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解释并推断。
⑴铜丝在空气中加热后质量变大;
⑵乙炔是极易燃烧的气体,可用于照明、焊接及切割金属,相对原子质量为26。 1.3g乙炔在空气中充分燃烧,生成4.4g二氧化碳和0.9g水,推断乙炔的化学式,写出推断过程。

科目 化学   题型 简答题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在1800年,某科学家利用“伏打电池”在常温下对水进行通电分解,当正极产生了10mL的    ,负极产生的气体约为    mL,再次确认了水的组成。

化学与我们的生产、生活、能源、环境息息相关。

(1)将下列物质和对应的用途连线。

物质

用途

碳酸钙

用于超导领域

C 60

补钙剂

食盐

调味剂

(2)2021年4月22日,习近平同志出席"领导人气候峰会"时,再次指出我国在2030年前"碳达峰"。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如图是我国近15年来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示意图(图甲)和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图乙)。

①依据图甲数据可知,2005年~2020年底,我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降低了    

②化石燃料包括煤、    、天然气,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能源,其燃烧产物是造成碳排放量增加的主要因素。2015年~2020年我国地级及以上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上升了5.8%。这与可再生能源的大力发展密切相关。列举一种可再生能源    

③实现"碳中和"。从我做起。下列做法不合理的是    (填标号)。

A.

积极参与植树造林

B.

出行多乘坐公共交通工具

C.

少用或不用一次性餐具

D.

为增加节日气氛大量燃放烟花爆竹

化学用语是国际通用语言,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

(1)用化学用语填空:

①3个氢原子    

②2个二氧化氮分子    

③钾离子    

④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    

(2)写出符号“O5”中数字的含义:

①“+5”表示    

②“2”表示    

2020年9月,中国向世界宣布了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目标。

(1)为减缓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增加,下列措施可行的是    (填序号)。

A.植树造林,开发和利用太阳能、水能、风能等新能源

B.禁止使用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

(2)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生成葡萄糖并放出氧气,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6CO2+6H2O葡萄糖+6O2,则葡萄糖的化学式为    。若吸收44g二氧化碳,理论上可释放出氧气    g。

(3)近年我国科学家合成了一种新型催化剂,可将二氧化碳和氢气转化为清洁的液体燃料甲醇(CH3OH)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将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混合气体3.2g通过足量灼热氧化铜粉末,充分反应,将所得的气体全部通入足量的氢氧化钡溶液中,气体全部被吸收,生成白色碳酸钡沉淀,溶液质量减少15.3g。则原混合气体中碳、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填最简比)。

溶液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

(1)下列少量物质分别放入水中,充分搅拌,能得到溶液的是    (填序号)。

A.面粉

B.硝酸钾

C.泥沙

D.花生油

(2)下表是氯化钠和氯化钾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

温度/℃

0

20

40

60

80

溶解度

NaCl

35.7

36.0

36.6

37.3

38.4

KCl

27.6

34.0

40.0

45.5

51.1

①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    g。

②20℃时,将20g氯化钠固体加入到50g水中,充分溶解,所得氯化钠溶液的质量为

   g。

③某同学进行实验如图所示,得到相应的A、B、C三种溶液,C中析出的氯化钾固体质量为    g。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