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亮答曰:“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苑、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解释下列词语(4分)
①豪杰并  (            )      ②此可以为援而不可    (             )     
尽南海  (            )     ④民殷国富而不知存   (             )
.翻译下列语句(4分)
A.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
译文:                                                                              
B.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
译文:                                                                              
在诸葛亮的对策里,对不同的对象采取的对策不同。说说对下列对象所采取的对策分别是什么?(用原文回答)(4分)
①曹操:                                                                           
②诸戎、夷越:                                                                     
诸葛亮替刘备策划的最终目标是什么?                                  (2分)                                                                                       
在公众眼里,诸葛亮是智慧的化身,历来被人们所称颂,有关他的典故、成语、名言警句以及俗语等还有很多,请列举两个。(不必每项都列出,只要写出两个即可)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公文类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12 分)
猴  弈
西番有二仙,弈于山中树下,一老猴于树上日窥其运子之法,因得其巧。国人闻而往观,仙者遁①去,猴即下与人弈,遍国中莫能胜。国人奇之,献于朝。上诏②征能弈者与之较,皆不敌。或言杨靖善弈——时杨靖以事系于狱,诏释出之。靖请以盘贮桃,置于猴前,猴心牵于桃,无心弈,遂败。
【注释】①遁:逃跑②诏:皇帝下的文书。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因(于是)得其巧 B.上诏征能弈者与之较,皆(都)不敌
C.时杨靖以(因为)事系于狱 D.诏释出之(指老猴)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①猴即下与人弈,遍国中莫能胜
②国人奇之,献于朝
读了这则寓言故事,你受到什么启发?请你简要回答。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9 分)
《<论语>十则》选段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政》)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
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温故而知新新:新的理解与体会。
B.诲女知之乎女:通汝,人称代词,你。
C.择其善者而从之善:优点。
D.其恕乎其:代词,它。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故时有物外之趣。温故而知新
B.温故而知新任重而道远
C.驱之别院知之为知之
D.可以为师矣徐喷以烟

下列对文章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弟子言行的一部书,是儒家的经典著作。《<论语>十则》有的谈求知的态度,有的谈求知的方法,有的谈修身做人。
B.“温故而知新”谈的是学习的方法,在孔子看来只要温习了旧知识就一定可以成为别人的老师。
C.“士不可以不弘毅”的原因是“任重而道远”。
D.孔子在“岁寒”这一则中用比喻的手法强调了君子在恶劣的环境中保持自己高深的节操。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题(11分)
(节选自岳飞《论马》)
注:①啖:吃。②介:披上战甲。③比:等到。④自午至酉:相当于现在从中午11时到晚上7时。⑤褫(chǐ):解除。
按要求完成下列两题。(4分)
(1)解释加线的词语。(2分)
①故常之( ) ②若无事( )
(2)与例句中的“而”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 (2分)
例句:受大而不苟取,力裕而不求逞

A.潭西南而望 ( 《小石潭记》 ) B.好逸而恶劳(《治水必躬亲》)
C.学而时习之 (《<论语>八则》) D.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马说》)

用“/”划出下列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2分)
然非精洁则宁饿死不受 。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⑴介而驰,其初若不甚疾。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段文字表面谈马,实则议论如何对待人才,文章阐述了一个什么道理?(1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文言选段《范仲淹有志于天下》。完成题
范仲淹二岁而孤,家贫无依。少有大志,每以天下为己任。发愤苦读,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食不给,啖粥而读。既仕,每慷慨论天下事,奋不顾身。及至被谗受贬,由参知政事谪守邓州。仲淹刻苦自励,食不重肉,妻子衣食自足而已。常自诵曰:“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
解释下列句中加线的字词(4分)
夜昏怠()②辄水沃面()
仕()④天下之乐而乐()
下面各句中“而”的用法和“二岁而孤”用法相同的是()

A.夺而杀尉 B.黑质而白章
C.久而乃和 D.而吾以捕蛇独存

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
妻 子 衣 食 自 足 而 已
把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少有大志,每以天下为己任。

②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

短文从哪些方面来表现范仲淹“以天下为已任”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11分)
【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东坡志林·记承天寺夜游》)
【乙】余尝寓居惠州嘉祐寺,纵步松风亭下,足力疲乏,思欲就亭止息。望亭宇尚在木末,意谓是如何得到?良久忽曰:“此间有甚么歇不得处!”由是如挂钩之鱼,忽得解脱。若人悟此,虽兵阵相接,鼓声如雷霆,进则死敌,退则死法,当恁么时也不妨熟歇。
(《东坡志林·记游松风亭》)
【注】①木末:树梢。②死敌:死于敌手。③死法:死于军法。④恁么:如此,这样。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分)
(1)怀民亦未(2)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3)余寓居惠州嘉祐寺(4)思欲亭止息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4分)
(1)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2)由是如挂钩之鱼,忽得解脱。

甲乙两文分别为苏轼被贬黄州、惠州期间所作,虽然时间不同,地点不同,但所展露的胸怀却有共同之处,请写出来。(3分)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