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苏轼生十年,父洵游学四方,母程氏亲授以书,闻古今成败,辄能语其要。程氏读东汉《范滂传》,慨然太息,轼请曰:“轼若为滂,母许之否乎?”程氏曰:“汝能为滂,吾顾不能为滂母邪?”冠,博通经史。嘉佑二年,试礼部。以《春秋》对义居第一。后以书见欧阳修,修语梅圣俞曰:“吾当避此人出一头地。”
知徐州。河决曹村,泛于梁山泊,城将败,富民争出避水。轼曰:“富民出,民皆动摇,吾谁与守?吾在是,水决不能攻城。”驱使复入。轼武卫营,呼卒长曰:“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卒长曰:“太守犹不避涂潦,吾侪小人,当效命。”雨日夜不止,轼于其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以守,卒全其城。
过金陵,见王安石,曰:“大兵大,汉、唐灭亡之兆。祖宗以仁厚治天下,正欲革此。今西方用兵,连年不解,东南数起大狱,公独无一言以救之乎?”安石曰:“二事皆吕惠卿启之,安石在外,安敢言?”轼曰:“在朝则言,在外则不言,事君之常礼耳。上所以待公者非常礼,公所以待上者,岂可以常礼乎?”安石厉声曰:“安石须说。”又曰:“出在安石口,入在子瞻耳。”又曰:“人须是知行一不义,杀一不辜,得天下弗为,乃可。”轼戏曰:“今之君子,争减半年磨勘,虽杀人亦为之。”安石笑而不言。
仁宗初读轼、辙制策,退而喜曰:“朕今日为子孙得两宰相矣。”神宗尤爱其文,宫中读之,膳进忘食,称为天下奇才。而卒不得大用。
①磨勘是古代政府通过勘察官员政绩,任命和使用官员的一种考核方式。
(选自《宋史•苏轼列传》)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冠,博通经史。比:等到
B.轼武卫营,呼卒长诣:下令
C.轼于其上,过家不入庐:建房
D.大兵大,汉、唐灭亡之兆狱:刑罚

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苏轼“才学高”的一组是(   )
①轼若为滂,母许之否乎?   ②以《春秋》对义居第一
③吾当避此人出一头地      ④吾在是,水决不能攻城
⑤在朝则言,在外则不言     ⑥神宗尤爱其文,宫中读之,膳进忘食

A.②③⑥ B.①④⑤ C.②④⑥ D.③⑤⑥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苏轼听完母亲讲的故事,就能复述出大意来,很小就表现出了才能。
B.苏轼写信给欧阳修,欧阳修看到信后,说他自己应该避开,从而让苏轼出人头地,表达了对苏轼的赞美。
C.苏轼路过金陵,拜见王安石,劝说王安石要敢于进谏,来报答皇上对他不一般的待遇,很让王安石生气。
D.苏轼的才学受到欧阳修称颂,文章得到宋仁宗、宋神宗夸赞,可惜他最终没有得到重用。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富民出,民皆动摇,吾谁与守?(3分)
(2)上所以待公者非常礼,公所以待上者,岂可以常礼乎?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陈贯,字仲通,其先相州安阳人,后葬其父河阳,因焉。少倜傥,数上疏言边事。举进士,真宗识贯名,擢置高。历知卫州、泾州。督察盗贼,禁戢不肖子弟,簿书筦库,赋租出入,皆自检核。尝谓僚属曰:“视县官物如己物,容有奸乎?”州人其严。擢利州路转运使。岁饥,出职田粟赈饥者,又帅富民令计口占粟,悉发其余。徙陕西,累迁尚书度支员外郎,入为三司盐铁判官。领河北转运使,请疏徐、鲍、曹、易四水,兴屯田。
贯喜言兵,咸平中,大将杨琼、王荣丧师而归,贯上书曰:“前日不斩傅潜、张昭允,使琼辈畏死不畏法,请自今合战而奔者,主校皆斩;大将战死,裨校无伤而还,与奔军同。军衄城围,别部力足救而不至者,以逗留论。”真宗嘉纳之。又尝上《形势》、《选将》、《练兵论》三篇,大略言:地有六害。今北边既失古北之险,然自威虏城东距海三百里,沮泽硗确,所谓天设地造,非敌所能轻入。由威虏西极狼山不百里,地广平,利驰突,此必争之地。凡争地之利,先居则佚,后起则劳,宜有以待之。
昔李汉超守瀛州,契丹不敢视关南尺寸地。今将帅大抵用恩泽进,虽谨重可信,卒与敌遇,方略何从而出邪?故敌势益张,兵折于外者二十年。
方国家收天下材勇以备禁旅赖廪给赐予而已恬于休息久不识战,可以卫京师,不可以戍边境。请募土人隶本军,籍丁民为府兵,使北捍契丹,西捍夏人。敌之情伪,地势之险易,彼皆素知,可不战而屈人之兵矣。
后以疾卒。著《兵略》,世颇之。子安石。
(选自《宋史·陈贯传》,有删节)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后葬其父河阳,因焉家:安家
B.真宗识贯名,擢置高第:及第,考中
C.州人其严惮:惧怕
D.世颇之称:赞许

