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碳、硫的含量影响钢铁性能,碳、硫含量的一种测定方法是将钢样中碳、硫转化为气体,再用测碳、测硫装置进行测定。
(1)采用装置A,在高温下x克钢样中碳、硫转化为CO2SO2

①气体a的成分是
②若钢样中硫以FeS形式存在,A中反应:3FeS+5O2高温1+3
(2)将气体a通入测硫酸装置中(如右图),采用滴定法测定硫的含量。
H2O2氧化SO2的化学方程式:
②用NaOH溶液滴定生成的H2SO4,消耗z mLNaOH溶液,若消耗1mLNaOH溶液相当于硫的质量为y克,则该钢样中硫的质量分数:
(3)将气体a通入测碳装置中(如下图),采用重量法测定碳的含量。


①气体a通过BC的目的是
②计算钢样中碳的质量分数,应测量的数据是

科目 化学   题型 实验题   难度 较难
知识点: 探究石蜡油分解制乙烯及乙烯的化学性质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从固体混合物A出发可以发生如下框图所示的一系列变化:

(1)在实验室中常用反应①制取气体C。若要收集气体C,可选择下图装置中的 (填字母)

A B C
(2)操作②的名称是 ,在操作②中所使用的玻璃仪器的名称是
(3)写出下列反应的方程式:
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
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
(4)在实验室中,要获得干燥纯净的黄绿色气体F, 可以将它通过下图中的装置,其中瓶I中盛放的是 ,瓶II中盛放的是  


(5)实验中必须吸收多余的气体,以免污染空气。下图是实验室NaOH溶液吸收气体F的装置,为防止发生倒吸现象,合理的装置是 (填选项字母)

A B C

某化学课外活动小组设计了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氨的催化氧化”实验(固定装置去)。

(1)A中使用的药品是等物质的量的碳酸氧钠和碳酸氢铵,则在下列仪器中,A中未画出的仪器有(填序号)。
①分液漏斗②试管③烧瓶④酒精灯⑤导管⑥橡胶塞
(2)与装置B中的药品发生反应的物质有(填化学式),装置c中发生催化氧化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若A、B中药品足量,则装置D中可以观察到的现象自
(4)指导老师从安全与环保角度考虑.指出该装置有两处明显的缺陷,请你提出修改建议:

为了验证“铁丝可以在纯净的氧气中燃烧”及“燃烧产物有中Fe2、Fe3的存在”。同学们将一根火柴棒塞入一段螺旋状普通细铁丝末端固定;用镊子将铁丝夹住,然后将火柴在酒精灯上点燃,将铁丝由集气瓶口向下慢慢深入,观察现象:
(1)甲同学只发现铁丝红热一下,然后没有现象了。请你分析铁丝没有燃烧的可能原因(填序号):

A.氧气不纯(或没收集满)
B.火柴太长消耗了氧气
C.铁丝表面有氧化物(或铁锈)
D.没有预热末端铁丝,温度没有达到铁丝的着火点

(2)乙同学做了一些准备工作,当铁丝在纯净氧气中燃烧时,火星四射,并有黑色固体生成。现有实验用品:细纯铁铁丝、细含碳铁丝、镁条、细铜丝、集气瓶装的几瓶纯氧、火柴、酒精灯、镊子、砂纸等。请回答:
①你对“没有火焰”的现象,能提出的问题是:;验证方法是:
②为了找出铁丝在纯氧中燃烧“火星四射”的原因,其假设和对应验证方法是:

③如果探究发现只有含碳细铁丝在纯氧中燃烧才出现“火星四射”现象,你分析其原因是:
(3)丙某同学为了验证“铁在氧气的燃烧产物中有Fe2、Fe3的存在”,设计并进行了如下实验:

试回答下列问题:
①试剂1是,试剂2是
②加入新制氯水后溶液中颜色加深是因为(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③该同学猜想血红色溶液一段时间后变为无色溶液的原因是溶液中的+3价铁被还原为+2价铁,你认为该同学的猜想合理吗?。若你认为不合理,请提出你的猜想,并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加以验证(若你认为合理,该空不要作答)

奶粉中蛋白质含量的测定往往采用“凯氏定氮法”,其原理是:食品与硫酸和催化剂一同加热消化,使蛋白质分解,分解的氨与硫酸结合生成硫酸铵。然后碱化蒸馏使氨游离,用硼酸吸收后再以硫酸或盐酸标准溶液滴定,根据酸的消耗量乘以换算系数,即为蛋白质含量。
操作步骤:
(1)样品处理:准确称取一定量的固体样品奶粉,移入干燥的凯氏烧瓶中,经过一系列的处理,待冷却后移入一定体积的容量瓶中。
(2)NH3的蒸馏和吸收:把制得的溶液(取一定量),通过定氮装置,经过一系列的反应,使氨变成硫酸氨,再经过再经过碱化蒸馏后,氨即成为游离状态,游离氨经硼酸吸收。
(3)氨的滴定:用标准盐酸溶液滴定所生成的硼酸铵,从消耗的盐酸标准液计算出总氮量,再折算为粗蛋白含量。
试回答下列问题:
(1)在样品的处理过程中使用到了容量瓶,怎样检查容量瓶是否漏水?


(2)在配制过程中,下列哪项操作可能使配制的溶液的浓度偏大()

A.凯氏烧瓶中溶液转移移到容量瓶中时,未洗涤凯氏烧瓶
B.定容时,俯视刻度线
C.定容时,仰视刻度线
D.移液时,有少量液体溅出

(3)若称取样品的质量为1.5g,共配制100毫升的溶液,取其中的20mL,经过一系列处理后,使N转变为硼酸铵然后用0.1mol/L盐酸滴定,共用去盐酸的体积为23.0mL,则该样品中N的含量为已知:滴定过程中涉及到的反应方程式:(NH4)2 B4O7 + 2HCl + 5H2O = 2NH4Cl + 4H3BO3
(4)一些不法奶农利用“凯氏定氮法”只检测氮元素的含量而得出蛋白质的含量这个检测法的缺点,以便牛奶检测时蛋白质的含量达标,而往牛奶中添加三聚氰胺(C3N6H6)。则三聚氰胺中氮的含量为

某同学设计了如下装置用于制取SO2和验证SO2的性质。分流漏斗内装75%的浓硫酸,锥形瓶内装固体Na2SO3。试回答以下问题:

⑴锥形瓶内发生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⑵实验过程中,品红试液的颜色变为:;石蕊试液的颜色变化为:。实验后加热烧瓶,品红试液的颜色变化为:
⑶溴水与SO2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⑷导管①的作用是:;倒置漏斗的作用是
⑸方框内装置能否换成启普发生器?(回答“能”或“不能”)。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