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为有不为 季羡林
①“为”,就是“做”。应该做的事,必须去做,这就是“有为”。不应该做的事必不能做,这就是“有不为”。
②在这里,关键是“应该”二字。什么叫“应该”呢?这有点像仁义的“义”字。韩愈给“义”字下的定义是“行而宜之之谓义”。“义”就是“宜”,而“宜”就是“合适”,也就是“应该”,但问题仍然没有解决。要想从哲学上,从伦理学上,说清楚这个问题,恐怕要写上一篇长篇论文,甚至一部大书。我没有这个能力,也认为根本无此必要。我觉得,只要诉诸一般人都能够有的良知良能,就能分辨清是非善恶了,就能知道什么事应该做,什么事不应该做了。
③中国古人说:“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可见善恶是有大小之别的,应该不应该也是有大小之别的,并不是都在一个水平上。什么叫大,什么叫小呢?这里也用不着烦琐的论证,只须动一动脑筋,睁开眼睛看一看社会,也就够了。
④小善、小恶,在日常生活中随时可见,比如,在公共汽车上给老人和病人让座。能让,算是小善;不能让,也只能算是小恶,够不上大逆不道。然而,从那些一看到有老人或病人上车就立即装出闭目养神的样子的人身上,不也能由小见大看出了社会道德的水平吗?
⑤至于大善大恶,目前社会中也可以看到,但在历史上却看得更清楚。比如宋代的文天祥,他为元军所虏。如果他想活下去,屈膝投敌就行了,不但能活,而且还能有大官做,最多是在身后被列入“贰臣传”“身后是非谁管得”,管那么多干嘛呀?然而他却高赋《正气歌》,从容就义,留下英名万古传,至今还在激励着我们全国人民的爱国热情。
⑥通过上面举的一个小恶的例子和一个大善的例子,我们大概对大小善和大小恶能够得到一个笼统的概念了。凡是对国家有利,对人民有利,对人类发展前途有利的事情就是大善,反之就是大恶。凡是对处理人际关系有利,对保持社会安定团结有利的事情可以称之为小善,反之就是小恶。大小之间有时难以区别,这只不过是一个大体的轮廓而已。
⑦大小善和大小恶有时候是有联系的。俗话说:“千里之堤,溃于蚁穴。”拿眼前常常提到的贪污行为而论,往往是先贪污少量的财物,心里还有点打鼓。但是,一旦得逞,尝到甜头,又没被人发现,于是胆子越来越大,贪污的数量也越来越多,终至于一发而不可收拾,最后受到法律的制裁,悔之晚矣。也有个别的识时务者,迷途知返,就是所谓浪子回头者,然而难矣哉!
⑧我的希望很简单,我希望每个人都能有为有不为。一旦“为”错了,就毅然回头。
(选自《季羡林谈人生》)依据文章的思路,完成下面的填空。
第①~②节,具体解释:“为”与“不为”的含义
第③~⑦节,提出分论点:
分论点一:
分论点二:大小善和大小恶有时候是有联系的。
第⑧节,总结归纳中心论点:我希望每个人都能有为有不为。一旦“为”错了,就毅然回头。第⑦节中引用俗话“千里之堤,溃于蚁穴”有哪些作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纳米技术与永磁体
①提到永磁体,你大概会觉得陌生,其实它就在我们身边。一辆普通的汽车的电动座椅、电动后视镜、电动天窗、雨刮、空调器等几十个部位,都要使用到各种永磁电机、永磁电动器件和永磁声响器件,这些都离不开永磁体。
②永磁体是指能够长期保持吸引铁质物体的磁性材料。它们磁性的强弱取决于其最大磁能积,如果磁能积越大,那么实际应用需要的永磁体的体积将越小,用量和成本也将随之降低。
③当前永磁体中磁性能最强、应用最广的是稀土永磁材料,主要为Nd-Fe-B系永磁体。
④Nd-Fe-B系永磁体,是1983年由日本和美国学者发明的具有最高磁能积的新型稀土永磁材料,它的磁能积非常高。Nd-Fe-B永磁体的吸力可以达到自身的600倍,也就是说一块60千克的永磁体可以吸起重达36吨的集装箱。它被称作当代“永磁之王”,是目前磁性最高的永磁材料,也是综合性能最高的一种永磁材料。“永磁之王”的研制成功,使各种永磁器件实现了超小型化。例如,美国通用汽车公司在1000cc汽车发动机上采用这种永磁体后,发动机重量减少近50%,体积也小了将近一半。
⑤在Nd-Fe-B稀土永磁制作的电机中添加极少量的镝(dī)和铽(tè),就能够使电机中的磁铁变轻90%,它们是绿色能源产品的魔法配料。稀土元素镝和铽非常紧缺,世界上99%的镝和铽产自中国南方的广东、四川、江西等地。但开采过程却充满污染风险,用来提取稀土元素的酸性物质可能会进入溪涧和河流,破坏稻田及渔场,污染水源,会引发极其恶劣的环境问题。严重缺乏稀土的日本和富产稀土但封存了本国稀土矿的美国等发达国家,都从中国进口大量廉价稀土,给中国的生态环境造成了重大压力。
