HNO3=Ca(NO3)2+CO2↑+H2O,计算实验①在70~90 s范围内HNO3的平均反应速率为            。(可用分数表示)
(3)请在答题卡的框图中,画出实验②、③和④中CO2质量随时间变化关系的预期结果示意图。

草木灰中富含钾盐,主要成分是碳酸钾,还含有少量氯化钾、硫酸钾。现从草木灰中提取钾盐,并用实验检验其中的 CO32—、 SO42—和 Cl
(1)从草木灰中提取钾盐的实验操作顺序如下:①称取样品,②溶解,③,④,⑤冷却结晶。
(2)将制得的少量晶体放入试管,加入蒸馏水溶解并把溶液分成三份,分装在3支试管里。
①在第一支试管里加入稀盐酸,可观察有生成,证明溶液中有离子。
②在第二支试管里加入足量稀盐酸后,再加入,可观察到有生成,证明溶液中有离子;写出相关的化学方程式
判断所加入稀盐酸已经足量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在第三支试管里加适量的硝酸银,观察到有沉淀产生,由此证明溶液中一定含Cl。你认为该结论是否严密?为什么?

如图所示是中学化学实验中常见的装置,它有多种用途。

(1)若瓶中装有X溶液,将CO和CO2的混合气体由a管口通入,用以除去CO2,则X为________。

A.H2SO4 B.NaOH C.NaCl D.HCl

(2)若用排水法收集H2,则H2气体应从_______(填标号,下同)管口导入;若用排空气法收集CO2,则CO2气体应从________ 管口导入。
(3)医院里给病人输氧时,往往在氧气钢瓶与病人呼吸面具之间安装有水的该装置,观察气泡产生的情况,以便调节供氧速率,此时氧气应从管口导入。

可用于分离或提纯物质的方法有:①过滤②蒸馏③加热④分液⑤结晶法⑥蒸发⑦萃取(填序号)
(1)除去石灰水中悬浮的CaCO3颗粒
(2)除去NaCl晶体中混有的碘单质
(3)分离石油中各不同沸点范围的成分
(4)分离水和CCl4的混合物
(5)除去 KCl 中少量 KClO3
(6)CCl4与甲苯的混合物
(已知CCl4与甲苯互溶,沸点分别为76.75 ℃和110.6 ℃)
(7)提取NaCl和KNO3混合溶液中的KNO3

下图中各仪器的名称分别是: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