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的中国,在国际关系中大力弘扬平等互信、包容互鉴、合作共赢的精神,具有中国特色的大国外交之路格局更为清晰,设计更为全面,姿态更为开放,表达更为生动。
2013年3月,习近平主席上任伊始,便对俄罗斯进行了国事访问,表明中国高度重视中俄传统友好关系,把中俄关系作为中国外交政策优先考虑方向,凸显了两国关系的高水平与特殊性。中俄双方发表的联合声明强调在涉及国家主权、领土完整等核心利益问题上,双方将彼此提供坚定支持。
2013年3月,习近平出席在南非德班举行的金砖国家领导人第五次会晤,发表了题为《携手合作 共同发展》的主旨讲话,五国领导人围绕本次会晤“致力于发展、一体化和工业化的伙伴关系”发表了看法和主张。会议发表了《德班宣言》,决定设立“金砖国家开发银行”,并设立金砖国家工商理事会和智库理事会。
2013年6月,习近平访美,提出构建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的中美新型大国关系,并提出提升对话互信新水平、开创务实合作新局面、建立大国互动新模式,探索管控分歧新办法等四点建议。
2013年是欧盟诞生20周年,也是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建立10周年。展望过去10年,双方关系曾出现涟漪,但总体上保持了健康、稳定、快速的发展态势,合作共赢始终是双边关系的主基调。2013年11月,第九届中欧工商峰会和第十六次中国欧盟领导人会议在北京举行,双方共同宣布启动中欧投资协定谈判,共同制定了《中欧合作2020战略规划》。
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列举上述材料中能反映大国之间“平等互信”精神的两个做法。
(2)从文化生活角度,说明发展新型大国关系过程中,各种文明之间应如何做到“包容互鉴”?
(3)有一种观点认为,经济全球化是以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的,经济上的“合作共赢”不可能真正实现。请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并从联系的角度分别评析这一观点。
2010年被称作“中国微博崛起年”,微博逐渐成为广大网民的一种生活方式。从吃、穿、住、行到揭露时弊、参政问政,微博已经涵盖了生活的方方面面。
材料一 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核泄漏事件发生后,我国政府表示,中国发展核电的战略和决心不会改变。某校高三学生在微博上发帖,表明自己对发展核能的看法。其中两位同学的观点是:
材料二 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核泄漏事件发生后,有关食用碘盐可以预防辐射、国内碘盐很快就会受到核污染的流言使多个城市的食盐被一抢而空,部分不良商家乘机抬高盐价,大敛投机之财,弄得人心惶惶。然而,这次抢盐风潮来去匆匆,仅仅一两天后即得到平息。有网友在微博发帖谈对这次事件的看法,有的认为,“谣言止于智者。”也有的认为,“这是政府采取了及时有效的措施,如及时发布沿海地区的检测数据,请专家学者对食用食盐能否预防核辐射进行医学解读等等,使流言得到遏制,民心得以稳定。”
(1)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有关知识说明我国积极发展核电的依据。
(2)请你运用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原理,评析甲乙两同学的观点。
(3)请运用《政治生活》的有关知识,谈谈平息抢盐事件的启示。
(4)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为提高公民的素质提几点建议。
政治 A【思想政治——国家和国际组织常识】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①由于利比亚局势动荡,2011年,2月22日至3月5日中国迅速将35860名中国公民从利比亚安全撤离回国,胜利完成新中国最大规模撤离海外公民行动,还协助12个国家的2100名外国人撤出利比亚,赢得国际社会广泛赞誉。
②由于利比亚当局武力镇压示威民众导致武装冲突和严重人道主义危机,2011年2月26日联合国安理会通过1970号决议,决定对利比亚实施武器禁运等制裁,中国投了赞成票。后在阿拉伯国家联盟呼吁下,3月17日安理会又通过1973号决议,决定在利比亚设立禁飞区,并采取一切必要措施保护平民,中国投了弃权票。中国主张和平解决利比亚危机,反对使用武力。
③2011年3月11日,日本发生特大地震海啸,造成重大损失。中国领导人致电表示深切慰问,并提供紧缺物资援助、派出救援队帮助抗震救灾。
(1)下列选项中,关于中国在联合国中的重要作用说法正确的是______
A.中国支持联合国的一切行动,维护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发挥着建设性作用。
B.中国坚持多边主义以实现共同安全,维护世界和平。
C.中国坚持独立自主以实现共同繁荣,促进世界发展。
D.中国坚持发展与周边国家的军事战略伙伴关系。
(2)请结合材料,阐述我国上述做法的原因。
B.【选修4——科学思维常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申博会主任吴仪在国际展览局第132次大会上就中国申办2010年世界博览会进行陈述时曾说:我们十几亿同胞,正翘首等待着各位的选择。他们对世博会的热情和渴望,可能远远超出您的想象。全世界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将目光投向中国,因为中国有巨大的市场;越来越多的游客走向中国,因为中国有悠久而灿烂的文化,越来越多的人成为中国的朋友,因为中国人民热情纯朴、友善好客。如果您选择了中国,占世界人口1/5的中国人民将会以他们的勤劳和智慧向世界证明,您的选择睿智而有远见。中国绝不会让您失望!上海将给您一个惊喜。
(1)上述材料运用了什么样的思维方法?
