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的发展是时代的反映,并影响时代的前行方向。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1世纪,主教们为了教育其管辖区的教士,创办了教会学校。一个世纪以后,以教会学校为基础的早期大学逐渐形成。这些大学是具有合法身份的自治团体,这是它们与众不同的特征。此外,它们不象教会学校那样只有一个文科,另外还有教会法规、民事法律、医学和神学系。文科的全部课程包括三个低级学科(拉丁文法、逻辑和修辞)和四个高级学科(算术、几何、音乐和天文)。12世纪,在博洛尼亚、巴黎和牛津出现了第一批大学。随后一个世纪中,在帕多瓦、那不勒斯和萨拉曼卡创办了一些大学;14世纪,在中欧的布拉格、克拉科夫和维也纳也建立了一些大学。
——摘编自《全球通史·1500年前的世界》
(1)根据材料一,说明11—14世纪大学教育的特点。
材料二  1870年后,牛津、剑桥大学的毕业生进入法律界和医学界的人数日益增加,大学开始增设法律教授职位,到19世纪末英国法律界有11%是两所大学的毕业生,而高级律师中则有40%是牛津毕业生。剑桥的医学教育比牛津发达,到1897年剑桥拥有英国最大的医学院,其医学教授是牛津的四倍。1850年剑桥大学设立了自然科学荣誉学位考试,到1900年共有161名学生通过该项考试,这个数字比古典文学高出20%。1894年剑桥又设立了机械科学荣誉学位考试。
——摘编自易红郡《19世纪科学主义与英国高等科技教育的发展》
(2)根据材料二,说明这一时期英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情况及其主要原因。
材料三 据杨东平先生统计:“1946年,工科学生仅占在校生总数的18.9%,1952年达到35.4%,为各科学生之首,改变了此前以文法科为主的党校和学科结构。通过增设钢铁、地质、矿冶、水利等12个工业专门学院,以及建成机械、电机、化工、土木等比较齐全的工科专业体系,改变了旧中国不能培养配套的工程技术人员的落后状况。”
——摘编自《大学的终结——1950年代初期的“院系调整”》
(3)根据材料三,说明新中国成立之初高等院校调整的特点与作用。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难
知识点: 英国内战 柏拉图的教育贡献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哲人们认为,思想是地球上最美丽的花朵。一个拥有伟大思想的民族,才能拥有不断前进的动力。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1图2
材料二阅读下列图片:

井冈山会师《新民主主义论》中共七大会场
材料三

1992年初,邓小平在南方谈话
请回答:
(1)图l孙中山所写的“世界潮流”指的是什么?在图2的发刊词上,孙中山提出他的重要思想,请解释这一思想内容的具体含义。
(2)依据材料二的三幅图片,概括毛泽东思想确立的过程。
(3)综合材料二、三,概括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共同特点。

阅读以下材料,分析回答问题。
材料一自19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凡谈时务、讲西学者,无分朝野,皆不出“中体西用”一途。……李鸿章在派学生出洋的“应办事宜”中说:“考查中学西学.分别教导,将来出洋后,肄习西学,兼讲中学,课以孝经、小学、五经及国朝律例等书,随资高下,循序渐进。宣讲圣谕广训,示以尊君亲上之义,庶不圃于异学。”——摘自陈旭麓《论中体西用》
材料二所谓君者,代众民任此公共保全安乐之事,为民众之所公举,即为民众之所公用。民者如店肆之东人;人君者,乃聘雇之司理人耳。民为主而君为客,民为主而君为仆,故民贵而君贱,易明也。
——摘自康有为《孟子微·中庸注·礼运注》
材料三《新青年》和《新潮》以及包括《每周评论》在内的许多其他杂志,对传统主义的堡垒——旧文学、旧道德、旧式人际关系和儒家——发动了全面攻击。……他们津津乐道于科学、民主、科技、不可知论、实用主义、自由主义、议会制度和个人主义。
——摘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
(1)据材料一指出李鸿章倡导“肄习西学,兼讲中学”的直接目的和根本目的。
(2)材料二中康有为阐述了我国古代哪一思想家的什么主张?从中反映了康有为思想的什么特点?
(3)材料三对传统思想的态度与材料一、二有何不同?综合上述材料,指出中国近代主流思想演变的趋势。