⑥随着社会发展需要,我们对磁性要求越来越高。采用纳米技术来提高永磁体磁性是目前科学研究主攻方向。
⑦通过研究发现,只要在纳米尺度上将永磁材料和软磁材料复合在一起,就可以利用纳米技术制作出新型永磁体。这类磁体由于同时兼具了软磁材料的较高剩磁和永磁材料的较高矫顽力两大优势,新型永磁体就具有了前所未有的高磁能积,因而具有了超强的磁力。
⑧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美国、日本、韩国等都在积极研究用纳米技术制造一种被称为“纳米复合永磁体”的新型稀土永久磁铁。它是利用纳米技术将永磁材料和软磁材料相互复合在一起而形成的。
⑨根据理论推算,利用一片直径为12.5厘米的这种新型纳米复合永磁体,将足以吸起7吨重的卡车。新型永磁体的磁能积的大幅增加,将大大缩小永磁材料体积,可以使新兴的电动汽车更加小巧灵活,也可以使庞大的核磁共振扫描仪变成便携手提式,甚至可以使曾经难以想象的10兆瓦风力发电机成为可能,进而形成小到可以放进掌心,却可以为一艘小型邮轮提供动力的强力磁铁。
⑩不但如此,新型永磁体大量使用了廉价的铁元素,降低了稀土元素特别是资源稀缺、价格昂贵的镝和铽的用量,减小实际使用的体积和质量,从而大幅降低了原材料成本,并有效提高了磁性能。这非常有助于减少世界各国对中国稀土资源的依赖,有助于保护我国的生态环境。
(原文有改动)从文章内容看,为何新型永磁体会有超强的“磁力”呢?
“它被称作当代‘永磁之王’,是目前磁性最高的永磁材料,也是综合性能最高的一种永磁材料”一句中“目前”一词能否删去?为什么?
选文第④段中画线句子:“例如,美国通用汽车公司在1000cc汽车发动机上采用这种永磁体后,发动机重量减少近50%,体积也小了将近一半”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作用是什么?
“严重缺乏稀土的日本、富产稀土但封存了本国稀土矿的美国等发达国家,都从中国进口大量廉价稀土,给中国的生态环境造成了重大压力。”结合本文内容,请你为我国稀土资源的开发利用提出一条合理化建议。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
每一棵草都会开花
①去乡下,跟母亲一起到地里去。惊奇地发现,一种叫牛耳朵的草,开了细小的黄花。那些小小的花,羞涩地藏在叶间,不细看,还真看不出。我说,怎么草也开花?母亲笑着扫过一眼来,淡淡地说,每一棵草,都会开花的。我愣住,细想,还真是这样。蒲公英开花是众所周知的,开成白白的绒球球,轻轻一吹,满天飞花。狗尾巴草开的花,就像一条狗尾巴,若成片,是再美不过的风景。蒿子开花,是大团大团的……就没见过不开花的草。
②曾教过一个学生,很不出众的一个孩子,皮肤黑黑的,还有些耳聋。因不怎么听见声音,他总是竭力张着他的耳朵,微向前伸了头,作出努力倾听的样子。这样的孩子,成绩自然好不了,所有的学科竞赛,譬如物理竞赛、化学竞赛,他都是被忽略的一个。甚至,学期大考时,他的分数,也不被计入班级总分。所有人都把他当残疾,可有可无。
③他的父亲,一个皮肤同样黝黑的中年人。常到学校来看他,站在教室外。他回头看看窗外的父亲,也不出去,只送出一个充满阳光气息的灿烂笑容。我好奇他绽放出那样的笑。问他,为什么不出去跟父亲说话?他回我,爸爸知道我很努力的。我轻轻叹一口气,在心里,有些感动,又有些感伤。并不认为他,可以改变自己什么。
④学期要结束的时候,学校组织学生手工竞赛,是要到省里夺奖的。这关系到学校的声誉。平素的劳技课,都被充公上了语文、数学,学生们的手工水平,实在有限,收上去的作品,很令人失望。这时,却爆出冷门,有孩子送去手工泥娃娃一组,十个。每个泥娃娃,都各具情态,或嬉笑,或遐想。活泼、纯真、美好、让人惊叹。作品报上省里去,顺利夺得特等奖。全省的特等奖,只设了一名,其轰动效应,可想而知。
⑤学校开大会表彰这个做出泥娃娃的孩子。热烈的掌声中,走上台的,竟是黑黑的他——那个耳聋的孩子。或许是第一次站到这样的台上,他神情很是局促不安,只是低了头,羞涩地笑。让他谈获奖体会,他嗫嚅半天,说:“我想,只要我努力,我总会做成一件事的。”刹那间,台下一片静,静得阳光掉落的声音都能听得见。
⑥从此面对学生,我再不敢轻易看轻他们中任何一个。他们就如同乡间的那些草们,每棵草都有每棵草的花期,哪怕是最不起眼的牛耳朵,也会把黄的花,藏在叶间,开得细小而执着。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标题“每一棵草都会开花”的理解。
选文画线语句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
为什么“刹那间,台下一片静,静得阳光掉落的声音都能听得见”?
