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15分)硫代硫酸钠(Na2S2O3)俗称保险粉,可用于照相业作定影剂,也可用于纸浆漂白作脱氯剂等。实验室可通过Na2S、Na2CO3和SO2共同反应来制取Na2S2O3
       
图1                                               图2
(1)写出图1所示装置中三颈瓶中由反应制取Na2S2O3的化学方程式_       ___。
如将分液漏斗中的H2SO4改成浓盐酸,则三颈烧瓶内除Na2S2O3生成外,还有_____(填化学式)杂质生成。
(2)为测定所得保险粉样品中Na2S2O3·5H2O的质量分数,可用标准碘溶液进行滴定,反应方程式为2Na2S2O3+I2===2NaI+Na2S4O6
① 利用KIO3、KI和HCl可配制标准碘溶液。写出配制时所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
② 准确称取一定质量的Na2S2O3·5H2O样品于锥形瓶中,加水溶解,并滴加__ 作指示剂,用所配制的标准碘溶液滴定。滴定时所用的玻璃仪器除锥形瓶外,还有_____。
③ 若滴定时振荡不充分,刚看到溶液局部变色就停止滴定,则会使样品中Na2S2O3·5H2O的质量分数的测量结果______(填“偏高”“偏低”或“不变”)。
(3)本实验对Na2S的纯度要求较高,利用图2所示的装置可将工业级的Na2S提纯。已知Na2S常温下微溶于酒精,加热时溶解度迅速增大,杂质不溶于酒精。提纯步骤依次为:
① 将已称量好的工业Na2S放入圆底烧瓶中,并加入一定质量的酒精和少量水;
② 按图2所示装配所需仪器,向冷凝管中通入冷却水, 出(用字母“a”、“b”填空)水浴加热;
③ 待_____时,停止加热,将烧瓶取下;
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⑥ 将所得固体洗涤、干燥,得到Na2S·9H2O晶体。

科目 化学   题型 填空题   难度 较难
知识点: 物质检验实验方案的设计 常见气体制备原理及装置选择 热化学方程式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茶是我国人民喜爱的饮品。某校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以下实验来定性检验茶叶中含有Ca、A1、Fe三种元素。

【资料查询】:草酸铵[(NH4)2C2O4]属于弱电解质。草酸钙(CaC2O4)难溶于水。Ca2+
A13+、Fe3+完全沉淀的pH:Ca(OH)2:pH≥13;A1(OH)3:pH≥5.5;Fe(OH)3:pH≥4.1。
试根据上述过程及信息填空:
(1)步骤②加盐酸的作用是
(2)步骤③操作中用到的玻璃仪器有
(3)写出步骤⑥中检验Ca2+存在的离子方程式
(4)写出沉淀C所含主要物质的化学式
(5)写出步骤⑧中选用A试剂的化学式
(6)步骤⑨的作用是
猜测步骤⑩的目的是

第三代混合动力车,可以用电动机、内燃机或二者结合作为动力。汽车在刹车或下坡时,
电池处于充电状态。混合动力车目前一般使用镍氢电池,该电池中镍的化合物为正极,储氢金属(以M表示)为负极,碱液(主要为KOH)为电解质溶液。下图是镍氢电池充放电原理的示意,其总反应式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混合动力车上坡或加速时,溶液中的OH-向乙电极移动
B.混合动力车刹车或下坡时,乙电极周围溶液的pH增大
C.混合动力车上坡或加速时,乙电极电极反应式为NiOOH+H2O+e-=Ni(OH)2+OH-
D.混合动力车刹车或下坡时,甲电极电极反应式为H2+2OH-+2e- =2H2O

根据下列化学实验示意图及表中实验现象,能得出正确结论的是

选项
实验
实验现象
结论
A
a
左烧杯中铁表面有气泡,右烧杯中铜表面有气泡
活动性:Al>Fe>Cu
B
b
左边棉花变为橙色,右边棉花变为蓝色
氧化性:Cl2>Br2>I2
C
c
白色固体先变为淡黄色,后变为黑色
溶解性:AgCl < AgBr< Ag2S
D
d
锥形瓶中有气体产生,烧杯中液体变浑浊
非金属性:Cl>C>Si

有X、Y、Z、W、M五种短周期元素,其中X、 Y、Z、W同周期, Z、M同主族; X+与M2-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离子半径:Z2-
>W-;Y的单质晶体熔点高、硬度大,是一种重要的半导体材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X、M两种元素只能形成X2M型化合物
B.Y、Z两元素的气态氢化物中,Y的气态氢化物更稳定
C.Z、W两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Z > W
D.W、M两元素的某些单质或化合物可作为自来水消毒剂

已知A、B、C、D、E分别为Ca(OH)2、Ca(HCO3)2、HCl、Ba(NO3)2、Na2CO3五种溶液中的一种。现将它们相互反应情况列表如下(表中“↓”表示生成沉淀;“↑”表示生成气体; “—”表示无现象)据此可判断C是

A.HClB.Ca(HCO3)2C.Na2CO3D.Ba(NO3)2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