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下图,照片摄制于1905年,照片中的人骑在木制的自行车上,但该车没有链条,估计无法运动。该照片反映出
| A.普通民众对洋货的抵制 |
| B.自行车已逐渐走向普及 |
| C.民众崇尚新式交通工具 |
| D.代步工具发生显著变化 |
辛亥革命的消息传到台湾后,台湾社会各阶层人民都一传十、十传百地奔走相告。人们把这个重大事件概括成三句话:“唐山发生了革命,‘漩桶’已经退位,孙逸仙做了大总统”。这反映出台湾人民
| A.渴望脱离清朝独立 | B.心向祖国、关心祖国 |
| C.对辛亥革命的了解有限 | D.没有屈服于日本的殖民统治 |
下面是某同学自制的课外学习卡片“袁世凯与近代天津”。据其内容可以得出的合理结论是
| 1895年在天津小站训练新军 1902年创办北洋女医院; 创办北洋军医学堂; 成立北洋烟草公司; 开设巡警局 创办天津官银号(天津第一家新式银行) 1904年批准成立“天津电车电灯公司” |
A.袁世凯发迹始于在天津的活动 B.袁世凯是洋务运动后期代表人物
C.袁世凯推动了天津的近代化 D.袁世凯是“中体西用”的践行者
与魏源同时代的梁廷枬评《海国图志》说:“今天下非无讲求胜夷之法也,不曰以夷攻夷,即曰师夷长技……天朝全盛之日,既资其力,又师其能,延其人而受其学,失体孰甚!”这反映出
| A.天朝上国的观念阻碍了新思想的传播 |
| B.梁廷枬与魏源一样主张“师夷长技” |
| C.梁廷枬深刻反思鸦片战争的失败原因 |
| D.清政府闭关锁国引起知识分子不满 |
下图是反映16世纪欧洲宗教改革的漫画,图中天平的两端分别是教皇和《圣经》。这副漫画的寓意是
| A.人们在教皇与《圣经》之间难以选择 |
| B.《圣经》是人们唯一的、最高的信仰 |
| C.《圣经》的作用和地位是由教皇决定的 |
| D.马丁·路德与教皇争夺在教会中的话语权 |
“正是在实学思潮的荡涤下,在天地翻覆的磨难中,中国传统学术(儒家思想)完成了由宋明时期的思辨哲学(理学)向清代传统经学的转变……”材料反映出
| A.政治环境的变化影响学术思想的发展 |
| B.由明入清儒学发展受挫 |
| C.实学-理学-经学是宋至清儒学的发展路径 |
| D.清代学者力图恢复先秦儒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