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探究铁和铜的金属活动性顺序,请根据实验室现有的仪器和药品条件(如下所列),通过填写下表,完成对实验方案的构思。
【实验仪器】试管、胶头滴管、镊子
【实验药品】铁钉、铜片、稀硫酸、硫酸锌溶液、硫酸亚铁溶液、硫酸铜溶液
方案 |
所选药品 |
有关化学方程式 |
1 |
|
|
2 |
|
|
小刘同学想在实验室里用
溶液制取
溶液口
【查阅资料】①
通入
溶液时极易因
过量而产生
,且无明显现象.
②
溶液煮沸时不会发生分解。
③
④ 可溶于水。
【制取步骤】①量取两份50 mL相同浓度的
溶液备用;
②用一份50 mL
溶液吸收过量的
气体,至
气体不再溶解;
③小心煮沸②溶液1-2分钟;
④在得到的③的溶液中加入另一份50 mL
溶液,使其充分混合即得.
【实验探究】为了检验制得的溶液是否为纯净的
溶液,请你与小刘同学一起完成下列实验探究:
【评价与反思】有人认为实验步骤③④的顺序对调,即先混合,再煮沸,更合理口你认为对吗?请说明理由:.
同学们用高锰酸钾制氧气.制取结束清洗仪器.发现加热高锰酸钾的试管内壁有用水洗刷不掉的黑色固体.
问题一:黑色固体是什么?
【交流讨论】同学们结合实验现象和对高锰酸钾及其分解产物的了解.进行分析判断.
判断 |
依据 |
不是
|
能溶于水形成紫红色溶液 |
不是(填化学式) |
冲洗试管时出现深绿色溶液,说明该物质能溶于水 |
是
|
其他实验用过
,知道它是不溶于水的黑色固体 |
【实验验证】向未洗净的试管中加入某种液体,产生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的气体.证明上述判断正确.加入的液体是.
问题二:用什么洗掉
?
【交流讨论】
与
、
、
、
、
中的某一种物质组成最相近,理由是.这种物质能与稀盐酸反应,化学方程式为,由此推测
也能与稀盐酸反应.
【实验验证】向未洗净的试管中加入稀盐酸,黑色固体没有变化.
【交流讨论】实验说明同一类物质的化学性质不一定相同.
有什么化学性质,用什么试剂清洗呢?同学们请教老师后决定用草酸(
)溶液试一试.
【实验验证】向未洗净的试管中加入草酸溶液,黑色固体果然被除去,同时发现产生许多气泡.
问题三:生产了什么气体?
【交流讨论】化学变化过程中元素不变,因为,所以产生的气体可能为
、
、
、
等.
【实验验证】经检验,产生的气体是
,检验
气体的操作和现象是:.
【反思提高】以上探究活动中,清除试管内壁附着的难溶物的思路是:先,再了解其化学性质,然后选择合适试剂进行清洗.
溶液能对过氧化氢的分解起催化作用,某小组拟在相同浓度
溶液的催化下,探究过氧化氢浓度对过氧化氢分解速率的影响.
写出本实验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Ⅰ.分别取相同体积、不同浓度的过氧化氢溶液于锥形瓶中,注入相同体积、相同浓度的
溶液,如图观察到,就可以粗略判断,得出实验结果.
为进一步判断上述实验结论的准确性,运用图,小刚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方案设计.
Ⅱ.
[方案一]在不同过氧化氢浓度下,测定收集相同气体体积所需时间.
[方案二]在不同过氧化氢浓度下,测定;
方案二的实验测量结果:
![]() |
30%
溶液的体积(mL) |
2%
溶液的体积(mL) |
加入
的体积(mL) |
反应的时间(min) |
生成
的体积(mL) |
1 |
5 |
x |
20 |
5 |
V1 |
2 |
10 |
3 |
15 |
y |
V2 |
表中
=,
=.
实验结论:通过测量,若V1V2(填">"、"="或"<"),说明.
碱石灰是实验室中常用的干燥剂。
【查阅资料】①碱石灰是氧化钙、氢氧化钠的固体混合物
②氯化钙溶液呈中性。
【提出问题】实验室中久置的碱石灰样品,其成分中可能含有哪些物质?
【进行猜想】久置的碱石灰样品中除含有CaO、NaOH外,最多还可能含有种物质,写出其中任意一种物质形成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实验过程】某实验小组对久置碱石灰的成分进行实验,以下是实验报告的一部分。
根据上述实验分析得出结论:该碱石灰样品的组成为(填化学式);
已知M、N分别是稀硫酸、氢氧化钠溶液中的一种。某化学兴趣小组同学在一定量的M中不断滴加N,并测定所得溶液的pH,如图所示。
(1)M是(填化学式)。
(2)反应过程中,老师分别取图中a、b、c三处所对应的溶液,打乱顺序后,请同学们用一定的方法将三种溶液加以鉴别(不能用测定溶液pH的方法)。
小明和小红分别取其中一种溶液进行实验:
小明向所取溶液中加入溶液,观察到有蓝色沉淀生成。
结论:是a处溶液。
小红向少量另一种溶液中滴加酚酞溶液,观察到。
结论:是b处或c处溶液。
为进一步确定该溶液成分,小红又设计并完成如下实验: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结论 |
取少量该溶液,加入适量的 |
___________________ |
为c处溶液,并推知原溶液中的离子有___________(填写离子符号) |
结论:剩余一种为b处溶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