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发生在20世纪的两次世界大战深刻影响了世界历史的进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欧罗巴四年亘古未有之血战,只做到“利己杀人,寡廉鲜耻”。……世事纷纭已极。和会散后,又益以青岛问题,集矢曹、章;继以罢学,牵率罢市。咄咄学生,救国良苦……国中革命之说,暗长潜滋。
——根据《严复集》整理
材料二 日本人的暴行和残酷,有助于中国各界人士民族主义思想的加强,现代中国的学生、平民和城市精英,从中国沿海地区向内地撤退,造成促进心理统一的强大压力,并加强了过去联系微弱的中国社会各阶层之间的同感。
——吉尔伯特·罗兹曼《中国的现代化》
1943年1月,美、英两国正式废除了在华领事裁判权等项特权。1945年6月,世界上50个国家的代表在联合国制宪会议上签署《联合国宪章》,中国的大国地位通过联合国宪章得到了国际法的正式确认。    ——百度文库 
从战略上,中国抗日战争积极配合和支持了盟国的作战,不仅打破了日军北进苏联的计划,而且迟滞了日军南进太平洋的行动,彻底粉碎了德、日法西斯北攻高加索、中东,南攻澳大利亚、锡兰,在埃及和印度实现东西会师的战略企图
——岳思平《中国抗战为世界和平做出历史贡献》
材料三 国际联盟之宗旨规定:各缔约国为促进国际合作,并保持其和平与安全起见,特允承受不从事战争之义务,维护各国间公开、公正、荣誉之邦交,严格遵守国际公法之规定。
——《国际联盟盟约》
联合国之宗旨为:一、维持国际和平及安全;并为此目的:采取有效集体办法、以防止且消除对于和平之威胁,制止侵略行为或其他和平之破坏;并以和平方法且依正义及国际法之原则,调整或解决足以破坏和平之国际争端或情势。……四、构成一协调各国行动之中心,以达成上述共同目的。
——《联合国宪章》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说明严复所称“欧罗巴四年亘古未有之血战”为“利己杀人,寡廉鲜耻”的依据,从政治与经济的角度,归纳“一战”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对中国及世界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指出在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问题上,联合国与国联的规定有何不同?联合国“协调各国行动之中心”指什么?结合所学知识举出该“中心”在“制止侵略”方面的一个实例。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和影响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在我国(早期)封建城市形成的过程中……真正起关键作用的是统治阶级的政治、军事需要。春秋时筑城的原因不外乎以下三种:第一,大小诸侯国国都都是政治中心,都需筑城……第二,各国纷争中需要在战略要地筑城……第三,统治者为达到某种政治目的而在一些地方筑城……封建社会的城市商业是在这些旧城的基础上发展繁荣起来的。
——引自胡如雷《中国封建社会形态》
材料二: 南京(今河南商丘附近)去汴河五里,河坝(畔),谓之河市,五代国(国即北宋)初,官府罕至,舟车所聚,四方商贾孔道(交通要道)也。其盛非宋州可比。
——引自(北宋)王巩《闻见近录》
材料三:
 
图1 西汉工商业城市分布图 图2 唐朝工商业城市分布图 
材料四:隋唐时期,政治上的统一和大运河的开通,密切了南、北方的经济往来。扬州等城市成为闻名中外的大都会。西域以及阿拉伯、波斯商人来往经商频繁,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都呈现出空前繁荣的景象。
材料五:唐朝王建有诗曰:“夜市千灯照碧云,高楼红袖客纷纷。”(《夜看扬州市》)
唐代李绅有诗曰:“夜桥灯火连星汉,水郭帆樯近斗牛。”(《宿扬州》)
材料六:明清时期,江南地区出现了一些城市,如棉纺业发达的松江、陶瓷业发达的景德镇、冶铁业发达的佛山、长江的商品转运码头汉口等地。……丝织巨镇盛泽镇,本是青草滩上一荒村,“明初居民止五六十家,嘉靖间倍之,以绫绸为业,始称为市”。因“丝绸之利日扩”到乾隆时,“居民百倍于昔,绫绸之聚亦且十倍……盖其繁阜喧盛,实为邑中诸镇之第一。”
——岳麓版高中新课程(《历史》必修二)
请回答:
(1)根据材料—和材料二,分析中国封建社会城市(集镇)形成原因。
(2)根据材料三中图1和图2的对比,分析我国古代工商业城市分布区域发生的变化。
(3)唐朝后期,扬州有“天下之盛,扬为首”的说法。结合材料四、五,概括指出扬州繁华的表现。
(4)根据材料六指出明清时期城市发展的主要原因。
(5)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明清时期城市经济发展的新特点。

