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1864年,正值太平天国运动波及新疆,新疆各地豪强趁机而起。喀什噶尔首领马木提艾来木占据称王。不久,柯尔克孜族部落头目司迪克逐马木提艾来木。马木提艾来木致书中亚的浩罕汗国,欲借助外部势力驱逐司迪克。司迪克引来阿古柏予以对抗,并于1867年建立“洪福汗国”盘踞新疆。
左宗棠认为“既事关君国,兼涉中外,不能将就了局”,准备收复新疆。采用“缓进速决”战略。既积极治军,筹措军饷,整顿军队,又考虑国库空虚,必须速战速决。左宗棠为了对付阿古柏军的洋枪洋炮,仿造了德国的螺丝炮和后膛七响枪,改造了中国的劈山炮和广东无壳抬枪。欲收复新疆,引起“海防”与“塞防”之争。李鸿章等人力主海防,以日本为主要假想敌,主张放弃塞防。左宗棠则是塞防派,指出西北“自撤藩篱,则我退寸而寇进尺”,尤其招致英、俄渗透。左宗棠说服帝和后。
当时伊犁被俄占据。左宗棠认为“欲收伊犁,必先克乌鲁木齐”。左宗棠还分析:“俄虽国大兵强,难与角力,然苟相安无事,固以度外置之。至理喻势禁皆穷,自有不得已而用兵之日,如果整齐队伍,严明纪律,精求枪炮,统以能将,岂必不能转弱为强,至此劳师袭远之寇乎?”。
1876年攻下乌鲁木齐、达板城和托克逊城,阿古柏先逃亡,后服毒自杀。此时朝廷,发出休兵敕令。左宗棠上疏抗旨,据理力争。再次说服慈禧太后,令其继续收复领土。仅一年多时间,左宗棠就攻克了被外寇侵占的南疆八城,收复了除伊犁以外的新疆领土。新疆各地也于大小村镇建立左公祠,烧香礼拜。当地人还把左宗棠及其部下种植的柳树称为“左公柳”。左宗棠后又支持曾纪泽收回伊犁。左宗棠上书朝廷,力陈在新疆设省的主张,被朝廷采纳。1884年新疆省正式建立。
阅读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思考19世纪中后期新疆地区出现“边疆危机”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提炼出左宗棠取胜的原因,并指出左宗棠进军新疆的意义。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明清海禁与闭关锁国政策及其影响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近代以来,大国纷纷崛起,各领风骚。尽管曾发生过苏东剧变,但中国始终抓住发展经济、进步社会的根本不动摇,使中国成为一个负责任的世界性大国。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近代以来英国崛起的原因。
(2)在20世纪30年代和二战后的发展过程中,美国曾面临过哪些重大的国内国际问题?是如何应对的?
(3)苏联的崛起和成就曾令世人瞩目,请简述苏联在20世纪30年代取得的令世人瞩目的成就,并指出其弊端。
(4)结合所学知识,概要说明近30年来中国是如何抓住机遇“成为一个负责任的世界性大国”的?

问卷调查是以书面提问方式搜集资料的一种研究方法。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19年陈大齐发表了《北京高小女生道德意识之调查》。其中问“古人中你最佩服的人是谁?”学生们的回答是(按选数多少排列):孔子(97人)、颜回(33人)、花木兰(11人)、岳飞(9人)、夏禹、闵子骞、曹大家(各4人)、曾子、孟母、孔融、秦良玉、司马光(各3人)、孟子、班超、匡衡(各2人)、神农、舜、管仲、商鞅、缇萦、苏武、关公、孔明、王安石、欧阳修、方孝儒、文天祥、郑成功、林则徐、华盛顿、林肯(各1人)等。
材料二:1948年,有人对中国留美学生的政治态度进行了问卷调查。下面是问卷中的一些问题及回答情况。(左边数字为选择人数,括号内数字为所占百分比)
1.您认为中国的土地所有制应该如何改变?
218人(33.0%):平均分配(“耕者有其田”)
307人(46.5%):组建合作农场
65人(9.8%):组建集体农场
2.您认为中国和平的获得应该通过:
① 119人(18.0%):现行政府彻底消灭共产主义者
②337人(51.1%):组建联合政府,包括国民党、中共、民盟、所有小党以及无党派人士
③ 118人(17.9%):建立联邦制
④ 18人(2.7%):共产党人掌握国家管理权力
——据黄岭峻《1948年关于中国留美学生政治态度的一次问卷调查》整理
请回答:
(1)材料一高小女生最佩服的人中,孔子居首的原因有哪些?随着“打倒孔家店”口号的传播,孔子形象在民国初年受到严重冲击,简析其原因。对于华盛顿和林肯各有一人崇拜的调查结果,你如何理解?
(2)从材料二中问题14的回答,反映出被调查者可能受到了哪些因素的影响?
(3)结合时代背景及材料二中问题16的回答,指出中共在此前为“中国和平”提出过什么主张?进行过怎样的努力?新中国成立初的哪一制度建设与材料二中问题16的第②种回答类似。
(4)了解被调查者的个人情况是问卷调查的重要内容。以材料二为例,你认为问卷中还要设计哪些方面的问题?

