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的发展是时代的反映,并影响时代的前行方向。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1世纪,主教们为了教育其管辖区的教士,创办了教会学校。一个世纪以后,以教会学校为基础的早期大学逐渐形成。这些大学是具有合法身份的自治团体,这是它们与众不同的特征。此外,它们不象教会学校那样只有一个文科,另外还有教会法规、民事法律、医学和神学系。文科的全部课程包括三个低级学科(拉丁文法、逻辑和修辞)和四个高级学科(算术、几何、音乐和天文)。12世纪,在博洛尼亚、巴黎和牛津出现了第一批大学。随后一个世纪中,在帕多瓦、那不勒斯和萨拉曼卡创办了一些大学;14世纪,在中欧的布拉格、克拉科夫和维也纳也建立了一些大学。
——摘编自《全球通史·1500年前的世界》
(1)根据材料一,说明11—14世纪大学教育的特点。
材料二  1870年后,牛津、剑桥大学的毕业生进入法律界和医学界的人数日益增加,大学开始增设法律教授职位,到19世纪末英国法律界有11%是两所大学的毕业生,而高级律师中则有40%是牛津毕业生。剑桥的医学教育比牛津发达,到1897年剑桥拥有英国最大的医学院,其医学教授是牛津的四倍。1850年剑桥大学设立了自然科学荣誉学位考试,到1900年共有161名学生通过该项考试,这个数字比古典文学高出20%。1894年剑桥又设立了机械科学荣誉学位考试。
——摘编自易红郡《19世纪科学主义与英国高等科技教育的发展》
(2)根据材料二,说明这一时期英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情况及其主要原因。
材料三 据杨东平先生统计:“1946年,工科学生仅占在校生总数的18.9%,1952年达到35.4%,为各科学生之首,改变了此前以文法科为主的党校和学科结构。通过增设钢铁、地质、矿冶、水利等12个工业专门学院,以及建成机械、电机、化工、土木等比较齐全的工科专业体系,改变了旧中国不能培养配套的工程技术人员的落后状况。”
——摘编自《大学的终结——1950年代初期的“院系调整”》
(3)根据材料三,说明新中国成立之初高等院校调整的特点与作用。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难
知识点: 英国内战 柏拉图的教育贡献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法律制度是人类文明的重大成果,以下是三个历史片段,试透过现象发现过去时代的特性,从而解读发生在不同时空的文明。(20分)
材料一第3、8表 债权人可将无力偿还的债务人,交付法庭判决,直到将其戴上足枷、手铐,甚至杀死或卖之为奴。
第8表 凡故意伤人肢体而又未能取得调解时,则伤人者也需受同样的伤害。不过,如果有人打断自由人的骨头,他须偿还300阿司罚金;如果被打折骨头的是奴隶,罚金可以减半。
第11表 禁止贵族与平民通婚。 --------摘编自《十二铜表法》
(1)《十二铜表法》的出现在当时有何进步作用?(4分)
材料二 美国的国家职权分为立法、司法和行政三个部门,分别由国会、最高法院和总统执掌,总统和议员由人民选举产生……——摘编自美国1787年宪法
(2)美国的1787年宪法体现的政治原则是什么?(2分)
(3)该宪法起到什么作用?(6分)
材料三 第一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国家。
第二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4)1954年宪法是哪次会议上制定的?该宪法体现了什么原则?(6分)
(5)该宪法确定的我国根本政治制度是什么?(2分)

宪政建设是政治文明的重要体现和保障,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世纪40年代林则徐主编的《四洲志》和魏源的《海国图志》最早着墨于西方的议会制度。其中对美国国会的介绍最为详细。与议会思想率先传入形成反差的是,宪法思想的传入却略晚。国人对宪政思想的理解首先从议会制度起步,而不识宪法,大概是因为议院为具象,较易认识,而宪法抽象,较难认识;更因为宪法较之议会对君权具有一种根本大法的约束,更强调“主权在民”、“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宪法至上”、“制宪”、“违宪”等内容的法律化、制度化、神圣化,在专制政体板结的时代很难传播。据考,在1895年之前,还绝少有人提出宪法问题。
——摘自袁行霈《中华文明史》
材料二:1911 年在中国建立起美国政体的仿制品,真是荒唐可笑。……这种政体悲惨的结束了,即悲惨的失败了。然而,失败的并不是这种政体,而是一代人。
——N.佩弗《远东》
材料三:

