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宗教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和文化历史现象,是对客观世界的一种虚幻的反映,相信在在现实世界之外存在着超自然、超人间的力量,要求人们信仰上帝、神道、精灵、因果报应等。虽然有其消极作用,但在一定的历史时期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也起到了推动作用。根据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它认为神与人及众生都是平等的,种姓的不同是因为职业分工的不同而形成的,所以它反对将人分为等级的种姓制度,主张“众生平等”。
(1)根据材料一指出“它”是诞生于古代哪一国家的什么宗教?该宗教的创始人是谁?
材料二:耶稣让人们相信他是上帝的儿子,为了救赎世人的罪而降临人间。人们若按照他的教诲去做,就能在死后进入天国,获得永生,宣扬的核心思想就是对人类的“博爱”。
(2)与材料二相关是什么宗教?该宗教的经典是什么?你知道与该宗教相关的西方节日有哪些,请列举一例。
材料三:穆罕默德在犹太教、基督教和本民族原始信仰的基础上,建立了自己的宗教:宣扬主神安拉是宇宙的唯一真神和造物主,只有信仰安拉的人死后才能进入天堂。穆罕默德以宗教信仰为纽带,将一盘散沙的阿拉伯各部落,熔铸成一个强大的民族统一体,建立了统一的国家。同时形成了阿拉伯文明,对以后的世界文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材料中穆罕默德创立了什么宗教?根据材料指出该宗教对阿拉伯地区的影响?
(4)综合以上问题的探究,三大宗教中成为欧洲中世纪精神领袖的是哪一宗教?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你对宗教有何认识?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是世界人民的共同心愿。20世纪至今世界政治格局出现了三次大的改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一战结束后,战胜的帝国主义国家通过两次会议的召开确立了战后国际“新秩序”;二战结束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采取了“遏制共产主义”的“冷战”政策并由此形成了新的世界格局。
材料二 近年来,国际力量对比出现新态势,新兴大国和发展中国家经济实力、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显著增强,各国力争在新的世界格局中占据有利地位。
材料三 冷战消失了……为具有更加多元化特点的社会开启了大门。随着政治格局的演变,世界经济也呈现全球化特点。
请回答:
⑴二战后形成了怎样的世界格局?此格局结束的标志是什么?
⑵材料二表明当今世界格局正朝着什么趋势发展?决定当今世界国与国竞争的决定性因素是什么?
⑶“冷战”结束后,世界暂时形成了“一超多强”的局面,“多强”包括哪些国家?
⑷谈谈我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应如何应对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观察下列两幅反映中日关系的图片,结合图片提供的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图一 《马关条约》签订场景图二 日本递交投降书
⑴两幅图片反映的是哪两次战争的结果?造成两种不同结果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⑵图二场景的出现对中国有什么重大历史意义?
⑶从两幅图片能看出近代日本的发展与战争密切相关,这对今天中国的发展有什么启示?

在人类近代文明的历史上,理论常常是行动的先导。一位伟大的革命家曾认为:“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事实上,近代历史的发展正是建筑在先进的思想理论基础之上的。请以下图人物为例,叙述他的贡献。(内容应包含:时期、国家、主张、影响。字数在100字左右)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让中国巨轮从计划经济体系中破浪而出。坚冰已经打破,第一艘开出的帆船是农村改革。
材料二:“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1980年安徽凤阳县产粮5. 02亿千克,1981年产粮6.7亿千克,1982年产粮7. 15亿千克。
材料三:1984年,农村乡镇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1987年全国乡镇企业达1750多万家,从业人员8805万,产值4764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50. 4%,成为农村经济的“半壁江山”。
(1)结合材料一回答,我国改革开始的标志是什么?改革的突破口在哪里?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什么政策让凤阳县的粮食产量发生了巨大变化?这种政策最直接的影响是什么?
(3)材料三反映了当时我国农村改革又发生了什么新的变化?上述农村的变化说明了什么基本道理?

观察下列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图一、图二分别是什么文字?
(2)上述两种文字所代表的地区文明有哪些相似之处?
(3)结合图片和所学知识,谈谈为什么把文字的出现作为人类进入文明的标志之一。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