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的实验时:
(1)所需的器材是玻璃板、两个完全相同的蜡烛、铅笔、 。(填写两个或一个)
(2)在实验过程中,将蜡烛A放在玻璃板的一侧,则蜡烛B应放在玻璃的另一侧。一边移动蜡烛B,一边用眼睛透过玻璃板观察,在确定A的像位置之前观察到的是 ,操作过程中蜡烛B不点燃的好处是 ,当_____时便停止移动蜡烛B,B的位置即为蜡烛A像的位置。
(3)将蜡烛逐渐远离玻璃板时,它的像大小_____。
(4) 本实验多次重复的目的与下述 多次重复的目的相同。
A.杠杆平衡条件 B.伏安法测电阻 C.测小灯泡的电功率
小刚同学用实验探究通过一段导体的电流随加在该段导体两端电压变化的规律.得到的实验数据如下表.
电压U/V |
6.0 |
3.0 |
2.0 |
1.5 |
1.2 |
1.0 |
电流I/A |
1.20 |
0.60 |
0.40 |
0.30 |
0.24 |
0.20 |
(1)在他的实验过程中应该控制不变的物理量是 .
(2)分析表中的数据,能得出的探究结论是 .
图1是测量额定电压为6V的小灯泡电功率的电路图,电流表选用的是0.6A的量程.
(1)调节滑动变阻器,使灯泡正常发光,此时电流表示数如图2所示,则小灯泡的额定功率是 W.
(2)在改变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电阻的过程中,通过小灯泡灯丝的电流随小灯泡两端电压变化情况如图3所示,从该图线可以看出灯丝的电阻随电压的增大而 (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说明灯丝电阻与 有关.
在温度不变时,导体的电阻由导体的材料、横截面积和 决定.图中所示的实验中,AB和CD都是镍铬合金线,但是它们的粗细不同,这个实验是研究导体的电阻跟 的关系.
如图甲所示,在“研究充水玻璃管中气泡的运动规律”实验中:
(1)气泡上升过程中,若以气泡为参照物,玻璃管口的塞子是 (选填“运动”或“静止”)的.
(2)若测得气泡从管子的底端运动到顶端的路程为56cm,所用的时间为7s,则在这个过程中气泡的平均速度为 m/s.
(3)为了判断气泡是否做匀速直线运动,需要测量气泡运动的路程和时间.为便于时间的测量,应使气泡在管内运动得较 (选填“快”或“慢”).
(4)表为小明同学在实验中测得的数据,请你根据他所测得的数据在图乙中画出s﹣t图象.
从O点开始的路程s/m |
0 |
10 |
20 |
30 |
40 |
50 |
从O点开始计时的时间t/s |
0 |
1.25 |
2.50 |
3.75 |
5.00 |
6.25 |
小明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小车从带刻度分度值为1cm的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图中的时间是小车到达A、B、C三处时电子表的显示时刻:
(1)该实验是根据公式 进行测量的.所用的测量工具是 和 .
(2)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坡度较 (填“陡”或“缓”)些.
(3)请根据图中所给信息回答:
sBC= cm,tBC= s,vAC= m/s.
(4)实验前必须学会熟练使用电子表,如果让小车过了A点后才开始计时,则会导致所测AC段的平均速度秒vAC偏 (填“大”或“小”).
(5)为了测量小车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平均速度,某同学让小车从B点由静止释放,测出小车到达C点的时间,从而计算出小车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平均速度.他的做法正确吗? ,理由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