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二战后国际政治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相信,在今天这个紊乱的世界里,……法德两国的紧密合作对于改造这个世界是很重要的”。
——1963年西德总理阿登纳
“法国和德国并肩站在一起,这确实对大家都是更有好处的。”
——1963年法国总统戴高乐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是什么?有何影响?
材料二:美苏冷战虽然已经离我们远去,但我们无法否认它在国际关系中的重要地位,美苏冷战是在对抗与缓和的交替中进行,在欧洲是真正意义上的冷战,在亚洲则充满火药味。
——摘自木子编《冷战风云》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回答,“在欧洲是真正意义上的冷战,在亚洲则充满火药味”的表现。
材料三:在黄金年代(1950—1973年),美国的国民生产总值增长显著落后于除英国以外的所有发达国家:特别是德国和日本,他们的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率分别是美国的1.5倍和2.4倍。 
——摘自高峰《二十世纪世界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演变》
材料四:
   
(3)根据材料三、四和所学知识指出,随着中国、西欧和日本等新兴力量的崛起和发展,对国际政治、经济格局产生的重大影响。
材料五:20世纪90年代后期世界五大力量基本框架图

美国位于正五边形的顶端
美欧日是框架的基础
美俄中是框架的关键
美俄欧是欧洲的一翼
美中日是亚洲一翼
请回答:
(4)根据材料五和所学知识指出:“冷战”结束后,美国能否建立一个单极世界?为什么?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二战后反战和平运动的特点和作用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并解析摘自高中《世界近代现代史》上册的以下材料:
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人才辈出,影响巨大,把欧洲的启蒙运动推向高潮……启蒙思想家们有力地批判了封建专制制度及其精神支柱天主教会,描绘了未来 “理性王国”的蓝图,……
法国声势浩大的启蒙运动……为即将到来的法国大革命作了充分的思想准备。
启蒙运动还陆续传播到世界其他地区,启迪了人们的思想。……启蒙思想家们的许多著作也逐渐介绍到中国和日本等亚洲国家,激励那里的仁人志士为改造旧社会而斗争。
解析:
(1)材料说,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人才辈出。请写出三位代表性人物及其代表作。
(2)为什么18世纪法国会涌现出大批启蒙思想家,兴起声势浩大的启蒙运动?
(3)指出《人权宣言》和法国启蒙思想的内在联系。
(4)通过1787年美国宪法说明法国启蒙思想对北美社会发展的影响。
(5)具体说明法国启蒙思想对以孙中山为代表的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影响。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洋棉每百斤需三十三元,印度棉亦在三十元内外,而华棉每百斤仅需十二三元,多至十七八元而止。故近年洋船回国,多购中国棉花,压载出口。
——陈炽《续富国策》
材料二:1843年与1858年进口棉花及棉纺织品税率比较:

材料三:即如关税,洋人仅完厘半,而华人则勒索数成,盘查则洋船不敢谁何,华船则百般恫喝,以至华商人人气短,而不能自保之势矣。
——《扩充商务十条》
洋货入中国,则输半税;土货出外洋,则加重征。资本纵相若,而市价则不相同。洋货可平沽,而土货必昂其值。颠倒错紊,华商安得不困,洋商安得不丰?
——郑观应《盛世危言·商务一》
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现象?这种现象说明了什么问题?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843年的税率是根据什么制定的?1858年税率与1843年相比较有什么变化?
(3)材料三反映了什么现象?
(4)材料一、二、三反映的现象对中国产生什么影响?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齐鲁”和“山东”都是历史上形成的地理名词,今天看来,二者所指地理范围完全一致,可以通用。
——据中华五千年网·齐鲁文化
材料二:“世界文化遗产·曲阜孔庙孔林孔府”纪念币(见图)

材料三:中国文化具有博大的胸怀和超越时空的影响力,在全世界广泛地传播。他的力量无比庞大。中国文化影响力之大与孔子思想中的进步因素在文化事业方面所做的贡献是分不开的。
——英籍华人作家韩素音
材料四:从2004年第一家孔子学院在韩国开学至今,目前世界上已经有282所孔子学院和241个孔子学堂。
——《世界知识画报》2010年第2期《中国风过境》专题
(1)材料一中说“齐鲁”和“山东”两个地理名词可以通用。山东称为“齐鲁大地”与中国古代什么时期的什么制度有关?
(2)孔府、孔庙、孔林(简称“三孔”)成为世界文化遗产的原因是什么?
(3)材料三中,韩素音高度评价了“孔子思想中的进步因素”,请指出孔子思想中的进步因素。
(4)结合国际国内形势,分析当今儒学得到弘扬的原因,

古今中外改革对民生起了不可估量的影响,而改革者也一定程度上从民生角度出发进行改革。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太和九年(公元485年),孝文帝下诏均天下民田:诸男夫十五以上,授露田四十亩,妇人二十亩,……以供耕作……卖者坐(处罚)如律。 于是海内安之。
——《魏书•食货志》
材料二从解放法令颁布时间起,农奴在法律上成为自由人,地主不得买卖或干涉其生活。地主再也不能把农民当作私有财产任意买卖、赠送和抵押。
──《俄国1861年改革法令》
材料三 19世纪60~70年代俄国机器制造业统计表

——《改革与革命──俄国现代化研究》
材料四 1947年,中国共产党制定颁布了《中国土地法大纲》。大纲规定:“没收地主,废除封建剥削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按农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土地改革使解放区一亿多无地和少地农民分到了土地,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翻身农民踊跃参军,支援前线。1946~1948年,华北和东北解放区有二百多万人参军。山东有约五百八十多万人,冀中有四百八十多万人随解放军出征,抬担架、送粮草、运弹药、救伤员。人民解放军的兵源、粮源和战争勤务,主要来自翻身农民。
——《历史·必修一》(人教版)第79页
(1)根据材料一指出孝文帝颁布了什么措施?并说明其历史意义?
(2)根据材料二、三和所学知识,评价“解放”法令?
(3)根据材料四分析土地改革运动的开展和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有什么关系?
(4)根据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你觉得改革应如何对待民生问题?

民主是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成果。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光荣革命以后的300多年,英国极少有大起大落、波澜壮阔的历史场面。人们看到的只是逐步的变革、前进。……它是英国文化模式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无论外人对这种方式评价如何,其优劣得失如何,它确是道道地地的英国的。
——钱乘旦《英国——在传统与变革之间》
材料二 18世纪的法国大革命从许多方面来看都是美国革命的一个直接结果,但它要解决的问题却不同于美国革命,而和一个半世纪以前的英国革命如出一辙……英国革命和美国革命是对现代民主政治的创新具有重大意义,而法国革命是全球性政治民主化潮流开启的标志。……从结果看,法国做得相当不错,到19世纪末,法国的国家制度问题终于得到解决。
——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
材料三夫欧美社会之祸,伏之数十年,及今而后发见之,又不能使之遽去。吾国治民生主义者,发达最先,睹其祸害于未萌,诚可举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
——孙中山1905年11月《民报发刊词》
请回答:
(1)根据以上材料指出英法美三国革命要解决的共同问题是什么?材料一中“英国模式”有何特点?
(2)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材料二中英国和美国对民主政治的“创新”和法国推动现代民主政治“全球性”的表现。
(3)与欧美国家相比,材料三中孙中山提出的革命目标方面增加了什么内容?请从现代化的角度评价辛亥革命。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