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化学课堂围绕,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在老师引导下开展探究活动.以下是教学片段,请你参与学习并帮助填写空格(包括表中空格)。
【演示实验】将一定量的稀H2SO4加入到盛有NaOH溶液的小烧杯中。
【学生板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提出问题】实验中未观察到明显现象,部分同学产生了疑问:反应后溶液中溶质是什么呢?
【假设猜想】针对疑问,太家纷纷提出猜想.甲组同学的猜想如下:
猜想一:只有Na2SO4 猜想二:有Na2SO4和H2SO4
猜想三:有Na2SO4和NaOH 猜想四:有Na2SO4、H2SO4和NaOH
乙组同学对以上猜想提出质疑,认为有一种猜想是不合理的.不合理的猜想是 。
【实验探究】(1)丙组同学取烧杯中的溶液少量于试管中,滴加几滴CuSO4溶液,无明显变化,溶液中一定没有 。
(2)为了验证其余猜想,各学习小组利用烧杯中的溶液,并选用老师提供的pH试纸、铜片、BaC12溶液、Na2CO3溶液,进行如下三个方案的探究.
实验方案 |
测溶液pH |
滴加Na2CO3溶液 |
滴加BaCl2溶液 |
实验操作 |
![]() |
![]() |
![]() |
实验现象 |
试纸变色,对比比色卡,pH<7 |
。 |
产生白色沉淀 |
实验结论 |
溶液中有H2SO4 |
溶液中有H2SO4 |
溶液中有H2SO4 |
【得出结论】通过探究,全班同学一致确定猜想二是正确的。
【评价反思】老师对同学们能用多种方法进行探究,并且得出正确结论给予肯定.同时指出【实验探究】(2)中存在两处明显错误,请大家反思.同学们经过反思发现了这两处错误:
(1)实验操作中的错误是 。
(2)实验方案中也有一个是错误的,错误的原因是 。
将0.4%的氢氧化钠溶液滴加到2
0.4%的盐酸中,测得混合液的
变化曲线如图。某学习小组对加入0-
氢氧化钠过程中,所得混合液
增大原因进行了如下探究:
【猜想假设】
猜想Ⅰ:
增大是因为;
猜想Ⅱ:
增大是因为发生了反应,写出反应方程式。
【实验探究】
为验证猜想Ⅱ,请你帮助该小组完成下列实验。(可供选择的实验用品有:
计、0.4%的氢氧化钠溶液、0.4%的盐酸、水。)
(1)向2
0.4%的盐酸中加入
0.4%的氢氧化钠溶液,用pH计测得混合液的
=7。
(2)向2
0.4%的盐酸中加入
,用pH计测得混合液的
7(填">"、"="或"<")。综合(1)和(2)证明猜想Ⅱ成立。
善于提出问题、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是学好化学的重要方法。某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在学习铁及其化合物知识时进行了系列研究。
I.提出问题
问题1:铁为何称为黑色金属?
问题2:铁和氧气在不同条件下能发生哪些反应?
问题3:铁有多种氧化物,它们的性质有哪些差异?
问题4:钢铁厂在选矿时,如何测定铁矿石中的含铁量?
问题5:用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得到的黑色固体一定是单质铁吗?