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方国家收天下/材勇以备禁旅/赖廪给赐予/而已恬于休息/久不识战
B.方国家收天下材勇/以备禁旅/赖廪给赐予/而已恬于休息/久不识战
C.方国家收天下/材勇以备禁旅/赖廪给赐予而已/恬于休息/久不识战
D.方国家收天下材勇/以备禁旅/赖廪给赐予而已/恬于休息/久不识战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陈贯得到皇帝的赏识:陈贯年少时卓越不凡,考中为进士,真宗皇帝就知道他的名字,后来上书关于军队的管理,以及三篇相关军事的文章都得到皇帝的赞许。
B.陈贯尽职尽责:督察盗贼时,对赋租的收入和支出,都亲自检查核实,曾经对同僚们说:如果将国家财物当作自己的财物,就不会容忍奸贼的存在了。
C.陈贯体恤百姓,重视农业:作利州路转运使时拿出自己职田的粟米赈济饥荒者,兼任河北转运使,请求兴修水利、大兴屯田。
D.陈贯精通军事:他认为威虏城东地势险要,敌人不能轻易进入,威虏往西土地广阔平坦,有利于车马疾行,是兵家必争之地。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凡争地之利,先居则佚,后起则劳,宜有以待之。
(2)今将帅大抵用恩泽进,虽谨重可信,卒与敌遇,方略何从而出邪?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晁迥,字明远,世为澶州清丰人,自其父佺,始徙家彭门。迥举进士,为大理评事,稍迁殿中丞。坐失入囚死罪,夺二官。真宗即位,用宰相吕端、参知政事李沆荐,擢右正言、直史馆。召试,除右司谏、知制诰,判尚书刑部。
知审官院,为明德、章穆二园陵礼仪使,同修国史。献《玉清昭应宫颂》,其子宗操继上《景灵宫庆成歌》。帝曰:“迥父子同献歌颂,搢绅间美事也。”史成,擢刑部侍郎,进承旨。时朝廷方修礼文之事,诏令多出迥手。尝夜召对,帝令内侍持烛送归院。方盛暑,为蠲宿直①,令三五日一至院;迥辞以非故事,乃听俟秋还直。
仁宗即位,迁礼部尚书。居台六年,累章请老,以太子少保致仕,给全俸,岁时赐赉如学士。天圣中,迥年八十一,召宴太清楼,免舞蹈。子宗悫为知制诰,侍从同预宴。迥坐御史中丞之南,与宰臣同赐御飞白大字。既罢,所以宠赉者甚厚进太子少傅后复召对延和殿,帝访以《洪范》雨阳之应。对曰:“比年变灾荐臻,此天所以警陛下。愿陛下修饬王事,以当天心,庶几 转乱而为祥也。”及感疾,绝人事,屏医药,具冠服而卒,年八十四。
迥性乐易宽简,服道履正,虽贵势无所屈,历官临事,未尝挟情害物。真宗数称其好学长者。杨亿尝谓迥所作书命无过褒,得代言之体。喜质正经史疑义,摽括字类。有以术命语迥,迥曰:“自然之分,天命也。乐天不忧,知命也。推理安常,委命也。何必逆计未然乎?
(选自《宋史·晁迥传》,有删节)
【注】蠲宿直:蠲,除去,本句大意,免除晁迥晚上在殿堂值班。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迥辞以非故事 故事:旧例
B.以太子少保致仕致仕:仕途的高峰
C.庶几 转乱而为祥也庶几:或许
D.及感疾,绝人事人事:人事来往,这里是别人探望的意思

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所以宠赉者甚厚/进太子少傅后/复召对延和殿
B.所以宠赉者甚/厚进太子少傅/后复召对延和殿
C.所以宠赉者甚/厚进太子少傅后/复召对延和殿
D.所以宠赉者甚厚/进太子少傅/后复召对延和殿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晁迥得到同僚相助:晁迥因误判罪犯死刑被罢官,后得到宰相吕端和参知政事李沆的举荐擢升为右正言。
B.晁迥精通史学:晁迥参加过史书修撰,喜欢评判纠正经史文籍中的疑义,搜求珍藏各种古字,因此真宗多次称赞他是好学长者。
C.晁迥得到皇帝宠爱:朝廷的各种诏令大多出自晁迥之手,曾在晚上应召问对,真宗让内侍举烛送晁迥返回。
D.晁迥有文采:晁迥父子二人曾经给皇帝起草诏令。父子都为皇帝献过颂歌,得到皇帝的赞许。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虽贵势无所屈,历官临事,未尝挟情害物。
(2)自然之分,天命也。乐天不忧,知命也。推理安常,委命也。何必逆计未然乎?