材料四:“新中国的建立,使中国实现了从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政治、近代以来照搬西方民主政治模式的失败尝试向新型人民民主政治的伟大跨越。”
——《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白皮书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近代中国人对宪法了解相对落后的原因。(从材料中概括)(4分)
(2)如何理解辛亥革命后“中国建立起美国政体的仿制品”,“这种政体悲惨地结束了,即悲惨地失败了。”
(3)图一中1912年成立的临时参议院为推动中国民主政治的发展颁布了什么文件?(2分) 结合图一、图二说明当时中国国内政治斗争的焦点是什么?(1分)
(4)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成立初期建设“新型人民民主政治”(即新中国的政治建设)的成就有哪些?(6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希腊是古代民主思想与实践的摇篮,雅典的民主制更是影响深远。请回答:
(1)“……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负责审议并解决一切国家大事。所有合法的公民均有参与权、知情权、发言权、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所有公职人员从30岁以上的公民中选择产生,各机构内部实行集体制和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 这些描述,反映了雅典民主制的什么特点?
(2)“……是通过抽签从数个部落中各选数十人组成的。每数十人为一组轮流执政,处理一些日常事务。”此段描述,反映了雅典民主制的什么特点?
(3)雅典民主制创造出了一系列民主的运作方式,请列举两例。
(4)谈谈你对雅典民主制积极意义的理解(6)

材料一 “中国政治与文化之变革,莫剧于殷、周之际。……欲观周之所以定天下,必自其制度始矣。周人制度之大异于商者,一曰‘立子立嫡’之制,由是而生宗法及丧服之制,并由是而有封建子弟之制,君天子臣诸侯之制;……”  
——摘自《王国维遗书》之《殷周制度论》
材料二 秦有天下,裂都会而为郡邑,废侯卫而为守宰(宰:地方官),据天下之雄国,都六合之上游,摄制四海,适于掌握之内,此其为得也。……  
——摘自《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三 公元前127年(汉武帝元朔二年),汉武帝采纳主父偃的建议,颁布“推恩令”,规定诸侯王除以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可以推恩将自己封地分给子弟,由皇帝制定封号。以此从王国里分出许多侯国。侯国列侯只能衣食租税,不能过问政治。  
——摘自《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I》
材料四 唐朝的三省六部制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西周的哪两种政治制度?依材料指出两者这之间的关系。(2分 ) 
(2)材料二反映了秦朝的哪种政治制度?依据材料说说这种制度的作用。  
(3)材料三中的汉武帝为何颁布“推恩令”? 
(4)材料四中唐朝的三省的职能分别是什么?

李鸿章出访(25分)
材料一:《马关条约》签订后,李鸿章为千夫所指。1896 年2 月,为贺沙皇尼古拉二世加冕,同时也为“联俄制日”,李鸿章被派出访欧美,进行了一次环球访问。在法国期间,他去南部工业重镇克鲁索市(Creusot)的施耐德(Schneider)军工厂购买大炮。为讨教强国之策, 李鸿章专门赶到汉堡附近拜访了已经下台的俾斯麦。对于这趟经历, 他得出的根本结论是:“至于根本计, 尤在于变法自强。”——《李鸿章历聘英美记》
材料二:只有将货币、劳动力和土地都有机地结合起来,才会产生财富。清国政府非常高兴地欢迎任何资本到我国投资。我的好朋友格兰特将军曾对。我说,你们必须要求欧美资本进入清国以建立现代化的工业企业,帮助清国人民开发利用本国丰富的自然资源。但这些企业的管理权应掌握在清国政府手中。我们欢迎你们来华投资,资金和技工由你们提供。但是,对于铁路、电讯等事物,要由我们自己控制。我们必须保护国家主权,不允许任何人危及我们的神圣权力。
材料三:我对我在美国见到的一切都很喜欢。最使我感到惊讶的是20层或更高一些的摩天大楼,这些楼看起来建得很牢固。在回答有关教育问题时他说:我们现在还没有你们这么多的学校和学堂,我们计划将来在国内建立更多的学校。也许我们应该学习你们的教育制度并将适合我们国情的那种引入国内,这确是我们所需要的。
材料四:“清国办有报纸。但遗憾的是……清国的编辑们在讲真话时十分吝啬……由于不能诚实地说明真相,我们的报纸也就失去了新闻本身的高贵价值,也就未能成为广泛传播文明的方式了。”适逢美国国会已通过了排华法案《格利法》。李在抨击这个法案时,“眼睛射出灼人的光芒”。他说,“排华法案是世界上最不公平的法案”,“你们因你们的民主和自由而自豪,但你们的排华法案对华人来说,是自由吗?这不是自由!”所有的政治经济学家都承认,竞争促使全世界的市场迸发活力,而竞争既适用于商品也适用于劳动力。(材料二、三、四摘自李鸿章答《纽约时报》)
材料五:凡一国今日之现象,必与其国前此之历史相应,故前史者现象之原因,而现象者前史之结果也。夫以李鸿章与今日之中国,其关底既如此其深厚,则欲论李鸿章之人物,势不可不以如炬之目,观察夫中国数千年来政权变迁之大势,民族消长之暗潮,与夫现时中外交涉之隐情,而求得李鸿章一身在中国之位置。——梁启超《李鸿章传》
问题:
(1)结合《马关条约》影响,分析李鸿章为千夫所指的原因。
(2)分析材料一中“清廷“联俄制日”的可能性。
(3)材料五认为应如何评价李鸿章?
(4)综合五则材料及所学,评李鸿章的出访。(观点明确,论证充分,逻辑清晰。15分)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