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二十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 法国将重要工业区阿尔萨斯(贝尔福地区除外)和洛林东部连同梅斯要塞割让给德国:法国向德国支付5 0亿法郎赔款,分3年付清;德军得以留驻法国,直至法赔款支付完毕为止,军费由法国承担。
——《法兰克福和约》(法国与德意志帝国为结束普法战争而缔结的和约)
材料二 阿登纳(曾任德意志联邦共和国第一任总理)认为,“即使处于民族国家的年代里,这个欧洲的政治和精神的生活基础也是共同一致的”。他还厌恶军国主义的“普鲁士精神”,反对极权,认为是极权把国家和人民引向灾难。认为解决德法争端的途径是“在经济领域中建立起共同的利害关系”。
——《论二战后阿登纳德法和解思想的产生及意义》
(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法兰克福和约》对法德关系的影响,并举例说明。
(2)根据材料二,指出阿登纳认为影响法德关系的原因,并结台所学评析阿登纳提出的处理法德关系的主张。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华盛顿在担任总统时期的主要事迹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冷战结束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人类历史经历了农业社会、工业社会,正逐步进入信息社会。信息技术在各个领域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变化。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1837年美国人莫尔斯发明了有线电报,而跨越海洋的电报就要靠海底电缆传送。1851年英法间的海底电缆成功铺设。大西洋海底电缆在科技和商业精英的推动及英美政府的配合下,以巨大代价耗时十年于1866年铺成。它是人类通信史上新的里程碑,从此人类进入了越洋通信的时代。
——(美)约翰·S·戈登著《疯狂的投资》
材料二 1871年4月,在英俄列强的支持下,丹麦大北电报公司违反清政府不得登陆的规定,秘密从海上将海缆引出并在上海南京路12号设立报房,于1871年6月3日开始通报。这是帝国主义入侵中国的第一条电报水线和在上海租界设立的电报局。
——《中国通信简史》
材料三晚清以来由外国人在中国铺设的多条海底电缆在二战中均遭破坏。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时,周总理与他定下了中日合作建设海底电缆的项目。1976年,中日合作铺设的两国间的第一条海底电缆铺设成功投入使用(中国上海到日本熊本县),使我国的国际电话及有线通讯业务走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梁斌·《人民政协报》,2011年12月15日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从经济角度指出大西洋海底电缆能够铺设成功的原因?指出19世纪下半期大西洋地区的“超级霸权”国家是哪国?它能实现霸权的主要条件是什么?
(2)依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简析电报通讯技术的引入对中国近代社会产生的影响?(从政治和经济角度回答)
(3)依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的直接“历史契机”是什么?这一“历史契机”出现的时代背景有哪些?

专制社会向民主社会转型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但过程并非一帆风顺。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近代著名思想家梁启超曾批评这一派说:“知有兵事而不知有民政,知有外交而不知有内治,知有朝廷而不知有国民,以为吾中国所不及者维枪耳,炮耳,船耳,机器耳。”
——曹聚仁著《中国近百年史话》
材料二 1912年初,孙中山、黄兴等为筹措南京临时政府运转经费,积极尝试与日本合办汉冶萍公司和轮船招商局以获得资金,这一举措遭到立宪派张謇、同盟会元老章太炎等人的坚决反对,其理由除国权受损外,更强调此事未交参议院议决,显悖《临时政府组织大纲》。
——侯宜杰著《二十世纪初中国政治改革风潮:清末立宪运动史》
材料三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梁启超批评的“这一派”是哪派?其批判是否有理?为什么?
(2)材料二中张謇等人的行为体现了什么思想?结合所学知识,请从推进现代化角度评价辛亥革命。
(3)依据材料三,指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民主政治建设的主要成就。

