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思想解放是社会变革的先导,思想解放能促进社会的进步。在历史上,从中国到世界,从古代到近现代,一批又一批的思想家站在时代的前沿,提出了先进的思想理论,吹响了时代的号角。
材料一:春秋战国时期,垄断在贵族手中的文化教育逐步扩展。有些人创立学说,广招学生,大办私学,在思想、学术上形成了一个繁荣局面。
(1)材料一中"创立学说,广收学生,大办私学"最具影响力的代表人物是谁? 材料二:"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书·董仲舒传》
(2)为实现大一统,汉武帝在思想上采纳了董仲舒的什么主张?
材料三: 

(3)图一中的两位人物领导了哪次运动?
(4)以图二杂志为宣传阵地的新文化运动的口号是什么?
材料四:史学家布克哈特在评论一场思想文化运动时说"由信仰、幻想和幼稚的偏见织成的神学纱幕最先在意大利烟消云散了。"
(5)材料四中的"思想文化运动"是指14-16世纪欧洲的哪场运动?对西欧社会发展产生了什么重大影响?
材料五:"让统治阶级在共产主义革命面前发抖吧。无产者在这次革命中失去的只有锁链,他们获得的将是整个世界。"--《共产党宣言》
(6)该文件的发表标志着哪一思想的诞生?在这一思想的引领下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是什么?哪一次革命运动第一次将此理想变成了现实?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容易
知识点: 戊戌变法 资本原始积累的主要方式和特点 罗马帝国的扩张与文化传播 新文化运动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秦汉时期,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建立并得到初步巩固。秦汉王朝疆域辽阔,积极发展,是当时世界上的强国。请回答:
(1)秦朝在哪一年完成统一?定都在哪里?
(2)为建立中央集权国家,秦朝在地方和中央分别采取了什么措施?
(3)西汉初年,为恢复经济,稳定社会,统治者采取了什么政策?
(4)西汉时期,平定“七国之乱”和颁布“推恩令”分别是哪个皇帝?其共同的作用是什么?
(5)汉武帝为了实现“大一统”,在思想上采取了什么措施?这一措施的历史作用是什么?

阅读材料:
材料一“丝绸之路手中开,西域风情眼底来。博望封侯君莫慕,胸怀锦绣几人裁。”
材料二汉朝时,人们把玉门关以西、葱岭以东、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天山南北的今新疆地区,称为西域。——岳麓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请回答:
(1)材料一歌颂的是哪一个历史人物?他在历史上的主要贡献是什么?你怎么样评价他?
(2)材料一中“丝绸之路”的开通有什么历史意义?这条路的起点在哪里?
(3)材料二中的“西域”在西汉初年被哪个民族控制?后来,西汉政府在西域设立了什么机构?在哪一年设立?意义是什么?

阅读材料:
材料一卫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孝公曰:“善。”以卫鞅为左庶长,率定变法
之令。
——司马迁《史记》
材料二“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李白《古风》
请回答:
(1)材料一中 “卫鞅”指谁?“孝公”是哪个诸侯国的国君?材料一中卫鞅所言属于哪一学派的理论?这一学派在战国时期的代表人物是谁?
(2)材料一和材料二之间有何必然的联系?材料二中“秦王”指谁?“扫六合”指什么事件?这一事件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习近平同志强调“中国梦是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为追求民族独立、国家统一和富民强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历代中国人进行了艰苦的奋斗和探索。根据所学的知识回答下面的问题:
材料一:在中国近代化的探索中,中国人先后走过了自救之路、维新之路、共和之路,但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使命,探索的道路依然任重道远。
材料二:从南湖红船到八一枪声,从井冈号角到长征壮歌,从抗日烽火到建国大业,中国共产党走过了一条艰难曲折的革命道路。
材料三:大会主要探讨了抗战胜利后中国将走什么道路的重要问题……制定了党的指导思想和政治路线……
(1)材料一中的“自救之路”、“共和之路”分别指什么?“共和之路”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使命,其根本原因是什么?
(2)材料二中的“南湖红船”“八一枪声”“井冈号角”所指的分别是什么事件?
(3)材料三中大会确定的党的指导思想是什么?大会制定党的政治路线,要建立一个什么样的中国?这次大会有何重要历史意义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任务。
材料一1840年,英国发动鸦片战争,中国战败。1842年清政府被迫签订丧权辱国的中英A 条约。这次战争以后,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材料二 1894年,日本发动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次年,清政府被迫同日本签订丧权辱国的中日B 条约。该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
材料三1900年,八国联军侵占北京,次年,清政府被迫签订丧权辱国的C 条约,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改编自人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材料四1894年是慈禧太后六十大寿。为了给她过万寿节,从1892年开始,朝廷就开始组成以辅政王大臣为首的60庆典组委会,全方位操办万寿大典。庆典费用主要来源:从军费中提用一百万两,从铁路经费中挪用二百万两。甲午中日战争爆发后,前方战事吃紧,而慈禧却为自己的生日庆典大肆挥霍。
——摘自人教网
(1)材料一、二、三中的A、B、C分别是哪三个不平等条约?
(2)举出甲午中日战争的主要战役一例。
(3)根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你认为近代中国遭受深重苦难的原因有哪些?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