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问题。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至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或巚)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选自郦道元《三峡》)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选自吴均《与朱元思书》) 
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每空0.5分,共3分)
(1)略无处 (             )        (2)乘奔御风 (             )           
(3)势竞上 (             )        (4)望峰心  (             )              
(5)经纶世务 (             )          (6) 猛浪若奔  (             )                
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每句2分,共6分)
(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译文:                                                                                    
(2)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译文:                                                                                    
(3)负势竞上,互相轩邈
译文:                                                                                    
比较两篇短文的异同(每空一分,共3分)
(1)两文都写了山和水,突出了山的连绵、高峻和水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共同特征。
(2)两文都写了猿鸣,但写作目的不同,《三峡》通过猿鸣烘托环境的__________,《与朱元思书》则通过猿鸣表现了环境的生机勃勃。
两段文字都描写了奇山异水,但感情不一,说说具体有什么不同。 (4分)
选取富春江或者三峡之美写一段导游词。(4分 )(不少于50字)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陈康肃公尧咨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下列划线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陈康肃公尧咨射(擅长)    B.但微之(下巴颏)
C.射于家圃(曾经)       D.之(斜着眼睛看)

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用法或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公亦此自矜钱覆其口
B.有卖油翁释担立(油)自钱孔入,钱不湿
C.安敢轻吾射无他,但手熟
D.康肃笑而遣

下列对选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段写了陈尧咨射箭的技艺高超。
B.第二段写了卖油翁酌油的本领过人。
C.本文中陈尧咨自信,卖油翁自大。
D.本文揭示了“熟能生巧”的道理。

(三)
东坡食汤饼①
吕周辅言:东坡先生与黄门公②南迁③相遇于梧、藤间④。道旁有鬻⑤汤饼者,共买食之。恶⑥不可食。黄门置箸而叹,东坡已尽之矣。徐谓黄门曰:“九三郎⑦,尔尚欲咀嚼耶?”大笑而起。秦少游闻之,曰:“此先生‘饮酒但饮湿’⑧而已。”
【注】①汤饼:面条。②黄门公:即苏轼弟苏辙。③南迁:贬谪到南方。④相遇于梧、藤间:绍圣四年苏轼贬海南,苏辙贬雷州,南行途中两人相遇于梧州、藤州之间。⑤鬻:卖。⑥恶(cū):通“粗”。⑦九三郎:苏轼对弟弟的称呼。⑧饮酒但饮湿:只管饮酒,莫管它的味道。
解释下列句中加横线的词。(4分)
(1)恶不可()(2)徐黄门曰()
(3)尔欲咀嚼耶 ()(4)秦少游之()
找出与例句中画线词用法相同的一项( )(3分)
例句:秦少游闻之

A.无丝竹乱耳 B.水陆草木
C.环而攻而不胜 D.辍耕垄上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
黄门置箸而叹,东坡已尽之矣。

从苏东坡的言行中.你可以看出他是个的人。

(二)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解释划线字的意思
(1)傅说于版筑之间()
(2)其筋骨()
(3)困于心于虑()
(4)征于色发于声而后()
翻译句子: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文中所举舜、傅说等六位名人有什么共同特点?

(一)阅读文言文《小石潭记》,回答题。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解释下列划线的词。(4分)
(1)竹取道( ) (2)折蛇行,明灭可见( )
(3)凄神寒骨,悄怆幽( ) (4)不可久居,乃记之而( )
选出下列划线词义相同的一项()。(3分)

A.可:潭中鱼百许头——不知其源
B.清:水尤冽——以其境过
C.乃:记之而去——董宣廉洁,死知之
D.以:其境过清——不游堕事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6分)
(1)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2)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理解填空。(4分)
课文多角度描写景物,其艺术手法主要有:①点面结合。如写石:“”是面,“为坻、为屿、为嵁、为岩”是点。②远近交错。如写潭:“闻水声”是远,“下见小潭”是近。⑧动静结合。如写鱼:“影布石上”是静,“”是动。④虚实相生。如“潭中鱼可百许头”表面写,实为写,以实写虚,虚实相映成趣。
下列分析有误的一项是()。(2分)

A.这三段是按空间顺序写下来的。
B.“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两句从正面描写水的清澈。
C.选文第三段主要运用比喻的手法写景。
D.选文第四段流露出作者被贬后的抑郁忧伤之情。

永州旅游部门拟加大小石潭景点开发和宣传力度。请你完成下列任务。
(1)利用本文资料为该景点写一则导游词。(不少于50字)



(2)为小石潭景点写一句简洁的广告语。(20字以内)

(三)郑板桥开仓济民
郑燮,号板桥,清乾隆元年进士,以画竹,兰为长。曾任范县令,爱民如子。室无贿赂,案无留。公之余辄与文士畅饮咏诗,至有忘其为长吏者。迁潍县,岁荒,人相食。燮开仓赈济,阻之,燮:“此何时,若辗转申报,民岂得活乎?上有谴,我任之。”即发谷与民,活万余人。去任之日,父老沿途送之。
【注释】①谴:谴责,责备。②任:承担责任。
加线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室无贿赂,案无留(牍:写字用的木片)
B.公之余与文士畅饮咏诗(辄:就)
C.岁荒,人相食(值:遇到)
D.阻之(或:有的人)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去任之日,父老沿途送之。

从文中可以看出郑板桥是一个怎样的人?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