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北宋文莹的《食粥心安》一文,完成后面小题。(14分)
范仲淹家贫,就学于南都书舍①。日煮粥一釜②,经夜遂凝,以刀画为四,早晚取其二,断齑③数十茎啖④之。留守⑤有子同学,归告其父,馈以佳肴。范仲淹置之,既而悉败矣。留守子曰:“大人⑥闻汝清苦,遗以食物,何为不食?”范曰:“非不感厚意,盖食粥安已久,今遽享盛馔⑦,后日岂能复啖此粥乎?”
【注释】①南都书舍:当时著名的书院。 ②釜(fǔ):锅。③齑jī:腌菜。④啖(dàn):吃。⑤留守:官职名称。⑥大人:指自己的父亲。⑦馔(zhuàn):饭菜。
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两小题。(6分)
(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
煮粥一釜(      )         ②既而败矣(        )
③大人汝清苦(        )        ④以食物(        )
(2) 下列各句与例句中“之”的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2分)
例句:范仲淹置

A.只辱于奴隶人手(《马说》) B.不以木为者 (《活板》)
C.盖简桃核修狭者为(《核舟记》) D.录毕,走送 (《送东阳马生序》)

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2分)
盖 食 粥 安 已 久
翻译下列句子。(4分)(1) 归告其父,馈以佳肴。(2分)(2)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陋室铭》)(2分)
阅读上文,说说范仲淹为什么不要馈赠?(2分)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较难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口技
京中有善口技者。会宾客大宴,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众宾团坐。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其夫呓语。既而儿醒,大啼。夫亦醒。妇抚儿乳,儿含乳啼,妇拍而呜之。又一大儿醒,絮絮不止。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一时齐发,众妙毕备。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未几,夫齁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妇梦中咳嗽。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请找出下列各组加点字含义相同的一项。( )。

A.中力拉崩倒之声/时时而 B.几先走/孤岂卿治经为博士邪
C.遥深巷中犬吠/不能称前时之 D.为妙绝/或钱币乞之

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作者在描写口技表演者“失火救火”声响场景时,为什么还要写宾客们“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的反应?

阅读《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完成后面小题。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谿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填空。
(1)《曹刿论战》 “小大之狱”一句中的“之”相当于“的”,《出师表》“悉以咨之”一句中的“之”是“代词,他们”的意思,文中“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力”中“之”的意思是:
(2)《送东阳马生序》“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一句中的“道”是“学说、主张”的意思,《陈涉世家》“伐无道,诛暴秦”一句中的“道”是“道德、道义”的意思,文中“得道者多助”中 “道”的意思是: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2)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文章开门见山提出中心论点: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接着分别举了的例子,突出了“人和”的重要;最后将论点的范围由战争推及到,进一步阐发欲得“人和”,必先要。全文紧紧围绕 “人和”这一中心,环环相扣,逐层推理,显示出极其严密的论证艺术和极强的逻辑性。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后面问题。
亮答曰:“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隆中对》节选)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然操遂能绍克
(2)此可以为援而不可也。图
(3)西诸戎。和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共4分)
(1)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
(2)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
结合上文和诸葛亮的《出师表》,说说你如何评价诸葛亮这个人?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后面问题。
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悦。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唐雎不辱使命》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
(1)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使
(2)天下缟素缟素
(3)长跪而之。
翻译下面文言语句。
(1)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
(2)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唐雎以“士之怒”回击秦王,这表现了唐雎怎样的精神?古往今来,有许多仁人志士像唐雎一样,为国家为正义不惜生命。请列举出一例,并略作分析。

阅读下面课外文言文。
卫灵公天寒凿池。宛春谏曰:“天寒起役①,恐伤民。”公曰:“天寒乎?”宛春曰:“公衣狐裘,坐熊席,陬隅②有灶,是以不寒。今民衣弊不补,履决不组,君则不寒矣,民则寒矣。”公曰:“善。”令罢役。
左右以谏曰:“君凿池,不知天之寒也,而春也知之。以春之知之也而令罢之,福将归于春也,而怨将归于君。”公曰:“不然。夫春也,鲁国之匹夫③也,而我举之,夫民未有见焉,今将令民以此见之。曰春也有善,于寡人有也,春之善非寡人之善欤?”灵公之论宛春,可谓知君道矣。
(节选自《吕氏春秋》)
【注释】①起役:即兴办土木工程。②陬(zōu)隅:屋角。③匹春:百姓。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民()公狐裘()而我之()可谓知君矣()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与“灵公之论宛春”中的“之”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使之冲烟而飞鸣(《童趣》) B.辍耕之垄上(《陈涉世家》)
C.臣以王吏之攻宋也(《公输》) D.戴朱缨宝饰之帽(《送东阳马生序》)

从选文看,卫灵公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用自己的话概括。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