用斜线(/)给下面的短文断句。(限画8处)
故不爱其亲而爱他人者谓之悖德不敬其亲而敬他人者谓之悖礼以顺则逆民无则焉不在于善而皆在于凶德;虽得之,君子不贵也。
——《孝经·圣治章》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蒯恩,字道恩,兰陵承人也。高祖①征孙恩,县差为征民,充乙士,使伐马刍②。 恩常负大束,兼倍余人,每刍于地,叹曰:“大丈夫弯弓三石③,奈何充马士!” 高祖闻之,即给器仗,恩大喜。自征妖贼,常为先登,多斩首级。既习战阵,胆力过人,诚心忠谨,未尝有过失,甚见爱信。于娄县战,箭中左目。
平京城,进定京邑,以宁远将军领幢。随振武将军道规西讨,虏桓仙客,克偃月叠,遂平江陵。义熙二年,贼张坚据应城反,恩击破之,封都乡侯。从伐广固,又有战功。卢循逼京邑,恩战查浦,贼退走。与王仲德等追破循别将范崇民于南陵。循既走还广州,恩又领千余人随刘籓追徐道覆于始兴,斩之。迁龙骧将军、兰陵太守。
高祖西征刘毅,恩与王镇恶轻军袭江陵,事在《镇恶传》。以本官为太尉长兼行参军,领众二千,随益州刺史朱龄石伐蜀。至彭模,恩所领居前,大战,自朝至日昃,勇气益奋,贼破走。进平成都,擢为行参军,改封北至县五等男。高祖伐司马休之及鲁宗之,恩与建威将军徐逵之前进。逵之败,恩陈于堤下。宗之子轨乘胜击恩,矢下如雨,呼声震地,恩整厉将士,置阵坚严。轨屡冲之不动,知不可攻,退。高祖善其能将军持重。江陵平定,复追鲁轨于石城。轨弃城走,恩追至襄阳,宗之奔羌,恩与诸将追讨至鲁阳关乃还。恩自从征讨,每有危急,辄率先诸将,常陷坚破阵,不避艰险。凡百余战,身重创。高祖录其前后功劳,封新宁县男,食邑五百户。高祖世子为征虏将军,恩大府佐领中兵参军,随府转中兵参军。高祖北伐,留恩侍卫世子,命朝士与之交。恩益自谦损,与人语常呼官位,而自称为鄙人。抚待士卒,甚有纪纲,众咸亲附之。迁咨议参军,转辅国将军、淮陵太守。世子开府,又为从事中郎,转司马,将军、太守如故。
入关迎桂阳公义真。义真还至青泥,为佛佛虏④所追,恩断后,力战连日。义真前军奔散,恩军人亦尽,为虏所执,死于虏中
南朝•梁 沈约《宋书•蒯恩传》
高祖:南朝宋高祖刘裕。②刍:喂牲畜的草。③弯弓三石:石dàn, 容量单位,十斗为一石。这里指开挽三石重的强力弓箭。
④佛佛虏:佛佛,南北朝时对夏主赫连勃勃的称呼;虏,古代对北方外族的贬称。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每刍于地舍:住宿
B.平京城从:跟随
C.逵之败没:通“殁”,死亡
D.身重创被:遭受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A.恩战查浦将有事西畴
B.恩大府佐领中兵参军愿十五城请易璧
C.恩领居前又间令吴广之次旁丛祠中
D.恩与诸将追讨至鲁阳关还何太区区

把第Ⅰ卷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循既走还广州,恩又领千余人随刘籓追徐道覆于始兴,斩之
(2) 义真前军奔散,恩军人亦尽,为虏所执,死于虏中
试结合第Ⅰ卷文言文简要叙述蒯恩“胆力过人,诚心忠谨”的具体表现。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公既以廷议数与满大臣忤,屡招党讦,乃具疏力求去。
(2)择其事之关主德裨治理者,博采先儒之论,以己意附之,旁推交通,一以仁义为本。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