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一   2013年12月23,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 党的十八大从国家、社会和公民三个层面概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目标、价值取向和价值准则。“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三个“倡导”,勾绘出一个国家的价值内核、一个社会的共同理想、亿万国民的精神家园,在全社会激发起强烈的共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人生奋斗的梦想之舵,是中华民族的精神之钙,是当代中国的兴国之魂。
材料二  2014年2月,南宁女孩石芳丽撞伤老人韩建后勇于承担责任,得到老人的谅解,老人的儿子还帮她重新找了一份工作,这一事件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当媒体问起这事时,两人是这样回答的:
石芳丽:“我想过要赔多少钱,想过怎么样照顾老人,也想过辞职后怎么找工作,就是没想过撂下老人偷偷跑了。”
韩健:“这姑娘一家人都挺厚道,家里也的确困难,我有医保,就不用她赔了。儿子能给她张罗一份新工作,我也挺开心。”
(1)石芳丽和韩建两人的行为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哪些基本要求?
(2)在当今这个“扶不扶”都需要思考的社会,石芳丽和韩建的行为传递了和谐向上的正能量。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说明,怎样把这种正能量在全社会发扬光大?

科目 政治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难
知识点: 科技的作用和影响 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推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 文化创新的途径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材料一 《人民日报》社论指出:“民族区域自治是适合我国国情的具有极大优越性的好政策、好制度。”“在民族区域自治地方,进一步贯彻民族区域自治法,最重要的是团结和组织各族人民努力把经济搞上去。”
材料二 近年来内蒙古自治区国民经济发展非常迅猛,经济总量、经济增速、财政收入、居民收入都有了较大增长。
(1)为什么说“民族区域自治是适合我国国情的具有极大优越性的好政策、好制度?”
(6分)
(2)请简要回答内蒙古自治区近年来经济发生如此大变化的政治原因。(6分)

材料一:房价越涨越高,让人感慨活着不易。但如今死后的“住处”似乎也难倒了活人。随着墓位资源越来越稀缺,深圳一个墓位的价格已从10年前的3万元一路飙升至如今的20余万元,相差近7倍。而近年物价上涨,墓位及其“配套费用”也水涨船高,一个3平方米左右的墓位平均价格比一年前至少贵了1万多元,其涨幅与深圳不断飙高的房价相比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
材料二:清明期间,墓地使用年限、天价墓、殡仪公司上医院抢“生意”等,成为社会焦点。这对殡葬业的服务规范,是一种“提醒”。 日前,民政部部署了殡葬业的行风建设月活动,要求殡葬改革出亮点、上台阶。如何引导和规范殡葬服务,使其符合时代新风尚,让逝者安息,生者更加满意,这是对相关政府部门执政能力的一大考验。
(1)结合材料,运用《政治生活》的观点思考民政部门为什么必须“让逝者安息,生者满意”?(4分)
(2)结合以上材料,运用政府职能的知识分析如何解决“青山白化”和“殡葬乱象”?(8分)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近年来,在发展文化产业的过程中,一些地方出现了"名人故里"之争,甚至有炒作负面历史人物、制造假文物等现象。针对这些假文化之名,争经济利益之实的行为,文化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发文叫停。
材料二:我国在文化体制改革中,科学区分了公益性文化事业与经营性文化产业。当前,我国正着力加快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稳步推进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改革,并把振兴文化产业上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截至2010年上半年,全国大多数经营性文化单位基本完成转企改制,据此,有人认为,文化体制改革就是搞文化产业化。
(1)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分析行政主管部门发文"叫停"的原因。
(2)结合材料二,从真理的条件性、具体性原理出发,简评"文化体制改革就是搞文化产业化"的观点。
(3)结合材料二,运用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认识方法,谈谈你对文化体制改革的理解。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社科院人口专家认为,中国正面临一个劳动力从过剩到短缺的转折点--"刘易斯拐点",劳动力的劳动年龄人口数量在2010年至2015年处于峰值,随后将不断下降,中国经济享受人口红利的时代即将过去。
材料二:作为改革开放前沿的广东,目前面临着生产要素成本攀升、低附加值经济增长方式难以为继,原有竞争优势日趋弱化的挑战。如果不能实质性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就有可能陷入经济学家所说的"中等收入陷阱",即当一国或地区收入达到中等水平时,各类生产要素成本上升,劳动密集型生产的比较优势减少,经济增长因缺乏新的动力而速度下降或长期停滞。
材料三:"十二五"时期是我过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综合判断国际国内形势,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既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也面临诸多挑战。
(1)结合材料一,分析"刘易斯拐点"可能对我国劳动力市场产生的影响。
(2)结合材料二,运用《经济生活》的相关知识,请你为广东避免陷入"中等收入陷阱"提出建议。
(3)结合材料三,运用"当代国际社会"的相关知识,简述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有利和不利国际形势。

凯恩斯在《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中指出?"如果财政部把用过的瓶子塞满钞票。而把塞满钞票的瓶子放在已开采过的矿井中,然后,用城市垃圾把矿井填平。并用听任私有企业根据自由放任的原则把钞票再挖掘出来,那么,失业问题便不存在,而且受到由此而造成的反响的推动下,社会的实际收入和资本财富很可能要比吸纳在多出很多。……挖窟窿总比什么都不做要好。"
(1)概括上述材料所揭示的理论观点,并对该观点进行评析。
(2)凯恩斯在上述材料中的观点对当前我国经济实践有什么启示?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