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
(甲)钱氏据两浙时,于杭州梵天寺建一木塔,方两三级,钱帅登之,患其塔动。匠师云:“未布瓦,上轻,故如此。”乃以瓦布之,而动如初。无可奈何,密使其妻见喻皓之妻,贻以金钗,问塔动之因。皓笑曰:“此易耳,但逐层布板讫,便实钉之,则不动矣。”匠师如其言,塔遂定。盖钉板上下弥束,六幕相联如胠箧,人履其板,六幕相持,自不能动。人皆伏其精练。
(乙)濠州定远县①一弓手②,善用矛,远近皆服其能。有一偷亦善击刺,常蔑视官军,唯与此弓手不相下,曰:“见必与之决生死。”一日,弓手者因事至村步③,适值偷在市饮酒,势不可避,遂曳矛而斗。观者如堵墙。久之,各未能进。弓手者忽谓偷曰:“尉④至矣,我与汝皆健者,汝敢与我尉马前决生死乎?”偷曰:“诺。”弓手应声刺之,一举而毙,盖乘隙也。(选自沈括《梦溪笔谈》)
【注释】①濠州定远县:地名,今属安徽。②弓手:又称弓兵,宋代地方治安军之一。③村步:村埠头。步,通“埠”,码头。④尉:指县尉,维持本县治安。
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以金钗                ②人皆其精练               
用矛                  乘隙也                 
用“/”划出句子的停顿。(每句标出一处)
①远 近皆 服 其 能                 ②遂 曳 矛 而 斗
翻译下列句子。
汝敢与我尉马前决生死乎?
甲文中的喻皓和乙文中的弓手的共同点是              ,根据乙文,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弓手在与小偷决斗中取胜的原因。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名著人物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送东阳马生序(宋濂)
①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②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任选两个作答,多选不加分)
(1)每假借藏书之家()(2)主人日食()
(3)白玉之环()(4)媵人持沃灌()
把下面的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第①段叙述了作者勤苦求学的哪两件事?
作者“虽愚,卒获有所闻”的根本原因是什么?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共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孙叔敖为婴儿之时,出游,见两头蛇,杀而埋之。归而泣,其母问其故,叔敖对日:“闻见两头之蛇者死,向者吾见之,恐去母而死也。”其母曰:“蛇今安①在?”曰:“恐他人又见,杀而埋之矣。”其母曰:“吾闻有阴德者,天报之以福,汝不死也。”及长,为楚令尹②,未治,而国人信其仁也。
注释:①安:哪里。②令尹:官名。
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准确的一项是()

A.其母问其故故:所以 B.向者吾见之向:之前
C.归而泣泣:哭泣 D.信其仁也仁:仁义

下列句中加点的“之”与例句中的“杀而埋之矣”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子将安 B.犹恶子 C.得一人使 D.国人道

下列各项中,对课文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怕别人看见两条蛇头死去,就把它打死并埋下了。
B.同时看见两条蛇的人会死去。
C.孙叔敖担心离开母亲死去,所以哭泣。
D.长大后,孙叔敖做了令尹,还没有上任,别人就知道他仁义了。

翻译(共6分。每小题3分。)
(1)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2)恐他人又见,杀而埋之矣。

阅读《陈太丘与友期》,完成后面小题。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下列语句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A.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B.与儿女讲/论文义
C.即/公大兄无/奕女 D.过中/不至,太丘/舍去。

解释下列括号中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1)与友(期)行()(2)去后(乃)至()
(3)相(委)而去()(4)下车(引)之()
翻译句子:2分
(1)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2)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
“友人惭”的原因是什么?(可用原文语句回答)
通过读文可知元方是个怎样的孩子?你如何评价元方的“入门不顾”?
学习本文,你明白了怎样的道理?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后面小题。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学而习之时: (2)吾日三省吾身省:
(3)思而不学则。殆: (4)博学而笃志笃: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3)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孔子认为一个人应该有坚定的志向的句子是:
孔子认为应该珍惜时间的句子是:
孔子是如何看待物质生活的?你对此是怎么理解的?
阅读文中划线句,说说颜回的“贤”表现在哪里。(不少于两点)

阅读甲乙两短文完成问题。(21分)
(甲)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日: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乙)王子猷①居山阴②,夜大雪,眠觉,开室,命酌酒,四望皎然。因起彷徨,咏左思《招隐》③诗。忽忆戴安道,时戴在剡④,即便夜乘小船就之。经宿方至,造门不前而返。人问其故,王曰:“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
[注释] ①王子猷:书法家王羲之之子。②山阴:今浙江绍兴。③《招隐》:左思的一首田园诗。④剡:读shàn,今浙江嵊县。
解释划线的词语。
戚戚
吝情晏如
起彷徨 ⑥乘小船
翻译句子。
①衔觞赋诗,以乐其志
译:
②经宿方至,造门不前而返
译:
你是否喜欢“五柳先生”的性格,理由是什么?
试举例说出陶渊明、王子猷共同的性格特点。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