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鸦片战争以来,为实现国家独立富强的中国梦,中华民族的仁人志士从理论和革命实践两个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张元济写诗赞誉道:“南洲讲学开新派万木森森一草堂。谁识书生能报国,晚清人物数康梁。”
——广东教育出版社《经典广东》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出“康梁”分别是谁?他们领导的政治运动和提出的代表运动性质的经济主张各是什么?
材料二、“九十年以前,在中国这块古老的土地上,爆发了一场对中国历史进程产生重大影响的革命。……先生是站在时代前列的历史伟人,是伟大的爱国主义者,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他为追求民族独立、民主自由和民生幸福贡献了毕业精力。”
——引自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2001年10月9日的一次重要讲话
(2)材料二中“先生”是指谁?(1分)材料中的这场“革命”指什么?(1分)
材料三……日本帝国主义给予我中华民族的损失和耻辱,实在是书不胜书。现在这个万恶的敌人,已被中苏美英的联合力量所打倒了。中华民族已从日本帝国主义的压迫下解放出来了。日本帝国主义对我中华民族独立生存的严重威胁已被消除。半个世纪以来,我中华民族所受的奇耻大辱,血海深仇,现在报仇雪耻了。这的确是我中华民族百年未有的大事,值得全国同胞的热烈庆祝。
——1945年9月5日《解放日报》社论:《庆祝抗战最后胜利》
(3)材料三中,为什么视日本为“万恶的敌人”?(以其侵华暴行为例说明)。(2分)社论认为抗战取得最后胜利的原因是什么?(不得摘抄原文,1分)
(4)邓小平曾说:“他(毛泽东)多次从危机中把党和国家挽救过来。没有毛泽东,至少我们中国人民还要在黑暗中摸索更长时间。”请写出抗日战争胜利后,为了实现中国“光明的前途”,以毛泽东为首的共产党人在1945年进行了什么努力?
材料四:“工业化——这是我国人民百年来梦寐以求的理想,这是我国人民不再受帝国主义欺负不再过穷困生活的基本保证,因为这是全国人民的最高利益。全国人民必须同心同德,为这个最高利益而积极奋斗。”
——1953年1月1日社论
(5)、新中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是从哪一活动开始的?它的主要任务是什么?(3)
(6)1978年中国实现了伟大的历史性转折, 这里的转折是指什么?
(7)为了实现“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能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能走改旗易帜的邪路,而应该走什么道路?
(8)结合以上材料,中华民族复兴之梦的探索历程给你怎样的启示?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4分)
材料一:由于中国人民闭关自守,骄傲自满,19世纪中期到20世纪初的灾难性战争使他们受到巨大的刺激,在这些战争中所遭到的耻辱性失败,迫使中国人打开大门,结束他们对西方的屈尊态度,重新评价自己的传统文明。其结果是入侵和反入侵的连锁反应……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你认为材料中所说“19世纪中期到20世纪初的灾难战争”指的是哪四次战争?(4分)
材料二: “1840年至1901年短短的几十年间,中国屡遭西方欺凌,被迫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和赔款最多的不平等条约分别指的是什么条约?(4)
材料三: 1890年,美国海军将领马汉提出了海权论:海权支配一个国家的兴衰存亡。这种观点在中国受到冷落,却引起了正积极向外扩张的日本的密切关注,这种与时俱进的学习方式终于在五年以后得到了回报。
(3)材料三中:日本“五年以后”通过哪个重大事件“得到了回报”?( 1分)这一事件对中国社会产生了什么影响?(1分)
材料四:解放前,东北地区曾流传着这样的民谣:“苦难十四年,日本和汉奸,压迫老百姓,有苦不敢言……”
(4)东北人民“苦难十四年”开始与结束的标志分别是什么?
材料五:中国作为亚洲反法西斯战争的主战场,抗击了70%的日本侵略军,最终以3500多万儿女捐躯为代价,战胜了日本法西斯。
(5)据材料五,结合所学,各举一例国共两党抗击日本侵略并取得胜利的战例。
阅读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共12分)
中共最高领导层--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七位成员2012年11月29日集体出现在国博“复兴之路”展览现场。新任总书记习近平说:“每个人都有理想和追求,都有自己的梦想。现在,大家都在讨论中国梦,我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这个梦想,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
近代史上的中国人为实现梦想是如何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的呢?