有学者认为:“民主政治正是妥协中炼成的,以冲突始,以妥协终。其实,民主政治本身就是一个妥协的产物。民主政治实际上是通过妥协与合作来解决冲突的政治机制。”请以世界历史的具体史实,论证该观点。

关于中国近代思想的发展历程,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李鸿章:“西洋水陆兵法及学堂造就人才之道,条理精严,迥非中土所及”、“综横各实,洋学实有逾华学者。”
倭仁:“(西方)无论偏长薄技不足为中国师,即多才多艺、层出不穷,而华夷之辨不得不严,尊卑之分不得不定。”

(1)请比较二人观点的不同。
材料二

孙中山:“孔子说:‘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便是主张民权的大同世界……孟子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又说:‘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说中国不适宜民权的,这种见解实在是错误。依我看来,中国进化比较欧美还要在先,民权的议论在几千年以前就老早有了。”
陈独秀:“西洋之民主主义乃以人民为主体……所谓民视民听,民贵君轻,所谓民为邦本,皆以君主之社稷为本位。此等仁民、爱民、为民之民本主义,……皆自根本上取消国民之人格,而与以人民为主体,由民主主义之民主政治,绝非一物。……以古时之民本主义为现代之民主主义,是所谓蒙马以虎皮耳,换汤不换药耳。毋怪乎今日之中国,名为共和而实不至也。”

(2)请结合历史背景,谈谈你对二人观点的认识。
(3)从上述材料中,反映了中国近代思想发展的哪些特点。

护照是现代公民出入国境时的一份普通身份证明证件,各国护照上面都印有一句话,“请各国军政机关准许通过并给予协助和必要的保护”。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在古代就出现了护照的雏形,当时出国只限于贵族、皇家使节等少数人,他们持有君主开具的身份证明或信物,如汉朝使节所持的“符节”、罗马使节的金戒指等,以表示其地位和权利,以便出使的国家给予特别的优待。到了17世纪,英国开始给所有的英国商船船长颁发护照。此时,大英帝国的海上霸权,已经呼之欲出了。1791年法国宪法中,护照被认为是公民的权利之一,1792年的法令规定,每个迁移的法国国民必须有一本护照。20世纪初,现代护照制度被大部分国家普遍采用,越来越多的国家要求入境者必须出示本国护照。1914年英国首次实行本式护照,并规定所有公民出国必须申领护照,这种护照的形式也被他国采用。
(1)请依据材料归纳从古至今护照的变化,分析20世纪初现代护照制度被普遍采用的历史背景。
长期以来,中国并没有西方护照之概念,护照一词虽然最早在《尼布楚条约》中出现,也只是政府为商人开具的一种集体信函。而且从保存的资料看,主要是为俄国商人入境所用,很少看到中国商人出境。到了近代,国门大开,外国人不用检查直入中国口岸。1858年出现了一种奇特的内地护照,《天津条约》规定外国人赴内地“执照由领事馆发给,由地方官盖印。经过地方,如饬交出执照,应可随时呈验,无讹放行……如其无照,其中或有讹误,以及有不法情事,就近送交领事官惩办,沿途只可拘禁不可凌虐”。
(2)分析《尼布楚条约》签订后中国商人很少出境的原因。
(3)结合历史背景,谈谈你是如何认识“内地护照”的。
新中国实行的各版护照简介

1949年单页版、50版、53版、58版护照为中俄文对照,防伪手段几乎为零
71版、75版改为中法英文对照,这一时段因私护照几乎为零
80版将75版的“本护照前往下列国家和地区有效”改为“本护照前往世界各国有效”
81版改变了53版以来6位数的护照累计号码,升至7位数号码
97版采用数码技术、激光打印等防伪手段。到2005年达到年均签发400万本,80%是因私护照

(4)请结合历史背景,解读新中国护照的发展历程。
要求:提取信息充分;总结和归纳准确、完整;解释和分析逻辑清晰。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