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C、D是四种可溶的化合物,分别由阳离子K+、Ba2+、Al3+、Fe3+和阴离子OH―、CO32―、NO3―、SO42―两两组合而成,它们的溶液发生如下反应:
A与B反应生成白色沉淀,再加过量A,沉淀量减少,但不会完全消失。C与D反应生成有色沉淀,B与C反应生成白色沉淀。写出它们的化学式:
A: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_;D:_____________。
(1)用离子方程式表示下列应用或现象
②小苏打与烧碱溶液的反应
②稀硫酸与氢氧化钡的反应
(2)根据下列离子方程式,各写一个符合条件的化学方程式
①Ag++Cl-=AgCl↓
②CO32─+ 2H+=CO2↑+ H2O
在K2Cr2O7 + 14HCl="2KCl" + 2CrCl3 + 3Cl2↑+7H2O反应中,_________元素被氧化,_________是氧化剂,还原产物是,电子转移的数目是_________。
①空气②氯气③氢氧化钠④熔融状态的硝酸钾⑤铁⑥葡萄糖⑦硫酸溶液⑧氯化铁溶液⑨酒精⑩硫酸铜(将序号填入下面划线中)
在以上物质中,属于电解质的是___________,属于非电解质的是___________,
属于单质的是______________,属于混合物的是________________,能导电的是_____ ______,属于酸的是___________,属于碱的是__________,属于盐(包括盐溶液)的是__________。
甲、乙两同学为探究与可溶性钡的强酸盐能否反应生成白色
沉淀,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夹持装置和A中加执装置已略,气密性已检验)
实验操作和现象:
操作 |
现象 |
关闭弹簧夹,滴加一定量浓硫酸,加热 |
A.中有白雾生成,铜片表面产生气泡 B.中有气泡冒出,产生大量白色沉淀 C.中产生白色沉淀,液面上方略显红棕色并逐渐消失 |
打开弹簧夹,通入![]() |
|
从B、C中分别取少量白色沉淀,加稀盐酸 |
均未发现白色沉淀溶解 |
(1)A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2)C中白色沉淀是。
(3)C中液面上方生成红棕色气体的化学方程式是。
(4)分析B中不溶于稀盐酸的沉淀产生的原因,甲同学认为是空气中的氧气参与反应,乙同学认为是白雾(硫酸酸雾)参与反应。
①为证实各自的观点,在原实验基础上;甲同学在原有操作之前通一段时间,目的是。乙同学在A、B间增加盛有饱和
溶液的洗气瓶D,D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②各自进行实验,B中现象:
甲 |
大量不溶于稀盐酸的白色沉淀 |
乙 |
少量不溶于稀盐酸的白色沉淀 |
用离子方程式解释乙同学观察到的实验现象
(不必配平)。
(5)若将(4)中两同学的方案进行联合试验,发现B中无沉淀生成,而C中产生白色沉淀,由此得出的结论是。
由熔盐电解法获得的粗铝含有一定量的金属钠和氢气,这些杂质可采用吹气精炼法除去。
(注:NaCl熔点为801℃;在181℃升华)
(1)精炼前,需清除坩埚表面的氧化铁和石英砂,防止精炼时它们分别与铝发生置换反应产生新的杂质,相关的化学方程式为①
和②。
(2)将连续通人坩埚中的粗铝熔体,杂质随气泡上浮除去。气泡的主要成分除
外还含有,固态杂质粘附于气泡上,在熔体表面形定浮渣,浮渣中肯定存在。
(3)在用废碱液处理A的过程中,所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