【探索篇】材料一以1861年年初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成立为起点,中国近代第一次由清政府主导的自主探索开始了……一百年前孙中山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途上推翻封建帝制为中国打开了思想进步的闸门……——摘编自《复兴之路》有关解说词。
(1)“中国近代第一次自主探索”是指什么?请写出其中的一个代表人物
(2)孙中山在中华复兴征途上有何历史贡献?
【奋斗篇】材料二十月革命一声炮响为中国送来马列主义。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在毛泽东等共产党人领导下,经过28年艰苦卓绝的奋斗,让中国人站起来了;而挽救社会主义的邓小平找到一条使国家强盛人民富裕的道路。——摘自《复兴之路》解说词。
(3)中国共产党“一大”召开的地点在哪里?有什么重大意义?
(4)毛泽东探索出了一条怎样的革命道路?
【感悟篇】(5)回首过去的100多年,历史发生了沧桑巨变,让中国走进了一条伟大的民族复兴之路,有过许多历史经验值得我们去感悟。请你写出一条。
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完成问题。
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的灵魂,是一个民族进步的不竭动力。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是富有创新精神的民族,结合所学知识探究以下问题:
【制度篇】(1)历史上统治阶级为加强中央集权,总是不断调整政策。秦朝、元朝时期曾在地方上开创新的政治制度,请分别举例说明。
(2)美国学者费正清说:“在一个我们看来特别注重私人关系的社会里,中国的科举考试却是惊人地大公无私。每当国势鼎盛,科举制度有效施行时,总是尽一切努力消除科场中的徇私舞弊。”对作者观点理解正确的是()
A.科举制度扩大了封建统治的基础 |
B.科举制度实现了封建国家的兴盛 |
C.科举制度体现了公平竞争的精神 |
D.科举制度背离了传统的伦理道德 |
【经济篇】(3)六七千年前,我国的原始居民培植了两种农作物,使我国成为世界上最早培植这两种农作物的国家之一,请写出两种农作物的名字。
【文化篇】“中国在许多个世纪以来,一直是人类文明的主要中心之一”。让我们与历史进行亲密接触,寻找其中蕴藏的民族智慧,感悟民族精神。
(4)根据上图和所学知识,说出我国宋元时期主要的文学表现是什么?这一时期科技成就领先世界,请举一例说明。
【感悟篇】(5)综合以上内容,在如何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方面你获得了哪些启示?(1)
2015年是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两次世界大战的硝烟,已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消逝。世界已跨入新的世纪,可天下仍不太平。某校九年级二班学生要举办一次以“战争与和平”为主题的图文展,请你全程参与此次活动。让我们反思世界大战的历史,为维护世界和平而共同努力吧!
第一组表解历史
第一次世界大战 |
第二次世界大战 |
|
起止时间 |
1914.7—1918.11 |
1939.9—1945.9 |
交战双方 |
① |
法西斯轴心国集团与反法西斯集团 |
转折性战役 |
凡尔登战役 |
② |
战争导火线 |
③ |
《凡尔赛和约》 |
战后格局 |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
④ |
(1)第一组收集的表格信息有残缺,请你将内容补充完整。
①②③④
第二组文汇历史
二组同学搜集到这样一段材料:在雅尔塔会议上,斯大林指出“战时,要保持团结并不太难,因为有一个打败共同敌人的共同目标,这一点谁都清楚。艰难的工作在战后,那时,各种不同的利害关系往往会使同盟国分裂。”
(2)结合所学回答,为实现“打败共同敌人”的目标,美、苏等国是怎样“保持团结” 的,举两例说明 (4分) 材料中“同盟国”因“各种不同的利害关系”产生分裂,其正式分裂的标志是什么?(2分)
第三组聚焦现实
(日本《东京新闻》2014年1月1日社论)安倍政权决心要以建设“强大国家”的姿态来对抗全球化和中国的大国化。……安倍政权谋求的所谓“强大国家”实质上就是应对迅速崛起的中国而扩充自卫队。这将使日本成为对他国构成威胁的军事大国。人们不能不对这种因怀疑、猜测引发的军备竞争会使日本陷入安保陷阱而感到担忧。
(3)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是什么?
材料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追随美国,中日关系呈敌对状态……1972年9月,日本内阁总理大臣田中角荣访问中国。中日两国政府在北京签署《联合声明》,宣布两国建立外交关系,实现中日邦交正常化。
材料反映中日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今天,日本军国主义仍然阴魂不散,企图通过各种方式为侵略战争翻案,这应引起我们高度的警惕。你认为处理中日关系的正确态度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