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Ⅰ.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下列实验操作描述中正确的是(    )    
① 为使稀硫酸和锌制取氢气的速率加快,可向稀硫酸中加入用铜丝网包裹的锌粒
② 用托盘天平称取10. 4 g食盐时,将食盐放在右盘中的纸片上称量
③ 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时,容量瓶洗涤后未进行干燥,对实验结果无影响
④ 以酚酞作指示剂,用标准浓度的盐酸滴定NaOH溶液时,锥形瓶水洗后又用待测液润洗
⑤ 测定溶液的pH时,用洁净、干燥的玻璃棒蘸取待测溶液,点在试纸中部,待变色后与标准比色卡对照读数
⑥用标准浓度的盐酸滴定NaOH溶液时,滴定前仰视读数,滴定后俯视读数,这种操作将造成待测烧碱溶液浓度偏高
Ⅱ.某校化学兴趣小组采用酸碱中和滴定法测定学校新购入的烧碱的纯度(烧碱中含有不与酸反应的杂质),试根据实验回答。
(1)实验步骤为:①用托盘天平准确称量4.1g烧碱样品。
②将样品配成250ml待测液,需要的仪器除玻璃棒、量筒、烧杯外还需要的玻璃仪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用________量取10.00ml待测液,注入锥形瓶中。
④在锥形瓶中滴入2~3滴________(填指示剂),用0.2010 mol/L的标准盐酸滴定待测烧碱溶液,滴定时左手旋转__         式滴定管的玻璃活塞,右手不停地摇动锥形瓶,两眼注视___________,直到滴定终点。
(2)该小组测得下列数据

滴定次数
待测液体积/ml
标准盐酸体积/ml
滴定前读数/ml
滴定后读数/ml
第一次
10.00
0.20
22.90
第二次
10.00
0.50
20.40
第三次
10.00
4.00
24.10
第四次
10.00
0.00
20.00

根据上述数据,计算烧碱的纯度______________。

科目 化学   题型 实验题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磷酸二氢钾(KH2PO4)在工业、农业、医药及食品等行业均有广泛的应用,有报道一种湿法磷酸萃取制备磷酸二氢钾的工艺流程如下图所示(部分流程步骤已省略):

已知萃取的主要反应原理:KCl+H3PO4KH2PO4+HCl;
HCl+E(表示有机萃取剂)HCl•E;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实验室实现流程图中操作X需要的主要玻璃仪器是 ;流程图中物质A是
(2)副产品B的化学式是 ;一系列操作Y,具体包括 、洗涤、干燥;
(3)评价该工艺的优点 (任写两点);
(4)若用1000kg质量分数为56%的磷酸溶液,产率为98%,则可生产KH2PO4的质量为: kg;
(5)萃取一步是该流程的核心操作,萃取率、杂质脱除率受众多因素影响,请从下图中寻找出投料比对萃取率和杂质脱除率影响的主要规律或结论(任写两条):


有关含氮化合物的性质实验
(一)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利用图一装置研究硝酸的性质。实验一、甲同学用下图一装置来证实稀硝酸与铜反应生成NO。

(1)从A中向U形管中注满稀硝酸后,发生的现象
(2)以下收集NO气体的各种装置中,合理的是。(填序号,多选不给分)

(3)在100 mL 混合溶液中, HNO3和 H2SO4的物质的量浓度分别是 0.4 mol/L, 0.1 mol/L 向该混合液中加入1.92 g铜粉,加热待充分反应后,所得溶液中 Cu2+的物质的量浓度是
实验二、乙组同学利用上述装置完成浓硝酸与铜的反应
(4)乙组同学发现实验室里有几瓶浓硝酸呈黄色,请用化学方程式和简单的文字说明解释这种现象
(5)同学们发现反应后的溶液呈绿色,而不显蓝色。甲同学认为是该溶液中硝酸铜的质量分数较高所致,而乙同学认为是该溶液中溶解了NO2气体所致。同学们分别设计了以下4个实验来判断两种看法是否正确。
这些方案中可行的是。(填序号,多选不给分)
①加热该绿色溶液,观察颜色变化
②加水稀释绿色溶液,观察颜色变化
③向该绿色溶液中通入氮气,观察颜色变化
④向饱和硝酸铜溶液中通入NO2气体,观察颜色变化
(二)甲、乙、丙三位同学分别用如下三套实验装置及化学药品(其中碱石灰为固体氢氧化钠和生石灰的混合物)制取氨气。请你参与探究,并回答下列问题:

(6)写出三位同学实验装置制取氨气原理的化学方程式:
(7)检验氨气是否收集满的方法是(简述操作方法、现象和结论)

某校化学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如下实验方案,测定NaHCO3和Na2CO3混合物中NaHCO3的质量分数。
方案一:按下图装置进行实验。并回答以下问题。

①按图组装仪器并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②实验前称取17.90g样品,从分液漏斗滴入6mol·L-1的硫酸,直到不再产生气体时为止, 从导管A处缓缓鼓入一定量的空气。
③实验结束后测得U型管增重 8.80g。
(1)B瓶中装的试剂为______,C装置的作用是
(2)从导管A处缓缓鼓入一定量的空气的目的是
(3)该样品中NaHCO3的质量分数为
方案二:称取一定量样品,置于小烧杯中,加适量水溶解,向小烧杯中加入足量Ba(OH)2溶液。过滤洗涤,干燥沉淀,称量固体质量,进行有关计算。
请回答:实验中判断沉淀是否完全的方法是

亚硝酸钠(NaNO2)在纤维纺织品的染色和漂白、照相、生产橡胶、制药等领域有广泛应用,也常用于鱼类、肉类等食品的染色和防腐。但因其有毒,所以在食品行业用量有严格限制。现用下图所示仪器(夹持装置已省略)及药品,探究亚硝酸钠与硫酸反应及气体产物的成分。
已知:①NO+NO2+2OH=== 2NO2-+H2O
②气体液化的温度:NO2为21 ℃,NO为-152 ℃

(1)为了检验装置A中生成的气体产物,仪器的连接顺序(按左→右连接)为A、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反应前应打开弹簧夹,先通入一段时间氮气,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关闭弹簧夹、打开分液漏斗活塞、滴入70%硫酸后,A中产生红棕色气体。
①确认A中产生的气体含有NO,依据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装置E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如果向D中通入过量O2,则装置B中发生反应的离子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
(5)通过上述实验探究过程,可得出装置A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

某化学兴趣小组为探究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设计了如下系列实验。
Ⅰ.(1)将钠、钾、镁、铝各1 mol分别投入到足量的0.1 mol·L-1的盐酸中,试预测实验结果:____________与盐酸反应最剧烈,__________与盐酸反应最慢。
(2)将NaOH溶液与NH4Cl溶液混合生成NH3·H2O,从而验证NaOH的碱性大于NH3·H2O,继而可以验证Na的金属性大于N,你认为此设计是否合理?并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Ⅱ.利用下图装置可以验证非金属性的变化规律。

(3)仪器A的名称为________,干燥管D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实验室中现有药品Na2S、KMnO4、浓盐酸、MnO2,请选择合适药品设计实验验证氯的非金属性大于硫:装置A、B、C中所装药品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装置C中的实验现象为有淡黄色沉淀生成,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若要证明非金属性:C>Si,则A中加________、B中加Na2CO3、C中加________,观察到C中溶液的现象为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