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10~14题。(17分)
【甲】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乙】起之为将,与士卒最下者同衣食。卧不设席,行不骑乘,亲裹赢粮,与士卒分劳苦。卒有病疽者,起为吮之。卒母闻而哭之。人曰:“子卒也,而将军自吮其疽,何哭为?”母曰:“非然也。往年吴公吮其父,其父战不旋踵,遂死于敌。吴公今又吮其子,妾不知其死所矣。是以哭之。”    (《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注]①起:吴起,军事家。②设席:铺设柔软的垫褥。③裹:背。④赢粮:多余的粮食。⑤疽:恶性毒疮。⑥不旋踵:不转动脚后跟。打仗时不向后转。形容勇猛向前。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
(1)民不以封疆之界 域:                (2)亲戚之 畔: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 B.
C. D.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子。(6分)
(1)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2)卒有病疽者,起为吮之。
                                                                 
【甲】文中“得道者”的意思是      ;文中与它意思相同的一个词是      。(2分)
【甲】【乙】两文重点强调的内容有什么联系?(4分)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较难
知识点: 名著人物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乙】齐桓公问管仲曰:“王者何贵?”曰:“贵天。”桓公仰而视天。管仲曰:“所谓天者,非谓苍苍莽莽之天也。君人者,以百姓为天。百姓与之则安,辅之则强,非之则危,背之则亡。”
下列句中的“之”与例句中的“之”字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例句:非谓苍苍莽莽之天也

A.公将鼓之(《曹刿论战》) B.恢弘志士之气(《出师表》)
C.呼尔而与之(《鱼我所欲也》) D.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爱莲说》

解释下列划线的词语。
⑴相与步于中庭:
⑵背之则亡: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⑴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译文:
⑵齐桓公问管仲曰:“王者何贵?”
译文:
文人雅士,善借月抒怀。“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如霜月色,引发李益思乡之苦;“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如钩弯月,触动南唐后主李煜亡国之痛;【甲】文中,苏东坡如何巧喻月色?表达了怎样的心情呢?
答:

古今中外按照【乙】文中管仲“君人者,以百姓为天”的思想治理天下的大有人在,请你列举一位并说出他的观点。
答:

9阅读文段,并回答问题:
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解释下面句子中划线的字
秋水至(  )不牛马(    )
始旋其面目()伯夷之义()
下面句子中划线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野语有曰疾困恐死,见鬼 B.顺流东行执策临之
C.河伯始旋面目真无马邪 D.万钟我何加焉苛政猛虎也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
译文:
(2)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译文:
以下是对文章的分析理解,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河伯起初觉得自己的天地最广大,是因为他所拥有的天地确实阔大,他当初的认识有局限是情有可原的。
B.河伯看到广阔的大海,发出了由衷的感叹,承认自己的原有认识是错误的,这一认识转变是值得肯定的。
C.在河伯的感叹里,河伯觉得有些人对孔子和伯夷的看法是不正确的,他们不应该认为孔子的学识少,也不应该认为伯夷的道义轻。
D.河伯的感叹里还表达了这样的意思:自己有幸来到大海,增长了见识,否则,因见识短浅而自以为是会造成严重的后果。

也许你能从这则寓言中受到不少启发,请谈谈自己最深的感受。

汉武帝乳母尝于外犯事
汉武帝乳母于外犯事,帝欲申宪,乳母求救东方朔。朔曰:“此非唇舌所争,尔必望济者,将时,但当屡顾帝,慎勿言!”此或可万一冀耳。乳母既至,朔亦侍侧,因曰:“汝痴耳!帝岂复忆汝乳哺时恩邪?”帝虽才雄心忍,亦深有情恋,乃凄然愍之,即敕免罪。
——《世说新语》
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
⑴尝⑵去⑶谓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帝岂复忆汝乳哺时恩邪?
在东方朔身上你学到了什么?

古诗文阅读
孙权劝学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
⑴涉猎⑵孰⑶及⑷更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本文结尾处鲁肃为什么要与吕蒙“结友”?

【甲】伯瑜有过,其母笞之,泣。母曰:“他日笞汝未尝泣,今泣,何也?”对曰:“他日得杖常痛,今母老矣,无力,不能痛,是以泣。”(节选自《韩诗外传》)
【乙】司马芝,少为书生,避乱荆州,于鲁阳山遇贼,同行者皆弃老弱走,芝独坐守老母。贼至,以刃临芝,芝叩头曰:“母老,唯在诸君!”贼曰:“此孝子也,杀之不义。”遂得免害,以鹿车推载母。(节选自《三国志·司马芝传》)
解释下面句子中划线的词。
(1)伯瑜有()(2)得免害()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他日得杖常痛,今母老矣,无力,不能痛,是以泣。
两则选文中的主人公对母亲的孝,分别体现在哪里?(用自己的话回答)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