(2)这种思维方法是由什么决定的? 材料如何体现这一思维方法?
材料一 2011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指出,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水利是现代农业建设不可或缺的首要条件,是经济社会发展不可替代的基础支撑,是生态环境改善不可分割的保障系统。但时至今日,洪涝灾害频繁仍是中华民族的心腹大患,称之为“最大硬伤”、“明显短板”。加快水利改革发展,不仅事关农业农村发展,而且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不仅关系到防洪安全、供水安全、粮食安全,而且关系到经济安全、生态安全、国家安全。要把水利工作摆上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更加突出的位置,着力加快农田水利建设,推动水利实现可持续发展。
材料二针对我省农业主要“靠天吃饭”、防汛抗旱应急能力不强、农村饮水安全等薄弱环节,福建省2011年“一号文件”提出,多渠道筹集资金,建立以政府投入为主导、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多元化水利投入增长机制,加快水利基础设施建设。
材料三.2010年7月,胡锦涛指出,要引导广大文化工作者和文化单位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坚决抵制庸俗、低俗、媚俗之风。反“三俗”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净化社会文化环境的呼声越来越高。
材料四福建省某市发挥多元主体在社会管理中的协同、自治、自律、互律作用,形成了坚持党的领导、政府负责、社区协同、群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新格局,有效的协调社会关系、化解社会矛盾、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
(1)请用辩证唯物论的有关原理说明我国重视水利建设、加快水利发展的合理性。
(2)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说明水利建设要以政府投入为主导的原因,并说明加快水利建没对发展现代农业的积极意义。
(3)有人认为:只要政府加强管理,正确引导,就能净化当前的社会文化环境。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评析这一观点。
(4)分析该市形成社会管理“新格局”的政治生活依据。
2011年3月2日,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了《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成渝经济区的功能定位、总体布局和发展目标正式从国家层面予以明确,并提出促进成渝经济区一体化发展的政策措施,推动区域合作向更深层次、更广领域发展。成渝经济区,有望成为继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之后的中国第四大经济增长极。
成渝经济区与其他经济区相比,既有自然资源丰富等独特优势,也有产业结构趋同、人均GDP指标比较靠后等自己的一些短板。成渝经济区的开发应在党和国家政策的指导下,结合本地实际,以传统优势产业为基础,让高新技术产业唱主角,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率先突破,大胆创新,建立起符合自身实际的发展模式,为全国其他地区的科学发展与和谐发展作出示范,提供借鉴。
结合材料,运用矛盾的观点,分析在成渝经济区的开发中如何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9分)
(18分)民以食为天,关注食品安全,有利于民生,有利于社会和谐。
材料一:近年来曝光的重大食品安全事件有:2006年北京的“红心咸鸭蛋”事件和上海的“多宝鱼”事件,2008年的三鹿“三聚氰胺奶粉”事件和人造“新鲜红枣”事件,2010年的“地沟油”事件和海南“毒豇豆”事件,2011年再度曝光的河南“瘦肉精”事件和上海“染色馒头”事件,……,一个个触目惊心的事例,使中国的食品安全引起世人的广泛关注。加强食品安全立法的呼声十分强烈。人们期望能通过《食品安全法》的制定,给食品安全以相应的法律保障。
(1)结合材料一,请运用价值观的有关知识进行分析。(10分)
材料二:2009年2月28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该法已于2009年6月1日起施行;2009年7月8日,国务院第73次常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该条例已于2009年7月20日起施行;2011年4月6日最高人民检察院下发《关于依法严惩危害食品安全犯罪和相关职务犯罪活动的通知》,要求各级检察机关立即排查一批危害食品安全犯罪案件和相关职务犯罪案件的线索。
(2)根据材料二,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有关知识回答,国家为什么要高度重视食品安全问题?(8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