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47年,一位颇有声望的德意志旅行作家冯·哈克斯特豪森男爵声称俄罗斯社会永远不可能发展到像欧洲其他地方那样。一些俄国人以本国有此特色声誉为荣,并极力保持这一差别。然而统治精英们却因为俄国被西欧视为落后而颇感尴尬。……俄国感受到了欧洲经济变革模式造成的无法抵挡的压力,意识到俄国不得不进入铁路的时代……必须重新组织劳动力。
——[美]菲利普·费尔南德兹—阿迈斯托《世界:一部历史》
材料二 在60~70年代,俄国大部分地区建立了地方自治机构……省、县代表由3个选民单位产生:县土地占有者、城市团体、村社代表。……(据1865~1867年的统计材料,在29个已成立自治机关的省中)选举结果是:省一级代表中,地主贵族占74.2%,商人占10.9%,农民(主要是富农、村长)占10.6%,其他占4.3%。在县一级,地主贵族占41.7%,教士占6.5%,商人占10.4%,农民占38.4%,其他占3%。
——刘宗绪《世界近代史》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指出当时俄国与西欧社会的根本“差别”。为了应对欧洲经济变革模式所造成的“压力”,俄国是如何“重新组织劳动力”的?
(2)据材料二概括俄国地方自治机构的特点。此类机构的建立对俄国有何积极影响?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难
知识点: 农奴制改革的影响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孙中山手书

图1图2
材料二全国都堆满了干柴,很快就会燃烧成烈火。……我所说的中国革命高潮快要
到来,决不是如有些人所谓“有到来之可能”那样完全没有行动意义的、可望而不可
及的一种空的东西。它是站在海岸遥望海中已经看得见桅杆尖头的一只航船;它是立
于高山之巅远看东方正是光芒四射、喷薄欲出的一轮朝日;它是躁动于母腹之中的快
要成熟了的一个婴儿。
——毛泽东《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材料三

邓小平在中共十二大上邓小平南方谈话
(1)材料一图l孙中山所写的“世界潮流”指的是什么?(2分)依据材料一图2指出,20世纪初孙中山提出了什么重要思想?这一思想的提出和发展对中国革命运动的发展有什么历史作用?
(2)材料二出现的历史背景是什么?毛泽东充满诗意的语言反映他怎样的一种情怀?在井冈山时期、延安时期毛泽东先后提出哪两大理论?
(3)中共十二大上,邓小平明确提出什么重要理论?其核心思想是什么?
(4)综合三则材料,概括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理论成果的共同特点。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夷之长技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请于广东虎门外之沙
角、大角二处,置造船厂一,火器局一。行取佛兰西、弥利坚二国各来一二人,分携
西洋工匠至粤,司造船械,并延西洋柁师,司教行船演炮之法,……必使中国水师,
可以驶楼船于海外,可以战洋夷于海中。
——魏源《海国图志》
材料二在近代文明的转型中,世界力图“改变中国”,而我们不能只是仇恨和愤怒,
我们不能狭隘地站在爱新觉罗家族政权的立场上,而是应该站在文明中国的立场上。
“清代中国”需要改变,封闭和孤立的,腐朽和没落的,我们自己也在内部改变,无
论是洋务运动,还是戊戌变法,无论是辛亥革命,还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无论是李鸿
章,还是康有为,无论是孙中山,还是毛泽东,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都在尝试利用各
种方法,内部改变着“清代中国”,不断催生着一个崭新的中国。
——裴钰《改变中国》
材料三中国的启蒙运动具有与欧洲启蒙运动迥异的特点。如果说欧洲启蒙运动是一
场以个性自由为口号的人文启蒙运动,那么中国启蒙运动则是一场旨在国家富强的现
代化启蒙运动。这是中西启蒙运动的最基本差异。关于启蒙与现代化的关系,西方与
中国恰成倒置。在欧洲,是由启蒙而现代化;在中国,则是为现代化而启蒙。欧洲由启
蒙而现代化是一个水到渠成的文化和社会转型过程……中国启蒙运动则是救亡的现代
化运动的步骤。
——郑大华主编《民国思想史论》
请回答:
(1)材料一体现了魏源的核心思想是什么?有何重要影响?
(2)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回答在近代文明的转型中促使中国“内部改变”的指导思想分别有哪些?
(3)据材料三概括中国思想启蒙的特点,并指出导致这一特点的主要原因。
(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在“改变中国”中的作用。

