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某化学课堂围绕,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在老师引导下开展探究活动.以下是教学片段,请你参与学习并帮助填写空格(包括表中空格)。
【演示实验】将一定量的稀H2SO4加入到盛有NaOH溶液的小烧杯中。
【学生板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提出问题】实验中未观察到明显现象,部分同学产生了疑问:反应后溶液中溶质是什么呢?
【假设猜想】针对疑问,太家纷纷提出猜想.甲组同学的猜想如下:
猜想一:只有Na2SO4             猜想二:有Na2SO4和H2SO4
猜想三:有Na2SO4和NaOH         猜想四:有Na2SO4、H2SO4和NaOH
乙组同学对以上猜想提出质疑,认为有一种猜想是不合理的.不合理的猜想是      
【实验探究】(1)丙组同学取烧杯中的溶液少量于试管中,滴加几滴CuSO4溶液,无明显变化,溶液中一定没有                                        
(2)为了验证其余猜想,各学习小组利用烧杯中的溶液,并选用老师提供的pH试纸、铜片、BaC12溶液、Na2CO3溶液,进行如下三个方案的探究.

实验方案
测溶液pH
滴加Na2CO3溶液
滴加BaCl2溶液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试纸变色,对比比色卡,pH<7
               
产生白色沉淀
实验结论
溶液中有H2SO4
溶液中有H2SO4
溶液中有H2SO4

 
【得出结论】通过探究,全班同学一致确定猜想二是正确的。
【评价反思】老师对同学们能用多种方法进行探究,并且得出正确结论给予肯定.同时指出【实验探究】(2)中存在两处明显错误,请大家反思.同学们经过反思发现了这两处错误:
(1)实验操作中的错误是                                             
(2)实验方案中也有一个是错误的,错误的原因是                           

科目 化学   题型 探究题   难度 困难
知识点: 实验探究物质的组成成分以及含量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1)下图是实验室制备物质、探究物质性质的常用装置,请回答:

①仪器a、b的名称分别是
②连接装置A、E可用来制取氧气,装置A应与E的端连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③除去CO中少量的CO2,最好将气体通过装置,理由是
④连接装置B、C可用来验证CO的还原性,CO通过装置B时可以看到;装置C中出现白色浑浊,那么,装置B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课外学习小组为进一步探究活泼金属与酸反应的情况,做了以下两组对比实验(见下图)。

请分析实验Ⅰ、Ⅱ后回答:①实验Ⅰ反映了同种金属跟不同酸反应的剧烈程度不同;实验Ⅱ则表明了剧烈程度不同,原因是
②按照实验Ⅰ和Ⅱ设计思路,请你再设计一组对比实验,简述实验方案。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在实验中发现:不仅碱溶液可以使酚酞试液变红,Na2CO3溶液也能使酚酞试液变红。碱溶液可以使酚酞试液变红,是因为碱在水中解离出了OH-,那么Na2CO3溶液中究竟是哪种粒子可以使酚酞试液变红呢?他们设计了如图三个实验,请你和他们一起探究并完成下列问题:

(1)实验Ⅰ是为了
(2)实验Ⅱ加入蒸馏水的目的是,小组内有同学认为实验Ⅱ没必要做,你认为他们的理由是
(3)实验Ⅲ滴入K2CO3溶液,振荡,酚酞试液变红,向变红后的溶液中再逐滴滴入过量的CaCl2溶液,红色逐渐消失,同时还观察到生成。由实验Ⅰ、Ⅱ、Ⅲ得出结论:CO32-可以使酚酞试液变红;
(4)小组同学在与老师交流上述结论时,老师说:“其实Na2CO3溶液能使酚酞试液变红也是由于溶液中存在OH-”。你认为Na2CO3溶液中存在OH-的原因是

(5分)实验室常用饱和亚硝酸钠与氯化铵溶液反应制取纯净的氮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NO2+NH4Cl=NaCl+N2+2H2O(此反应是放热反应),实验装置如图4所示。试回答:

(1)装置中A部分的分液漏斗与蒸馏瓶之间连接的导管所起的作用是(填编号)
A.防止NaNO2饱和溶液蒸发
B.保证实验装置不漏气
C.使NaNO2饱和溶液容易滴下
(2)B部分的作用是(填编号)
A.冷凝
B.冷却氮气
C.缓冲氮气流
(3)加入药品前必须进行的一个实验步骤是,加热片刻后,即应移去酒精灯以防反应物冲出,其原因是
(4)收集N2最适宜的方法是(填编号)
A.用排气法收集在集气瓶中
B.用排水法收集在集气瓶中
C.直接收集在气球或塑料袋中

四位同学用不同方法配制5%的氯化钠溶液:
甲:用固体氯化钠和水
乙:用20%的氯化钠溶液加水稀释
丙:用粗盐(含有少量泥沙的氯化钠)和水
丁:用100g20%的氯化钠溶液、10g氯化钠固体和水
(1)实验中四位同学共同用到的实验仪器有
(2)甲称量氯化钠时,指针向左偏转,则应(填序号)
A.增加砝码 B.移动游码
C.取出一些NaCl固体 D.再加一些NaCl固体
若甲同学最后配得的氯化钠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小于10%,可能的原因是
①用量筒量取水时仰视读数
②配制溶液时烧杯用少量蒸馏水润洗
③在托盘天平的左盘称量氯化钠时,游码不在零位置就调节天平平衡,后将游码移动得到读数
④盛装溶液的试剂瓶用蒸馏水润洗
⑤氯化钠晶体不纯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④⑤ C.①②③ D.②③④⑤
(3)乙配制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溶液时应量取ml的水。
(4)丙应进行的实验步骤是(填序号)
①溶解②过滤③蒸发结晶④计算⑤装瓶并贴标签⑥称量
假设需粗盐50g,最好应量取ml水来溶解(20℃、SNaCl=36g)
(5)丁用100g20%的氯化钠溶液、10g氯化钠固体和水可配制成5%的氯化钠溶液g。

燃烧是生活中常常见到的现象,氧气具有支持燃烧的性质。(提示:假设蜡烛中不含氧元素)

硫的燃烧蜡烛的燃烧铁丝的燃烧
(1)上述三个实验的共同点是(填序号);
①都有光或火焰产生②都放热③生成物都为固体
④都是化合反应⑤都是氧化反应⑥生成物都是氧化物
(2)硫燃烧实验中水的作用是
(3)铁丝燃烧的化学反应式为
(4)从化学反应前后氧元素化合价的变化分析,氧气在上述反应中具有氧化性的原因是
【提出问题1】只有氧气才能支持燃烧吗?
(提示:钠是一种银白色金属。)
【设计实验一】向盛有Na的硬质玻璃管中通入纯净、干燥的CO2,当观察到澄清石灰水中刚好出现浑浊时,点燃酒精灯,同时继续缓缓通入CO2,Na剧烈燃烧,产生白烟,燃烧结束后玻璃管中有黑色颗粒和白色固体生成。

【得出结论】二氧化碳(“能”或“不能”)支持燃烧。
【提出问题2】黑色颗粒和白色物质是什么?
【探究活动】探究黑色颗粒的成分
【猜想与假设】同学们猜想黑色颗粒成分可能是
【设计并进行实验二】

实验过程,观察到黑色颗粒逐渐减少,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得出结论】实验二证明同学们的猜想是正确的。硬质玻璃管内发生反应的化学反应式为
[探究活动]探究白色物质的成分
【猜想与假设】同学们对白色物质的成分做出以下猜想:Ⅰ是碳酸钠;Ⅱ是氢氧化钠。
你认为猜想(填序号)一定是错误的,理由是
通过实验证明,另一猜想正确。
反应物中没有氢元素
【得出结论】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反应式为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