结合文章,分析文中的老师是怎样的一个人。
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身边同学的事情,并写出体验和感悟。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
解密嫦娥三号月球车“玉兔”
①11月30日的西昌街头,“嫦娥三号”月球车模型摆进了商店的橱窗,一只只精灵古怪的“玉兔”向过往的旅人们“颔首”致意,引得不少人前来围观。专家们对这只“兔子”进行详细阐述,人们了解到它是个“高富帅”,其内部真是大有乾坤。
②高——1.1米古来罕有,迄今唯一。“玉兔”号月球车长1.5米,宽1米,高1.1米,体重140公斤,如此巨型的“兔子”恐怕此前还没有人见过。
③为什么要这么高呢?因为这只“兔子”的身体系统一点不比真实的兔子简单,包括了移动、电源、热控等8个分系统,是一大批科研人员历经10年才“分娩”出来的。在那些最聪明的头脑哺育下,它长得又大又结实就不奇怪了。更关键的是,这只“庞然大兔”还有着过人的本领——能够耐受月表真空、强辐射和高温差等极端环境。因为月球重力是地球的六分之一,表面土壤非常松软,凹凸不平,有石块、陨石坑,还有陡峭的高坡。在这种环境中,月球车既不能打滑,更不能翻车,所以科学家们给这只兔子配备了很多仪器、设备和“脏腑”。
④富——身披黄金甲,专挖贵金属。这是一只既有钱更善于“赚钱”的兔子。它身上披着一层闪亮的“黄金甲”,这可不是为了“臭美”,而是为了反射月球白天的强光,降低昼夜温差,阻挡各种高能粒子的辐射,从而保护“五脏六腑”不受伤,好好完成科学家们交给它的任务。
⑤有钱的一个重要标志,便是“睡到自然醒”。“玉兔”号月球车便是这样一只贪睡的“兔子”,不睡饱了绝不起来——它睡到自然醒需要的时间是14天。为什么是14天呢?因为月球自转的周期是28天,月球绕地球一周也是28天,也就是说月球上的一“天”相当于地球上的28天,睡一“夜”就需要14天。
⑥帅——腰插机械手,脚踩风火轮。除了高大有钱,这只兔子长得还很帅,实在是“羡煞旁兔”。先说头上,科学家们为“玉兔”安装了4只眼睛,分别是全景相机和导航相机,能克服白天120摄氏度的高温、太阳角度变化大对相机成像质量的影响等,能拍出高质量的动态、静态图像。有了它们,“玉兔”便可以“眼观六路”了。
⑦让人颇为惊奇的是,“玉兔”还长了两个翅膀——其肩部有两片可伸缩的太阳能电池帆板,白天工作时展开,晚上睡觉时收起来,将仪器设备包在里面,防止仪器被过低的温度冻坏,从而起到“保暖”作用。在翅膀前端,还有负责钻孔、研磨和采样的机械手,在采矿时使用。
⑧本次回转广寒宫,着急的“玉兔”踩了6个“风火轮”,在月表巡视时不仅可以自主前进、转弯、后退,还可以原地打转、横向侧摆,确保在危机四伏的月面上畅行无阻。第①段介绍西昌街头景象,有什么作用?
“玉兔”身披“黄金甲”是为了保护它的“五脏六腑”不受伤,这里的“五脏六腑”指的是什么?
