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好人”阿福,一位香港货柜车运输公司老板,一位徒步走中国为“中华骨髓库”募捐的志愿者,一位在地震灾区奋战3个月的志愿者,最后倒在了热心公益的路上。香港各大媒体高度评价了阿福的壮举,称赞他是“香港英雄”“港人之光”。
阅读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联系所学知识,评价阿福的行为。
(2)你参加过哪些公益活动?参加公益活动有什么意义?
(3)怎样用实际行动向阿福学习?
金色的九月,我们来到了新的学校,过起了新的生活──初中生活,我们几十位同学构建了新的班级。那么我们怎样才能创建一个优秀的班集体?
又是一年“两会”时,“两会”流行词聚焦了人民群众的期盼,传递了国家政府的决心。
【2013年两会流行词·中国梦】从十八大到到两会,“中国梦”的口号引起了中国媒体及民众的热议和不同解读,也成为新一届政府的流行语。
(1)本世纪头20年中华民族将要实现怎样的“中国梦”?
【2014年两会流行词·深化改革】2014年被称为中国全面深化改革的“元年”,“改革”是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最大的一个亮点,77次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出现。“改革是最大的红利”、“让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彰显政府决心。
(2)“让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最终目标是什么?为什么说“改革是最大的红利”?
【2015两会流行词·任性】政协新闻发言人吕新华在新闻发布会上说:“对待反腐问题,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没有分歧,是一致的...态度上,大家都很任性”;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时说:“大道至简,有权不可任性”;习近平指出,反腐要下大气力拔“烂树”、治“病树”、正“歪树”, 使“政治生态也山清水秀”。
(3)结合材料,从党和政府的角度谈谈怎样让“政治生态也山清水秀”?
2015年2月28日,前央视记者柴静的雾霾调查纪录片《穹顶之下》引发了全民对雾霾问题的关注和热烈讨论。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柴静自费百万拍雾霾纪录片,初衷是因为女儿未出世患肿瘤。雾霾容易诱发各种呼吸道、心血管等疾病。
(1)结合材料一,运用“珍爱和尊重生命”的知识,说一说“治霾”的合理性。
材料二:3月1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会见采访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的中外记者并回答记者提问。李克强表示政府要向雾霾等污染宣战,治理要抓住关键,今年的要害就是要严格执行新出台的《环境保护法》。
(2)根据材料二回答,新出台的《环境保护法》是由哪个国家机关修订通过?
材料三:人民群众翘首以盼能进一步落实治霾各方责任,消除百姓“心肺之患”,李克强指出环保等执法部门也要敢于担当,承担责任。 “治霾”这一个系统工程,也一定需要公民参与、社会协作。
(3)从公民参与的角度,指出公民在“治霾”中可以行使什么权利。政府应该为公民行使该权利提供哪些便利?
2015年2月28日这天是温州圆梦的日子,中央文明委在北京对温州等第四届全国文明城市进行授牌,连续14年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温州赢得了回报。
(1)这些年,温州精神文明建设稳步向前,温州市民为全国文明城市创建“蛮拼”的,身边不断传递出“正能量”。请运用所学知识为这些“正能量”“点赞”:
“正能量”(情景) |
点赞(理由) |
2014年173条公交线路乘坐人次达30023万,全市累计投放公共自行车23648辆、建成服务点776处。2014年AQI(空气质量)指标优良率达到82.2%。 |
① |
替子还债的老爹吴乃宜、温商谢岩斌千里还债、保安陈明德归还50万错汇款…他们用自己的行动铸造了这座城市的灵魂。 |
② |
以“红日亭”为代表的500余个免费伏茶点遍布城乡,夏熬凉茶,冬煮热粥,风雨无阻,多年如一日地把关爱传递给需要帮助的人们,点亮了城市文明之灯。 |
③ |
(2)一个城市的发展,需要的是市民的认同、自觉和主动。身为“全国文明城市”的一员,假如你遇到下列情境,请运用所学知识写出解决问题的正确做法和理由。
情景 |
做法及理由 |
浙江省第十四届大学生运动会将于2015年11月在温州大学举行,本次大运吉祥物为“鹿娃”。你的朋友要购买“鹿娃”的盗版纪念品。 |
④ |
你在上网时看到一个所谓“瑞安塘下发生酒驾暴力抗法”的帖子,安徽卫视公共频道未经核实以“温州女子醉驾被查与民警厮打”为标题进行传播,引发凤凰网等转载,给温州形象造成较大的负面影响。 |
⑤ |
材料一: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国家采取措施,预防未成年人沉迷网络。国家鼓励研究开发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网络产品,推广用于阻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的新技术。中小学校周围不得设置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
材料二:据有关部门检查发现,我国4000万未成年人网民中,“网瘾少年”约占10%,不良网络游戏是导致上网成瘾的重要原因,其次是一些网吧违规接纳未成年人浏览色情、暴力信息,甚至诱发犯罪。
结合《法律护我成长》的相关知识请回答:
(1)我国为什么要如此重视对未成年人的网络保护?
(2)材料二中的划线部分反映了哪种保护的缺失?对未成年人实施此保护的目的是什么?
(3)若材料二中的保护存在,是否意味着就能保证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如不能,请补充完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