中国古代的疆域发展经历不断发展变化过程,阅读下列三幅地图,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西周分封示意图


材料二: 秦朝疆域图

材料三:元朝行省图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列举西周巩固统一的措施,特点和影响。
(2)比较材料二与材料一,与西周相比,秦朝加强对地方管辖采取的措施有何不同,并分析该措施的特征?
(3)根据材料三,说明元朝对地方管辖的措施、特点;
(4)由以上几幅地图可见,古代中国中央对地方管理发展有何趋势?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第一届世博会于1851年5月1日在英国的伦敦举办,当时的英国是欧洲乃至全世界的头等强国…….这次展览意味着从简单的商品交换到新的生产技术、新的生活理念交流的重大转变,从此揭开了世界性博览会的序幕。在这次世博会上最受参观者瞩目的展品是引擎、水力印刷机、纺织机械等技术型产品。它们的问世,标志着工业社会的到来,从此掀开了人类社会发展的新一页,因此,伦敦博览会被确认为现代意义上的首届世博会。
——上海世博会官方网站
材料二 1962年,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在德克萨斯州的休斯顿建成了载人航天器中心(1973年改名为约翰逊航天中心),用于设计阿波罗飞船、训练航天员和控制裁人飞行,人们探索太空奥秘的热情空前高涨,当时最急需表达的就是人类对征服太空的渴望和梦想。因此,太空针塔便由1962年西雅图世界博览会的主题“宇宙时代的人类”应运而生,整个塔楼充满了对未来科技的展望和前卫的气息。
—一《中华建设》2009年4期
材料三《(国际展览会公约》明确了举办世界博览会的目的:世界博览会是一种展示活动,无论名称如何,其宗旨在于教育大众。它可以展示人类所掌握的满足文明需要的手段,展现人类在某一个或多个领域经过奋斗所取得的进步,或展望未来的前景。
——上海世博会官方网站
请回答:
(1)对照材料一用此后半个世纪中国历史进程中的史实,说明中国思想差距的表现。(3分)
(2)西雅图博览会后的半个世纪,中国为实现飞向太空的梦想,取得了哪两个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标志性成就(并写出时间)?其间,中国的思想经历了哪些改变?
(3)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主题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为了这个目标,中国还需要什么样的思想变革?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和谐社会是指一种美好的社会状态和一种美好的社会理想,即“形成全体人们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
材料一“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一一费孝通
材料二“我们每个人都以其自身及其全部的力量共同置于公意的最高指导之下,并且我们在共同体中接纳每一个成员作为全体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一一卢梭《社会契约论》
材料三在联合国成立60周年纪念大会上,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说,中国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一一《新华网》
材料四建设和谐世界的理念,是胡锦涛主席在2005年4月22日雅加达亚非峰会上第一次提出来的。胡锦涛用八个字来描述和谐世界的美好图景一一持久和平、共同繁荣。在2005年7月1日签署的《中俄关于21世纪国际秩序的联合声明》中,“和谐世界”第一次被确认为国与国之间的共识。
一一《半月谈》2008年第15期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天下大同”主要体现了春秋战国时期哪一学派的理想追求?这与中国共产党人提出的哪一革命纲领相似?
(2)材料二体现出的主要思想有哪些?试分析这对当时社会变革的意义。
(3)材料四中胡锦涛主席参加亚非峰会应该是他参加哪次会议的50周年庆祝活动?列举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我国外交的重大成就。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国历史的主旋律。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从1640年到1840年,在200年中,西方已经进入了这样一个时期:“自然力的征服,机器的采用,化学在工业和农业中的应用,轮船的行驶,铁路的通行……”与此相比,同一时间里的中国却景物依旧:成千上万胼手胝足、转辗沟壑的小农背负着一代一代歌讴唐虞盛世、高谈名物考据或性心理义的士人。
——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1)中国在世界民族之林所处的被动地位,实则开始于鸦片战争前的两个多世纪。这一时期中西文明发展的本质差异是什么?造成中国落后于西方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材料二有学者认为:中国近代史的发展进程呈现出由“沉沦”到“上升”的发展过程,中国社会走出了一条“U”字形路线。在近代中国历史的前期,其基本特征是 “沉沦”;近代中国历史的后期,其基本特征是“上升”。在“沉沦”与“上升”中间有一个过渡期,就是“沉沦”的谷底、“上升”的起始时期。
(2)请概述“沉沦”和 “上升”的含义分别是什么?
(3)20世纪初是中国由“沉沦”到 “上升”的转折时期,推动这一时期中国由“沉沦”到 “上升”的社会因素有哪些?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