第④段中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任选一种说说它有什么作用。
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对“嫦娥三号”月球车“玉兔”的诞生有哪些看法以及对你的启示。
阅读下面的选文,完成小题。
眼界与读书
赵 畅
1眼界之于读书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2眼界决定了读书的目的归宿、方式方法以及兴趣效果。周总理读书时,提出“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周总理的眼界为其发愤读书作了注脚。既立志于“中华崛起”,就必须好读书,读好书,时时检点自己,提醒自己,因为“中华之崛起”所呼唤的读书人,不仅要有报国之志,更要有报国之才。冯有兰先生曾在一篇文章里提到,作为一个学问家,做学术研究是要做全民族的智囊。这一点,对读书人很有启发。虽然读书人并非一定是学问家,但读书的眼界却力求要高,这样至少就 不至于把读书当作可有可无的休闲娱乐或者陷入无聊的泥潭。
3眼界也决定了读书人读书的方式方法和兴趣效果。自古至今,读什么书、怎么读,以及怎么防止“死”读书,都需要从实践出发,形成适合每个人自己的读书方式。可以肯定,有着高眼界的读书人,一定会结合实践去读那些更富价值的书籍。一个拥有高远眼界的读书人,能够牢记使命,超越功利樊篱。他们将读书视为一件高雅而神圣之事,并从广泛的阅读之中、从对历史的理解之中,获得一种对自己时代使命的高度自信并笃行之。
4读书的眼界,自然还取决于读书的宽度,这既关乎读书兴趣,亦关乎读书效果。在有些人看来,终日埋头进行科学研究的科学家是一些不近人情、枯燥乏味的“怪人”。事实上,对生活和事业的热爱,使不少科学家逐步成为自然美的追求者与发现者。达尔文“常常几小时地阅读莎士比亚的历史剧”和“拜伦、华尔特•司各特的诗篇”;诺贝尔读过许多名人大家的文学作品;我国数学家华罗庚、苏步青都非常喜爱古典文学。也许对自然科学家来说,了解文、史、哲方面的知识,会有助他们的逻辑思维变得更开阔,流转自如。同理,文学艺术方面的专家如能多读一点自然科学知识,在创作作品与表达自我的时候,往往也能够更加深刻。
5读书不打开眼界,不联系思想实际、工作实际、社会实际,不从书籍中思考点什么、采取点什么、解决点什么,那么我们读书做什么?
6我以为,读书人欲从书本中汲取力量,高远的眼界是至关重要的。
(选自2011年3月29日《人民日报》,有删改)阅读全文,说说作者在文中表达的主要观点是什么?((2分)
第2段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
第4段提出了什么见解?作者为什么要写这一段?
联系实际,谈谈你对文中画线句子的理解。
阅读下面的选文,完成小题。
标题:
①微博出现于2006年,自进入大众视野以来,迅速传播。从唐骏和方舟子的学历门之争,到河北的“我爸是李刚”事件,再到上海11•15火灾事故的网上直播,微博在几次事件中均表现其便捷性和实时性的特点,在当今的互联网生活中扮演起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现已成为一个分享有用信息和知识的强大平台。
②微博的最初用途是让人们每时每刻都能向外界播报自己的所作所为。目前,这还是微博的主要用途。由于微博的使用,人们开始能够创造并传播信息,而不是像以前那样只是消费信息一——消费他人传播和“控制”的信息。如此一来,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得以进一步地拓展。
③微博的另一种用途是作为一种非正式渠道,对会议进行实时报道。与会者可以把会议内容贴到接收信息来源更新的公共订阅网站,这样就可以使那些没有参加会议的人“听到”发言人正在讲什么内容了。这样做还可以使那些与会人员看到其他人对发言人所讲内容的理解和反馈,并且经常会在此后某个时刻引发对该话题的进一步讨论。这样一来,这个订阅网站就变成了思想和观点的档案库,对与会者来说,它是未来很有价值的参考资料。把微博作为传播会议内容的一种非正式渠道也是一种良好的市场营销演练,因为目标事件会得到相当大的曝光率。
④此外,微博还能够使人们参与到具有重要社会和政治意义的问题的讨论中来。微博用户贴出关于危机情境的实时新闻不断更新,几秒钟内全世界的读者都能看到这条新闻,这种现象已是司空见惯。众多的从政人士和政府机构现在都在用微博发布公告。
⑤微博这种社交网络已经对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如今,网络上广为流传的招呼语已然变成了:朋友,今天你“微博”了吗?为本文选择一个最恰当的标题并说明理由。()
| A.微博 |
| B.微博用途 |
| C.今天你“微博”了吗 |
| D.获取信息的渠道 |
理由:作者从哪几方面介绍了微博的用途?
第①段主要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第②段中加点词“主要”能否删去,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