中国妇女地位的变迁经历了一个漫长而曲折的过程。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汉代开始了儒家对妇女贞节观念的建立过程,但在现实的庶民生活中其实仍保有相当的弹性与空间。宋代贞节观念虽然经程朱的奖励而加重,但在当时社会影响尚小。明代在书籍方面,有徐皇后的《内训》,解缙的《古今列女传》。在法律方面,洪武年间,明太祖朱元璋下达这么一个诏令,“民间寡妇,30以前夫亡守志,50以后不改节者,旌表门闾,免本家差役。”又命令地方官员制定规章制度,表现突出的赐祠祀,一般的树牌坊,用以奖励贞节……一部二十四史中,明史中的节妇烈女最多。
——摘自费丝言《由典范到规范》
材料二今有南清志士某君,北来游学,此君尚未娶妇,意欲访求天下有志女子,聘定为室。其主义如下:—要天足,二要通晓中西术门径,三聘娶仪节悉照文明通例,尽除中国旧有之陋俗,如有能合以上诸格及自愿出嫁,又有完全自主权者,毋论满汉新旧、贫富贵残、长幼妍媸均可。
——《大公报》1902年6月26日
(1)根据材料一,指出明代妇女贞节观的发展特点,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其时代背景。
(2)材料二反映了当时新妇女观的哪些内容?这种新妇女观受到了哪种思想影响?
列举近代中国在这种思想影响下发生的思想解放运动和反封建革命。

推动人类思想文明进程的民主思想与实践是一个不断变化的过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的事物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尺度。 ——普罗塔哥拉
材料二:文艺复兴时期的许多绘画作品一扫中世纪呆板拘谨的宗教气息,展示了人性的美。下面是三幅不同时期以圣母和圣婴为题材的宗教绘画作品。

图一图二图三
材料三:马丁·路德提出“因信称义”说。他认为,灵魂得救只须靠个人虔诚的信仰,根本不需要教会的烦琐仪式。上帝的恩典是上帝给人的礼物,只有上帝才能赦免罪人。信徒得救不靠行为,全凭信仰。要得救上天堂,不靠教会或行善,更不靠赎罪券。
——《路德选集》
材料四:(启蒙思想家们)不承认任何外界的权威,不管这种权威是什么样的。宗教、自然观、社会、国家制度,一切都受到了最无情的批判;一切都必须在理性的法庭面前为自己的存在作辩护或者放弃存在的权利。思维着的悟性成了衡量一切的唯一尺度……从今以后,迷信、偏私、特权和压迫,必将为永恒的真理,为永恒的正义,为基于自然的平等和不可剥夺的人权所排挤。——恩格斯
回答:
(1)材料一中普罗塔哥拉的观点有何积极意义?
(2)材料二的三幅绘画中,哪幅绘画作品最能体现文艺复兴的思想?你的依据是什么?
(3)依据材料三,如何理解马丁·路德“因信称义”学说的人文主义色彩?
(4)启蒙运动确立的一系列思想原则极大地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根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启蒙运动如何发展了文艺复兴的核心思想?启蒙运动坚持的原则有哪些?请举两例说明。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北辰:北斗星),居其所而众星拱之。——《论语》
材料二: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是故得乎丘民为天子,得乎天子为诸侯,得乎诸侯为大夫。——《孟子》
材料三: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董仲舒《春秋繁露》
材料四:朱熹强调,“仁”是人的爱心及一切道德价值的终极源泉,仁者必然无私无畏,大智大勇,襟怀磊落,仁民爱物;仁者境界与佛老境界的最大不同,就是在于强调……应有强烈的社会责任心。……儒家干预政治的关键,就是要设法“正君心”,因为只有君心得正,才能正纲常、正百官,而后国治、天下平。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
材料五:他们(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从儒家思想中汲取了有益的营养,但不完全拘泥于传统旧儒学的樊篱,构建起具有时代特色的思想体系。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人教版必修3)
请回答:
(1)概括材料一、二的思想主张。(2分)
(2)材料三的主张对当时社会发展有何进步意义?(2分)
(3)材料四中朱熹是怎样发展孔子的仁学的?应如何理解他所说的“正君心”?(3分)
(4)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五中的三位思想家“具有时代特色”的思想内容。(3分)
(5)综观上述五则材料,你对儒家思想的基本看法是什么?(3分)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