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明想知道牛奶的密度,在实验室进行了下面的探究活动.
(1)小明根据所学知识进行了如下实验步骤:①用已调好的天平测量出空烧杯的质量m1=20g;②取适量牛奶作为样品倒入烧杯,用天平测量烧杯和牛奶的总质量m2;砝码和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如图;③将烧杯中的牛奶倒入量筒中,读出量筒中牛奶的体积V.则牛奶样品的质量m= g,密度ρ= g/cm3.
(2)小明用这种方法测出牛奶密度比真实值 (选填“偏大”或“偏小”).
(3)现要求更精确的测理牛奶密度,请你只在步骤②的基础上完成实验(只写步骤).
A. ;
B. .
某同学在研究影响物质吸热多少的因素的实验时,得到如下数据
物质 |
次数 |
质量(kg) |
升高温度(℃) |
吸收热量(J) |
水 |
1 |
0.05 |
10 |
2100 |
2 |
0.05 |
20 |
4200 |
|
煤油 |
3 |
0.10 |
10 |
4200 |
4 |
0.05 |
10 |
1050 |
(1)分析第1、2两次实验可得出的结论是: 升高不同的温度所吸收的热量是不同的;
(2)分析第1、3两次实验可得出的结论是:不同的质量的相同物质 所吸收的热量是不同的;
(3)分析第1、4两次实验可得出的结论是: 所吸收的热量是不同的.
某实验小组在进行“观察水的沸腾”的实验
时间t/min |
0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温度T/℃ |
90 |
92 |
94 |
96 |
97 |
98 |
99 |
99 |
99 |
99 |
(1)小明观察到同学们测水温的操作图有如图1所示四种,你认为正确的是
(2)图3中所示的温度是 ℃
(3)观察到水沸腾前和沸腾时水中气泡的上升情况不同,如图2中a、b所示,则图中 是水在沸腾前的情况,图中 是水在沸腾时的情况(选填“a”或“b”)
(4)小组记录的实验数据如表格所示;从记录的数据可得出的实验结论是:此时水沸腾的温度是 ℃.实验得到的结论与水在标准大气压下的沸点100℃有差异,其原因可能是此时液面上的气压 一个标准大气压(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5)请根据记录的数据在图4中先描点,再用平滑的曲线画出水的沸腾图象.
某组同学在研究小车沿斜面运动时的速度变化,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开始时把小车放在斜面的顶端.
(1)本实验的原理公式是 .实验时把金属片放在斜面的底端,用 测出斜面的长s1=1.20m,又用 测出小车从斜面顶端滑下到达底端撞击金属片的时间t1=6s.那么小车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v1= m/s.
(2)把金属片移到斜面的中点,测出小车从斜面顶端滑到中点处的时间t2=4s,那么小车在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v2= m/s;
(3)小车在斜面下半段的路程s2= m.所用时间t2= s,则小车在这段路程内的平均速度v= m/s.(保留两位小数)
(4)根据以上数据可知,小车的运动速度越来越 ,小车做 运动.
如图所示,用尺子作乐器探究决定音调高低的因素,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拨动钢尺,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同时注意钢尺振动的快慢,改变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再次拨动,使钢尺每次的振动幅度大致相同.实验发现:
(1)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越长振动越 ,发出声音的音调越 ;
(2)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越短振动越 ,发出声音的音调越 .
(3)由此可得出结论:音调的高低与 有关,频率 ,音调 .
在“观察水的沸腾”的实验中,某实验小组得到下列的实验数据.(见下表)
时间(min) |
…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 |
温度(℃) |
… |
95 |
96 |
97 |
98 |
98 |
98 |
95 |
98 |
98 |
98 |
… |
(1)从记录的数据看出,在某一次观察记录中明显错误的是第 分钟时的错误.
(2)从记录数据可得出的实验结论是:此时水沸腾的温度为 ℃,此时的气压 (大于、小于、等于)标准大气压.
(3)在水沸腾过程中水 热.(填“吸”或“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