II.解决问题
【问题1】上网查寻,有两种说法:
a.因为在铁表面有黑色的铁的氧化物,所以叫黑色金属。
b.因为铁的粉末为黑色,铁的氧化物也均为黑色,所以叫黑色金属。
(1)你认为正确的说法是(填"a"或"b")。
【问题2】通过学习,已经知道铁丝在潮湿的空气中能生锈,也能在纯氧中燃烧。
(2)请写出一种防止钢铁生锈的方法。
(3)请写出铁丝在纯氧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问题3】查阅资料:
a.铁常见的氧化物有氧化铁(
)、四氧化三铁(
)和氧化亚铁
)。
b.四氧化三铁是具有磁性的黑色晶体,可以近似地看作是氧化亚铁和氧化铁的化合物,它不溶于水,能与酸反应生成两种盐。
c.氧化亚铁是不溶于水的黑色粉末,能与酸反应,无磁性,也不能被磁铁吸引。
(4)请写出四氧化三铁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5)有一包黑色粉末;可能是铁粉、
粉末、
粉末中的一种,请你设计一种实验方案进行鉴别。
【问题4】同学们参观了某钢铁厂,了解到钢铁厂在选矿时测定铁矿石中含铁量的方法较多。小明结合所学知识,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测定某赤铁矿样品中
的质量分数。他称取l0.0g赤铁矿,当赤钛矿中的
全部还原为
时,剩余固体在
的保护下冷却、称量,质量为7.6g(假设赤铁矿中的杂质均不与
反应)。
(6)图中酒精灯的作用是。
(7)该赤铁矿中
的质量分数为(列出计算过程)。
【问题5]在钢铁厂的实验室,同学们采集了用某种热分析仪记录的
与
进行反应时的有关数据,并得到固体质量与反应温度的关系曲线,如图所示:
(8)根据图像分析,写出P点时固体成分的化学式,固体质量由48.0g变为46.4g的过程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课外小科约老师继续探究铁粉和硫粉反应的实验:他们各自取一定量的铁粉和硫粉均匀混合后堆放在石棉网上,在其中插入烧红的玻璃棒,反应立即发生。拿掉玻璃棒后,反应继续剧烈进行,反应过程中有少量刺激性气味的气体x产生。反应结束后,都得到了黑色固体。老师得到的黑色固体不会被磁铁吸引,而小科的却会被磁铁吸引。
(1)铁和硫的反应是(填"放热"或"吸热")反应。
(2)气体
的化学式为。
(3)对比老师的实验结果,小科猜想自己得到的黑色固体可能是有剩余的铁或有生成的四氧化三铁。小科想验证是否有铁剩余。
老师启发小科:硫化亚铁能与稀硫酸反应,产生硫化氢气体,该气体能被氢氧化钠溶液吸收。于是,小科认为正确连接如图所示的三个装置并进行实验,如果
处有水压出,就能验证有铁剩余。
①小科依次连接各装置的导管口:
。(填"
"或"
")
②老师指出设计不够合理,不能就此验正猜想。请你帮小科说出不够合理的原因:。
于是小科改进了实验设计,继续进行探究…
实验室中常用分解过氧化氢来简便快速的制备氧气,化学小组进一步探究外界条件对过氧化氢分解速率的影响,并进行了氧气的性质实验。
[查阅资料]有些水果、蔬菜对过氧化氢的分解有催化作用。
[实验探究1]探究苹果和土豆对过氧化氢分解是否有催化作用及催化效果:
各量取6ml的过氧化氢溶液,分别倒入1、2、3号三志试管中,取大小、形状基本相同的苹果块和土豆块,分别放入2、3号试管中,并把带火星的木条分别同时伸入三支试管口内,观察现象并记录如下:
试管编号 |
1 |
2 |
3 |
|
材料名称 |
无 |
苹果 |
土豆 |
|
实验现象 |
反应速率 |
很慢 |
稍快 |
较快 |
产生气泡 |
很少 |
比1中多 |
较多 |
|
复燃情况 |
不复燃 |
复燃 |
很快复燃 |
|
实验结论 |
[实验探究2]探究浓度对过氧化氢分解速率的影响:
取10ml30%的过氧化氢三份,将其中两份分别稀释为不同浓度的溶液,同时测定收集到100ml氧气所用的时间,(其它实验条件均相同)记录如下:
实验编号 |
1 |
2 |
3 |
过氧化氢溶液浓度 |
5% |
15% |
30% |
所用时间(秒) |
205 |
25 |
3 |
实验结论 |
[实验条件3]用上述收集的仪器与不同位置进行反应,其中有一固体能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生成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其中
为黑色固体,
为蓝色沉淀,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其中部分生成物和反应条件已省略。
(1)
物质的化学式为;
物质还可以与(写一种)反应生成
物质。
(2)反应④的化学方程式为;
在①~④的反应中属于置换反应类型的有(填写序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