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变革是历史发展的永恒主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取消56个“衰败选区”的议会代表名额,30个小选区选举名额从2名减少到1名,并将空出的143个席位分配给新兴工业城市。(据英国1832年议会改革方案)
(1)结合所学知识评述材料一中议席分配的变化。
材料二

克里米亚战争不仅根本改变了欧洲的国际格局和力量对比,而且对英国国内政治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战争不仅给了英国国内的民主潮流和进一步改革以极大的促进,而且国内各政治派别在外交政策上的激烈争论,促使英国的自由主义事业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为1850年代末自由党的形成准备好了条件。(宋晓东《克里米亚战争与19世纪英国自由主义的发展》)
(2)据图4指出克里米亚战争的地域特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明克里米亚战争如何促进了俄国和英国的社会变革?
材料三 改革开放迈不开步子,不敢闯,说来说去就是怕资本主义的东西多了,走资本主义道路。要害是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判断的标准应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据《邓小平文选》第3卷)
(3)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材料三中邓小平观点的历史意义。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农奴制改革的影响 英国内战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邓小平理论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从16世纪开始,世界经济和贸易中心从地中海沿岸转移到北大西洋东岸(图一);从19世纪下半期开始,世界经济和贸易的中心从北大西洋东岸转移到了北大西洋西岸(图二)。

读图并回答下列问题:
(1)概括指出导致这两次世界经济格局发生变化的主要历史原因。(8分)
(2)运用经济常识,联系世界经济格局变化的原因和经济全球化趋势,说明怎样做才能加快我国经济的发展。(3分)

中国共产党自建党以来,据统计先后召开会议八百余次。这些会议整体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八十多年来艰辛而又光辉的历程。其中七届二中全会、八大、十一届三中全会在我国社会主义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请回答:
(1)分别指出上述三次会议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方面具有延续性的决策。作出这些决策的有利国际因素是什么?(8分)
(2)上述三次会议在指导党的建设方面先后提出了哪些方针?(3分)
(3)在开创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历程中,三次会议具有怎样的历史地位?(3分)

《光明日报》2004年12月31日报道,经过4年多的准备和建设总长约4 000公里的西气东输工程于12月30日全线正式商业运营。
请回答:
(1)汉唐时,对西部少数民族地区提供了哪些先进的技术支持?(7分)
(2)清朝中央政府为了维护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的稳定发展采取了哪些措施?(7分)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工业生产方面次序排列表

1860年
1870年
1880年
1900年
大不列颠
大不列颠
美国
美国
法国
美国
大不列颠
德国
美国
法国
德国
大不列颠
德国
德国
法国
法国


材料二主要城市人口变化表 (单位:千人)


1800年
1850年
1880年
1900年
纽约
64
692
1 912
3 437
伦敦
959
2 681
4 767
6 581
莫斯科
250
365
612
1 000
东京
800

1 050
1 600


材料三 1850~1900年工人工资的增长情况表 (1900年为100)


1850年
1860年
1870年
1880年
1890年
1900年
大不列颠
57
64
70
81
90
100
法国
59.5
63
69
74.5
89.5
100


——以上材料均选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请回答:
(1)说明两次工业革命给欧美带来的变化。(6分)
(2)以上变化造成了什么影响?(6分)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凡赋役之制有四:一日租,二日调,三日役,四曰杂徭。课户每丁租粟二石;其调随乡土所产绫绢絁各二丈,布加五分之……凡丁,岁役二旬,无事则收其庸,每日三尺;有事而加役者,旬有五日免其调,三旬则租调俱免。
——《旧唐书·食货志》
材料二今制度弛紊疆理隳坏,恣人相吞,无复畔(田界)限。富者兼地数万亩,贫者无容足之居……兼并之徒,居然受利,官取其一,私取其十,穑人(种由人)安得足食?公廪安得广储?
——《陆宣公奏议》
材料三富我多丁者,以宦、学、释、老得免,贫人无所入则丁存,故课免于上,而赋增于下,是以……乡居地著者百不四五。炎疾其弊,乃请为两税法,以一其制。
——《新唐书》
材料四(唐德宗)问:“百姓乐乎?”对日:“不乐!”上日:“今岁颇稔(丰收),何为不乐?”对曰:“诏令不信。前云两税之外悉无他徭,今非税而殊求者殆过于税……破产不能支,愁苦如此,何乐之有?每有诏书优恤,徒空文耳!”
——《资治通鉴》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出唐初的赋税制度有何特点?(3分)
(2)材料二、三反映出唐中期的什么突出问题?“炎疾其弊”所指为何?两税法的合理性何在?(5分)
(3)材料四反映出农民在实行两税法以后有什么不满?为什么会有这种结果?(4分)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