电视的发明是20世纪世界科技领域一场划时代的革命,电视发明后迅速发展成为主要的大众传媒。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贝尔德在沿袭电影理论的基础上,经过了上百次试验,1925年10月2日清
晨,他多年的梦想——发明“电视”实现了。贝尔德说服富有的公司老板塞尔弗里奇
为他提供赞助,更加专心地研究起“电视”来。很快,贝尔德就向英国政府申请了专
利,赞助商也很快意识到了这项发明市场前景广阔,于是纷纷投资,成立了几家公司。
——李稚田《第三类接触——电视艺术欣赏》
(1)据材料一,归纳推动电视研发的主要因素。
材料二 2011年3月11日本发生里氏9.0级大地震。当天,世界上数以亿计的人通过
卫星电视了解到这一灾难的实况,电视画面中显现的震后残状惨不忍睹。
(2)材料二体现了电视的什么功能和其作为大众传媒的哪些特点?
材料三 20世纪70年代,黑白电视机等耐用消费品开始进入少数收入水平较高的中国
居民家庭。
材料四 中国城镇居民每百户拥有彩电数量统计表(台/百户)

年份
1985
1990
1995
1998
2000
彩电
17.12
59.40
89.79
105.43
116.56


(3)材料四与材料三相比有何变化?分析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

19世纪到20世纪,是一个复杂多变的时代,涌现出风格各异的文学艺术流派。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法国文豪雨果说:“丑在美的旁边,畸形靠近着优美,丑怪藏在崇高背后,
美与恶并存,光明与黑暗相共。”
贝多芬说:“音乐是比一切智慧、一切哲学更高的启示,谁能了解我的音乐,谁就能超越常人无法摆脱的痛苦。”
(1)材料一中的两位伟人在艺术创作中有什么共同点?体现了怎样的时代特征?
材料二从19世纪开始,西方绘画艺术的变化日新月异,从古典主义、浪漫主义、
现实主义、印象主义等直到抽象主义,如果把这一发展过程描述的概括一点,基本上可以说是主观因素不断压倒、以至全部取代客观因素的过程。
——朱狄《当代西方美学》
(2)印象派绘画、现代派绘画各自的风格特点是什么?并各举一个代表作品。
材料三“爱斯特拉冈:咱们走吧。
弗拉季米尔:咱们不能。
爱斯特拉冈:为什么不能?
弗拉季米尔:咱们在等待戈多。”
(3)材料三的对白出自哪一部戏剧作品?作者是谁?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战后欧洲合作与发展,是一个让人心动的选项。合作是从┅┅这两个欧洲中西部 面积最大的国家开始的,这两国是宿怨深厚的邻居,在二战前的1100多年中,他们一共打了200多场战争,平均5年就开战一次。┅┅历史给这两个持续对抗了几个世纪的国家两败俱伤的惨痛教训,也启迪了他们相逢一笑泯恩仇的政治智慧。
一一《大国崛起》
材料二二战临近结束时,这种共同的危险促成的合作开始动摇。合作者们为了各自心目中的国家利益宁愿牺牲团结。因此,随着和平的到来,大同盟内部不和而分裂了,两、三年内使为时常象要变成热战的冷战所取代。一一《全球通史》
“一道铁幕已经在整个欧洲大陆降下。”和平鸽无法穿越这道铁幕,世界被划分为东方和西方。
一一《大国崛起》
回答:
(1)材料一中“相逢一笑氓恩仇”指的是哪两个国家?两国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举出反映两国关系新变化的二个事例。
2)材料二中“东方和西方“的核心国家各是谁?两国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举出反映两国关系新变化的二个事例。
(3)结合材料说明导致大国关系发生变化的根本原因。以上大国关系的变化对当时世界格局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