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为北半球某区域简图,虚线框内为某河道局部放大图,H为一河心沙洲。读图回答下列各题。有关图中地形特征的判断,正确的是
A.山脊大致为南北走向 |
B.山谷大致为东西走向 |
C.地形类型为山间盆地 |
D.地势中部高,南北两侧低 |
有关甲、乙、丙、丁四地此时天气状况描述正确的是
A.甲地受暖气团控制,可能有降水 |
B.乙地气温高,气压低,风力大 |
C.丙地位于冷锋锋前,降水概率较小 |
D.丁地吹东北风,降水概率较小 |
对于虚线框内河段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该河段大致为自东南流向西北 |
B.P河道为该河主航道,Q河道将慢慢变浅 |
C.若在该河段上游修筑水坝,则H的面积可能减小 |
D.若在该河段上游修筑水坝,则该河段径流量季节变化增大 |
下列关于太阳活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太阳黑子和耀斑都产生在太阳色球层上 |
B.前一次太阳活动极大年到再一次太阳活动极大年的平均周期约为11年 |
C.太阳发出的强烈射电扰乱地球大气对流层,影响地面无线电短波通讯 |
D.新加坡的小朋友在晚上做作业时看到了美丽的极光现象 |
美国东部时间(西五区)2004年1月15日3时21分,美国宇航局向“勇气”号火星车发出了驶下登陆平台的指令,大约90分钟后,“勇气”号发回了已确认登陆火星的信号。该火星车的主要使命是寻找着陆区域是否存在过液态水的证据,这将有助于加深对地球以及地球上生命起源和进化等的认识。
根据上述材料及下表中的相关数据,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行星 |
质量 (地球为1) |
体积 (地球为1) |
公转周期 |
自转周期 |
赤道面与轨道面之间的交角 |
地球 |
1.00 |
1.00 |
1年 |
23时56分 |
23°26′ |
火星 |
0.11 |
0.15 |
1.9年 |
24时37分 |
23°59′ |
地球与火星都是太阳系中的行星,有关太阳系行星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八大行星绕日公转的轨道面几乎在一个平面上 |
B.水星、金星、火星在体积、质量、组成物质与地球相似,称为类地行星 |
C.在地球轨道两侧,分别是金星和火星轨道 |
D.金星、火星等行星能发出可见光,这几颗行星在夜空显得很明亮 |
在八大行星中,人类首选火星作为探索生命起源和进化的行星,主要是因为火星上的一些现象与地球上的一些现象很相似,主要表现为
①火星有类似地球的极昼极夜现象
②火星、地球自转周期的长度都比较适中
③火星、地球与太阳的距离都比较适中
④火星上和地球上都有四季变化,且四季的长度与地球很接近
A.①②③ | B.②③ | C.①②③④ | D.①③ |
美国宇航局向“勇气”号火星车发出驶下登陆平台的指令时,世界标准时(中时
A.2004年1月15日3时21分 |
B.2004年1月15日8时21分 |
C.2004年1月14日3时21分 |
D.2004年1月14日22时21分 |
读我国某区域图,回答问题。图中A地区农业发展中存在较明显的土壤盐碱化问题,其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①纬度较高,冻土发育,含盐水分不易下渗
②气候干旱,降水少,蒸发旺盛
③农业耕种过程中,长期采用大水漫灌的灌溉方式
④地处河谷地区,水流平缓,对土壤侵蚀作用微弱
A.①② | B.①③ | C.③④ | D.②③ |
图中B处在汉朝时还是水草丰美的大草原,而现在已变成一片沙漠,其人为原因是:
A.气候由湿润向干旱转变的结果 |
B.植被由草原向荒漠退化的结果 |
C.农业由耕种向畜牧转变的结果 |
D.人类过度开垦和放牧对植被破坏的结果 |
黄土丘陵沟壑区某地,相同面积、不同土地覆被水土流失的观测结果。据此完成问题。
降雨量 (mm) |
降雨 强度 |
混交林地 |
坡耕地 |
荒草地 |
油松幼林地 |
||||
径流 量(L) |
泥沙 量(kg) |
径流 量(L) |
泥沙 量(kg) |
径流 量(L) |
泥沙 量(kg) |
径流 量(L) |
泥沙 量(kg) |
||
33 |
弱 |
111 |
0.1 |
155 |
41.3 |
153 |
4.7 |
154 |
18 |
14 |
很强 |
29 |
0.5 |
327 |
39.4 |
71 |
0.8 |
212 |
25 |
19 |
强 |
28 |
0.3 |
113 |
1.2 |
51 |
0.4 |
52 |
0.6 |
相同降雨强度下,泥沙量由小到大依次为:
A.混交林地 坡耕地 荒草地 油松幼林地 |
B.混交林地 荒草地 油松幼林地 坡耕地 |
C.混交林地 油松幼林地 荒草地 坡耕地 |
D.混交林地 油松幼林地 坡耕地 荒草地 |
下列判断中,符合该地情况的是:
①自然恢复植被的生态效益优于人工单一树种针叶林
②开垦坡地可有效改善当地生态
③森林树种越丰富,生态效益越优
④退耕还林的生态效益优于退耕还草
A.①④ | B.①③ | C.②③ | D.②④ |
该图示意某地理专题研究建立的地理信息系统图层。读图完成问题。叠加丙与丁图层可以研究:
A.客货流量 | B.地形特征 |
C.河流分布 | D.商店布局 |
为了得出丙图,需要叠加的图层有:
A.甲与乙 | B.甲与丁 |
C.乙与丁 | D.甲、乙、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