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鉴真盲目航东海,一片精诚照太清,
     舍己为人传道艺,唐风洋溢奈良城。
材料二  600多年前有一支规模空前的远洋船队向远方驶去。云帆高涨,昼夜星驰,涉波狂澜,若履通衢。
材料三 这只船队带去了大量的中国瓷器、铁器和各种精美的丝织品,同时也换回了亚非各国的许多特产。各国也纷纷遣使来中国……
(1)写出材料一鉴真东渡的目的地。这件事发生在哪位皇帝时期?
(2)材料二描写的是什么事件?这件事发生在谁在位时期?你知道这只远洋船队远航的起止时间吗?他最远航行到达的地区是哪里?
(3)根据材料三说一说这只船队远航的目的是什么?他们的远航有怎样重大的作用?
(4)上述材料体现了我国古代怎样的外交政策?请另举一例说明。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汉与欧洲的往来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国家间的联系日益密切,逐渐形成了相互依存、相互竞争的关系。请你回顾中外交往的历史,完成下列探究任务。
【图说历史——架起沟通桥梁】

(1)图一体现哪一历史事件?
(2)图二中发现美洲新大陆的航海家是谁?
【文汇历史——世界文明碰撞】
(3)19世纪50年代美国海军准将佩里率先打开日本国门。此后日本面临沦为殖民地的危险。日本采取哪一措施摆脱民族危机?
(4)二战后美国为称霸世界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进行“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这一战争正式开始的标志是什么?
【表解历史——世界发展潮流】
德国欧宝轿车部分零部件生产分布表

汽车部件
车身
轮胎
座椅
仪表盘
避震器
排气管
生产国
德国
比利时
匈牙利[
瑞士
意大利
瑞典


(5)上述表格反映了当今世界发展的什么趋势?
(6)在世界发展的这一趋势,世界各国既相互依存、又相互竞争。请各举一例说明。

为了捍卫民族尊严,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以来进行不懈的探索,最终带领人民实现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丧失尊严】
(1) 近代以来西方列强发动了一系列侵华战争使中国人民丧失民族尊严,中国社会性质也发生变化,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完成下列表格:(2分)

战争名称
不平等条约
社会性质变化
鸦片战争
①《》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辛丑条约》
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树立尊严】
(2)为了尊严,中国的仁人志士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洗雪了近代以来的民族耻辱,成为中华民族由衰败到振兴转折点的标志是什么?
【更有尊严】
(3)20世纪70年代新中国冲破重重阻挠,重新登上国际政治舞台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香港回归是祖国统一大业道路上迈出的重要一步,这是邓小平的天才创造。“天才创造”指的是什么?
【感悟】
(4)从中国丧失尊严到更有尊严的这段历史的学习中,你有何感悟?

尊重历史,才有和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本小题10分)
材料一罗斯福曾就1941年12月7日日本对美国的“无端、卑鄙的进攻”发表“国耻日”演说,之后奥巴马宣布12月7日为美国纪念日 。
--------摘编自《环球时报》
材料二 2014年3月1日, 中国最高立法机关决定将12月13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公祭日。
材料三 2014年6月6日德国总理默克尔再次以战败国身份出席法国官方纪念会,共同缅怀70年前的那场登陆战。
-------CCTV新闻频道《老兵齐聚诺曼底 相逢一笑泯恩仇》
材料四 2013年12月26日,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参拜靖国神社(此处供奉着日本二战期间犯下战争罪的战犯灵位),引发中、朝、韩等国强烈谴责,美国对此也表示遗憾。
--------新华社
(1)材料一中“美国纪念日” 纪念的是哪一历史事件?(2分)
(2)材料二中“大屠杀”的“遇难者”是些什么人,它说明了这是一场反人道的暴行。(2分)
(3)材料三中“那场登陆战”有何重大意义?。(2分)
(4)对比以上材料,简述德日两国对待战争历史问题的态度有何不同?由此对两国分别产生什么影响?

社会主义建设是一个曲折复杂的探索过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共10分)
材料一:在战争结束的时候,俄国就像是一个被打得半死的人……而现在,谢天谢地,他居然能够拄着拐杖走动了……这个结果是什么呢?结果就是,把市场,实际上就等于把商品、货币、市场机制引进社会主义建设里面去。
——选自《大国崛起》解说词
材料二:建国初期,毛泽东感慨地说:“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制造。”
——选自人教版初中历史教材八年级下册
材料三:

材料四:在土地公有制基础上,把土地长期承包给各农户使用,农业集体生产变为分户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用农民们的话简单概括就是:“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的都是自己的。”
——选自高中历史教材必修二
请回答:
(1)材料一中俄国“能够拄着拐杖走动了”主要得益于1921年苏俄哪位领导人实行的什么政策?
(2)材料二反映了新中国初期工业发展的什么状况?为改变这种状况,我国采取了什么措施开始向工业化迈进?
(3)材料三中图一、图二分别反映了苏联和中国在社会主义探索中出现的严重失误。请问,这两次失误分别是什么?
(4)材料四反映的是我国农村实行的什么政策?
(5)依据上述材料,分析中苏两国社会主义的探索对中国今后的经济建设有哪些启示?

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某校九(1)班开展了“实行改革开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题探究活动,请你参与。
【重大抉择】
(1)中国共产党在新时代条件下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新的伟大革命。请根据提供的信息,完成空缺的部分(2分)

会议
重 大 决 定
召开
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战略决策
中共十二大召开
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中共十三大召开
提出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中共十四大召开
提出建立社会主义体制
中共十五大召开
确立邓小平理论为党的指导思想


【对内改革】
我国农民创造的责任制形式,使生产者在劳动和经营方面获得了相对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又把他们的责任、权利和权益紧密结合起来,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积极性,促进了中国农村经济的大发展。
(2)根据上述材料,指出我国农村实行了什么政策?简要分析这一政策在农村产生了什么影响?
【对外开放】

(3)请你准确地说出上述图片中字母所代表的经济特区的名称。并请你概括出经济特区的主要作用。
【学史明智】
(4)2015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一年,你认为中国共产党制定政策的出发点是什么?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