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15分)资料显示:镁与饱和碳酸氢钠溶液反应产生大量气体和白色不溶物。某同学通过如下实验探究反应原理并验证产物。
实验I:用砂纸擦去镁条表面氧化膜,将其放入盛适量滴有酚酞的饱和碳酸氢钠溶液的烧杯中,迅速反应,产生大量气泡和白色不溶物,溶液的浅红色加深。
(1)该同学对反应中产生的白色不溶物做出如下猜测:
猜测1:白色不溶物可能为        
猜测2:白色不溶物可能为MgCO3
猜测3:白色不溶物可能为碱式碳酸镁[xMg(OH)2•yMgCO3]
(2)为了确定产物成份(包括产生的气体、白色不溶物及溶液中溶质),进行以下定性实验。请填写表中空白:

实验序号
实  验
实验现象
结  论
实验Ⅱ
将实验I中收集到的气体点燃
安静燃烧,火焰呈淡蓝色
气体成分为        
实验Ⅲ
将实验I中的白色不溶物滤出、洗涤,取少量加入足量      
 
        
白色不溶物中含有MgCO3
实验Ⅳ
取实验Ⅲ中的滤液,向其中加入适
     稀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溶液红色变浅
溶液中存在CO32离子

(3)为进一步确定实验I中白色不溶物的成分,进行以下定量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称取干燥、纯净的白色不溶物 4.52 g,充分加热至不再产生气体为止,并使分解产生的气体全部进入装置A和B中。实验后装置A增重0.36 g,装置B增重1.76 g。
①装置C的作用是                                                   
②白色不溶物的化学式为                      
(4)根据以上(2)及(3)的定性定量实验,写出镁与饱和碳酸氢钠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科目 化学   题型 实验题   难度 较难
知识点: 探究石蜡油分解制乙烯及乙烯的化学性质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17分)实验室常用的几种气体发生装置如图A、B、C所示:

(1)实验室可以用B或C装置制取氨气,如果用B装置,通常使用的药品是________;如果用C装置,通常使用的药品是________;
检查B装置气密性的操作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气体的性质是气体收集方法选择的主要依据。下列性质与收集方法无关的是________(填序号,下同)。
①密度 ②颜色 ③溶解性 ④热稳定性 ⑤与氧气反应
下图是某学生设计收集气体的几种装置,其中不可行的是________。

(3)若用A装置与D装置相连制取并收集X气体,则X可能是下列气体中的________
①CO2 ②NO ③Cl2 ④H2
写出A装置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其中在D装置中连接小烧杯中应盛放________,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若要收集干燥纯净的X气体,上述装置应如何改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分)下图是某化学兴趣小组设计的利用电子垃圾(含70%Cu、25%Al、4%Fe及少量Au、Pt)制备硫酸铜和硫酸铝晶体的路线:

已知下列信息:Cu可与稀硫酸和H2O2的混合液反应生成硫酸铜;铁、铝、铜等离子以氢氧化物形式沉淀时溶液的pH如下表: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Cu与稀硫酸和H2O2的混合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
(2)在操作II中,x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________。
(3)在操作III中,蒸发浓缩需要的玻璃仪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由滤渣a制取Al2(SO43•18H2O,探究小组设计了三种方案:

综合考虑上述三种方案,最具可行性的是___________(填序号)。
(5)为测定CuSO4•5H2O晶体的纯度,进行下列实验:取a g 试样配成100mL溶液,每次取20.00mL,消除干扰离子后,用b mol/LEDTA(Na2H2Y)标准溶液滴定其中的Cu2(离子方程式为Cu2++H2Y2-=CuY2-+2H+),滴定至终点,平均消耗EDTA溶液12.00mL,CuSO4•5H2O晶体的纯度是_________。

(10分)欲用98%的浓硫酸(ρ=1.84g/cm3)配制成浓度为0.5mol/L的稀硫酸500mL。
(1)选用的主要仪器有:量筒,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________。
(2)现有下列配制操作:
A用量筒量取浓H2SO4B反复颠倒摇匀 C用胶头滴管加水至刻度
D洗净并干燥所用仪器 E.稀释浓H2SO4 F.将溶液转入容量瓶
其正确的操作顺序为:___________
(3)简要回答下列问题:
①所需浓硫酸的体积为_______mL。
②如果实验室有15mL 、20mL、 50mL的量筒,应选用 _____mL的量筒最好,量取时发现量筒不干净,用水洗净后直接量取将使配制的浓度_____________(偏高、偏低、无影响)。

(14分)已知氨可以与灼热的氧化铜反应得到氮气和金属铜,用示意图中的装置可以实现该反应。

回答下列问题:
(1)A中生成氨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B中加入的干燥剂是_________(填序号)①浓硫酸②无水氯化钙③碱石灰;
(3)能证明氨与氧化铜反应的现象①C中______________、②D中有无色液体生成;
设计实验检验D中无色液的成分:取少量液体于试管中,加入少量________粉末,现象为_________。
(4)写出氨气与氧化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收集到2.24L(STP)氮气,计算转移电子数为__________。

(14分)下图是实验室中制备气体或验证气体性质的装置图

(1)写出用A制取氯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利用上图装置制备纯净的氯气,并证明氧化性:Cl2>Fe3+
则装置B中的溶液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装置D中加的最佳试剂是(填序号)___________:
供选试剂:a.浓H2SO4 b.FeCl2溶液 c.KSCN与FeCl2的混合溶液 d.无水氯化钙
(3)在上图所示圆底烧瓶内加入碳,a中加入浓硫酸,开始实验,加热产生的气体缓慢通过后续装置同时完成如下实验:
实验1:证明SO2具有氧化性和漂白性
实验2:证明碳元素的非金属性比硅元素的强
证明SO2具氧化性和漂白性:B中为少量Na2S溶液、C中加品红溶液,D中应加入足量的__________(填溶液名称),E中加入___________溶液(填化学式)。
(4)证明碳元素的非金属性比硅元素的强的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2不严谨之处应如何改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