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完“百家争鸣”有关历史后,几个同学在一起讨论本班科任老师的教学管理风格,其中借用史实评论不太恰当的是 ( )
A.小刘:数学老师是法家的弟子,学期初他就制定班规,并严格执行 |
B.小张:历史老师关爱学生,教育我们要和谐相处,有儒家风范 |
C.小汪:语文老师给我们充分的主动权,极少干预,深得老子的真传 |
D.小徐:政治老师很会摆架子,特别注意师道尊严,这是墨子的做法 |
欧洲关于中国的最早历史记载,可以追溯到公元前7世纪的一首叙事长诗《阿里玛斯贝亚》中所提到的远东希伯波里安人。这些“希伯波里安人”可能生活在
A.商朝 | B.西周 | C.东周 | D.秦朝 |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指出,“经济全球化是指跨国商品与服务贸易及资本流动规模和形式的增加,以及技术的广泛迅速传播使世界各国经济的相互依赖性增强”。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认为,“经济全球化可以被看作一种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经济、市场、技术与通讯形式都越来越具有全球特征,民族性和地方性在减少”。材料说明
①世界各国经济联系的加强和相互依赖程度日益提高
②贸易、服务、资本与技术日益全球化
③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秩序正在形成
④各国国内经济规则不断趋于一致
A.①②④ B.①②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图为历史上某次战争的形势图。从图中可以得出的最准确的信息是:
A.沙俄政府在东线反击德军 |
B.战场形势迫使俄德双方最终妥协 |
C.莫斯科人民积极抵御德军入侵 |
D.苏联红军取得斯大林格勒战役的胜利 |
罗斯福担任总统之前,美国出版的一本书提议政府增加开支,甚至不惜造成财政赤字,以便舒缓经济衰退。罗斯福读后批注:“哪有此等好事——天下没有不劳而获的东西。”这表明:
A.罗斯福始终是信奉新政理念的政治家 |
B.罗斯福上台之前美国尚未出现经济衰退 |
C.罗斯福在美国率先提出了政府干预经济的主张 |
D.罗斯福新政的理念在罗斯福担任总统前已经萌生 |
Nepman(耐泼曼)是20世纪初期出现在俄罗斯的一个新名词,它指“能雇佣劳力,并能保留他们在经营中获得利润的农民和新商人”。这一名词的出现是由于: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施 | B.国家工业化的推行 |
C.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 D.农业集体化政策的推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