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探究(每空1分,共7分)
| 培养皿编号 | 
   种子的数量(个) | 
   种子所处的环境(其他外界条件均适宜并相同) | 
  
| A | 
   3 | 
   培养皿底部垫有浸湿的滤纸或纱布 20℃ | 
  
| B | 
   3 | 
   无水  20℃ | 
  
| C | 
   3 | 
   培养皿底部垫有浸湿的滤纸或纱布 —10℃ | 
  
| D | 
   3 | 
   水淹没种子 20℃ | 
  
大豆发芽受水分、温度和空气的影响。光对大豆的发芽有影响吗?某校兴趣小组对此进行了探究:在甲、乙两个同样的培养皿中分别放人等量的棉花,再将相同数量(各50粒)的大豆种子放在上面,在不同条件行培养,数日后记录大豆发芽情况。请分析:
|         装置 | 
       甲培养皿 | 
       乙培养皿 | 
  ||
|   | 
         场所 | 
        日光下 | 
           ① | 
  |
| 条 | 
   温度 | 
   23℃ | 
   ② | 
  |
| 件 | 
   棉花干湿情况 | 
   潮湿 | 
   ③ | 
  |
|   | 
    发芽 | 
    未发芽 | 
    发芽 | 
    未发芽 | 
  
| 数日后大豆发芽情况 | 
   46 | 
       4 | 
   45 | 
   5 | 
  
(1)他们提出的问题是     ?
(2)该兴趣小组对乙培养皿设置的条件应该是:①________,②________,③_______。
(3)该实验变量是        。
(4)通过本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
(5)如果外界条件适宜,甲、乙两个培养皿中都有未发芽,其可能的原因是______。
如果你翻动花园、庭院中的花盆或石块,常常会看到一些身体略扁、长椭圆形、灰褐色或黑色的小动物在爬行,这就是鼠妇,又叫潮虫.当你搬开花盆或石块,鼠妇很快就爬走了.这是为什么呢?是因为环境变明亮了吗?某同学对此进行了探究,请你将他探究活动的过程填写完整.
  (1)提出问题:鼠妇会选择阴暗的环境吗?
  (2)作出假设:
  (3)制定并实施探究方案:在铁盘内放上一层湿土,一侧盖上不透光的纸板,另一侧盖上透明的玻璃板,在铁盘两侧的中央处各放5只鼠妇,观察鼠妇的行为.该实验的变量是 .如果在铁盘两侧中央各放l只鼠妇是否可以得出准确的结论? .
  为什么? .
  (4)分析结果,得出结论:该同学对上述实验重复了5次,结果如下表:
| 环境 | 
   笫一次 | 
   第二次 | 
   第三次 | 
   第四次 | 
   第五次 | 
  
| 明亮 | 
   0只 | 
   1只 | 
   2只 | 
   0只 | 
   2只 | 
  
| 阴暗 | 
   10只 | 
   9 只 | 
   8只 | 
   10只 | 
   8 只 | 
  
为了使实验结沦更准确,应对上述数据做怎样的处理? .
  从中得出的实验结论是 .
蚂蚁是怎么样进行通讯的,某实验小组做了如下探究实验,如图:
  ①将三块小石头放在盛有少许清水的容器内形成三个小岛,小岛间用两根等长的小木条连接起来,这样蚂蚁只能通过由小木条搭成的“桥”从一个小岛到达其它的小岛。2-1-c-n-j-y
  ②先将饥饿的蚂蚁放在B岛上,食物放在C岛上,A岛什么都不放,发现蚂蚁经过几次寻找后,在C岛上找到食物。
  ③小组成员将连接BC岛的“桥”和AB岛的对换,结果发现蚂蚁并没有爬向有食物的C岛,而直接爬向A岛。
  (1)如果你是该组成员,根据以上探究做出的假设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论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蚂蚁群体内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是具有 行为的动物。
  (3)蚂蚁是昆虫纲动物,体表防止体内水分蒸发的结构是  。
  (4)“千里之堤,毁于蚁穴”,这说明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是(  )
  A.生物适应环境 B.生物影响环境 C.生物与环境相互影响
某学校生物兴趣小组野外采集变形虫时,发现水表层的变形虫数量比深层的多。为什么会这样?请帮助他们完成分析与探究过程。
 (1)分析并作出假设: 水体表层氧含量高于深层, 变形虫的表膜可以完成__________________,实现它与水环境的气体交换;结合观察到的现象,可作出假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制定并实施计划:
 ①取甲、乙两只烧杯,加入等量的水。
 ②取变形虫放入两只烧杯中,两烧杯中变形虫的大小和数量要_________,放置在相同的生活环境中。
 ③甲烧杯中放置一个细纱网,使变形虫无法靠近水面,乙烧杯不采取任何处理。
 (3)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结论: 一段时间后, 在显微镜下观察两烧杯中变形虫的生存情况。结果发现甲烧杯中变形虫生活力降低甚至死亡,而乙烧杯中变形虫正常。据此可得出结论__________________ 。
某校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为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而制定了如下的实验方案:
  【实验材料】罐头瓶,棉花,小勺,标签纸,胶水,颗粒饱满的大豆种子等。
  【方法步骤】分别在4个贴好标签的罐头瓶瓶底铺上等量的棉花,依下表要求往各瓶内放入大豆种子并按相应的实验条件进行培养;一周后观察并记录各装置种子萌发的情况。
| 罐头瓶 | 
   1号 | 
   2号 | 
   3号 | 
   4号 | 
  
| 种子数 | 
   10粒 | 
   10粒 | 
   10粒 | 
   10粒 | 
  
| 棉花干湿状态 | 
   干燥 | 
   潮湿 | 
   潮湿 | 
   水完全淹没种子 | 
  
| 存放环境 | 
   25℃的阳光下 | 
   3℃的阳光下 | 
   25℃的阳光下 | 
   25℃的阳光下 | 
  
请分析作答:
  (1)由上表可知,该实验有几组对照实验,实验中的对照组是 。
  (2)某同学建议挑选籽粒饱满,发芽率高的种子作为实验对象可以吗? 。
  (3)若要探究光照条件对种子萌发的影响,可以另取一罐头瓶,编号为5号,瓶底铺上与1—4号罐头瓶 ,放入10粒大豆种子,洒上适量的水,使棉花保持潮湿,并把整个装置放 处培养。
  (4)一周后观察实验发现 (请写出1—5号实验现象),从以上的实验结果我们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究:土壤湿度对鼠妇生活的影响.
  (1)提出问题: .
  (2)作出假设: .
  (3)方案:在铁盘一侧放上湿土,另一侧放上干土,盖上一层玻璃板,在铁盘两侧的中央处各放5只鼠妇,观察鼠妇的行为.该实验的变量是 .如果在铁盘两侧中央各放1只鼠妇是否可以得出准确的结论? .为什么? .
  (4)分析结果,得出结论:统计并计算全班的平均值,从中得出的实验结论是 .为什么要计算平均值? .
  (5)实验后,你怎样处理这些鼠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