中国古代,中央与地方关系始终处于动态演进过程之中,如何充分调动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而不是使双方处于对立僵化状态,是一个历久弥新的话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朱李石刘郭,梁唐晋汉周;都来十五帝,播乱五十秋。”
——施耐庵著《水浒》
材料二“有明诸藩,分封而不赐土,列爵而不临民,食禄而不治事。盖矫枉鉴覆,所以杜汉、晋末大之祸,意固善矣。然徒拥虚名,坐縻厚禄,……防闲过峻,法制日增。出城省墓,请而后许,二王不得相见。藩禁严密,一至于此。……不得预四民之业,仕宦永绝,农商莫通。……宗室年生十岁即受封支禄。”
——《明史·诸王传》
材料三“清之季世,行省分权,不能举改革之实,遂主张集权,即以是受人民之反抗,为此次革命之最大原因。权力分配有所偏倚,其祸均足以亡国,今后之谋国者,不可不折中于二者之间,以求调剂之方法”。
——近代著名科普出版家杜亚泉著《中华民国之前途》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中国古代哪个王朝基本解决了诗歌中所谈到的问题?它的主要解决办法是什么?
(2)阅读材料二,对比先秦分封制,概括明朝分封制(藩王制)的特点?指出其弊端?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简析造成晚清时期中央权力相对弱化的因素?概括杜亚泉先生的观点?

人们十分关注历史上科技发展及其作用。在知识经济的大潮中,科技成为我们必须面对的现实。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昭宗天佑元年(904年)杨行密的军队围攻豫章,部将郑璠(以所部发机飞火,烧龙沙门,带领壮士突火先登入城,焦灼被体)。
——《九国志·郑璠传》
海商之舰,大小不等,大者五千斛(计量单位),可载五六百人,中等二千斛至一千斛,亦可载二三百人,余者谓之钻风,大小八槽或六槽,每船可载百余人,风雨晦瞑时,惟凭针盘而行。
——南宋《梦梁录》
材料二 英国,这个地处边缘的小国,却在历史性的转变中抢占了先机,已经率先到达现代文明的入口处,即将一步步稳健地走向世界的中心。在下两个世纪里,它将傲视全球。
——《大国崛起》解说词
材料三 瓦特发明前,英国生产的动力主要是水力······这样的动力缺陷是明显的。煤炭是英国工业革命的主要动力来源·····(大不列颠拥有)“供应不会枯竭的优质煤炭”。英国工业革命······在人类历史上首次创造了烟筒多于教堂尖顶的图景。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请回答:
(1)概括材料一所反映的中国古代科技成就的具体史实?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些科技成就传到欧洲产生的影响?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7至19世纪上半期为英国傲视全球提供支持的科技文化成果。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蒸汽机的创造对历史发展的影响。
(4)基于以上分析,概括指出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思想文化的传承与融合是人类社会不断前行的航标和精神动力。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公元前5世纪前后,在中国、古希腊都曾有过思想文化的繁荣,当时的思想家们流传下了许多名言。

国别
人物
观点或名言
古希腊
普罗泰格拉
“人是万物的尺度”
苏格拉底
“认识你自己”
中国
孔子
“仁者爱人,克己复礼”
孟子
“仁则荣,不仁则辱”


材料二他们(指启蒙思想家)发展起一系列革命的原则,打算通过这些原则实现大规模的社会改革。其中特别使我们感兴趣的是他们在经济、宗教和政治三个领域中提出的一些具体建议。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500年以后的世界》
材料三 中国近代人文思想是在西方现代文化传入的基础上,经过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碰撞与互动,在同化与顺应两种机制的作用下产生的。但这种人文思想更多地反映了中国新生资产阶级力图改造社会的良好愿望……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在对中西文化矛盾冲突的比较鉴别中,逐渐发展出具有西方文化特色的人文思想人文精神。卢梭的天赋人权说、赫胥黎的进化论对中国最早向西方学习的知识分子来说,具有很强的震撼力。
——文池《思想的灵光》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古希腊和中国思想家的核心主张。
(2)结合材料二及所学知识,简述启蒙思想家在政治领域中提出的建议的核心内容。
(3)据材料三,概括中国近代人文思想形成的历史条件。如何历史地、辩证地看待材料三反映的文化融合现象。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