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十九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世界舞台上,有三个国家异曲同工地演绎了自己的精彩。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一个农奴的反应:3月5日,一个伟大的日子。解放宣言!我在中午前后拿到了一份。阅读这份珍贵法案时,我无法表达自己的喜悦。在俄罗斯几千年的历史中,很少有文件能和它相媲美。我怀着尊敬和感激注视亚历山大二世的画像,向我十岁的儿子尽可能简单地解释这个宣言的本质,祝愿在他的心灵中能够永远刻上3月5日这个日子,以及解放者亚历山大二世的名字。我无法呆在家里,我要到街上走走。人们在这里或那里大声读着声明。我不断听到诸如“自由法令”和“自由”等词汇。
——《全球视野下的西方文明史》
材料二 亚历山大在俄国国务会议最后审查改革方案时说:“诸位会深信,凡能够维护地主利益的措施,都一一地做到了。”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课本
材料三 ……日本的新统治者致力于日本社会的转型,以获得同外国势力在政治和军事上的平等地位。……变革使日本成为东亚的政治、军事和经济强国……明治政府的首要目标是强化中央集权……
——杰里·齐格勒《新全球史》(第三版)下
材料四 宣言声明:南方的奴隶将得到解放,一旦北方联邦军队进入叛乱区,就解除他们的奴隶枷锁。于是,他将这场内战变成了一场解放奴隶的战争,从而得到了许多政治和军事上的优势。北方人的士气更加高涨,南方人的继续顽抗似乎已经是徒劳无益的了。这一宣言鼓励大批奴隶离开他们南方的主人,开创了北方军队征集黑人新兵的新局面。
——《全球视野下的西方文明史》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1861年改革的内容是什么? 依据材料说明这个农奴对此次改革怀有怎样的心情?
(2) 从材料二看出,1861年改革具有怎样的局限性?
(3)材料三中“变革”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为了实现材料三中的“首要目标”,日本政府采取了什么措施?
(4)根据材料四,写出这一“宣言”是指哪部文献?它是由谁颁布的?
(5)十九世纪六七十年代俄日美三国发生的事件对本国有什么相同的积极作用?对资本主义世界有什么共同的影响?
(6)上述三国的崛起之路对我国现代化建设有什么启示?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就一般而言,历史事件随着时光流逝而意义日减。鸦片战争则不然。它是中国历史的转折,提出了中国必须近代化的历史使命。中国的现代化一日未完成,鸦片战争的意义就一分不会减。”
——茅建海《天朝的崩溃》
材料二:“1840年以前是我们对人家不公正,1840年以后是人家对我们不公正。”
——蒋廷黻在《中国近代史》
材料三:“甲午战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在形式和内容两个方面带有近代意义的对外战争……。甲午一战,以三个战役为重心,但决战是在黄海海面上进行的。”
——陈旭麓《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
请回答:
(1)简析材料一中“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的转折”这句话的含义。(4分)
(2)结合所学知识论证材料二中两个“不公正”的含义。 (4分)
(3)结合所学知识,从中国近代化的角度,阐述甲午中日战争对中华民族的影响(4分)。
材料解析题:阅读记载某皇帝功过的四则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廿六年,皇帝尽并兼天下诸侯,黔首大安,立号为皇帝。
── 铜方升铭文
材料二分天下以为三十六郡,郡置守、尉、监。
──《史记》
材料三一法度衡石丈尺。
──《史记》
材料四烧来经书,涤除旧典,大发隶卒,兴役戍……
──《说文系传》
(1) 材料中的“皇帝”是谁?
(2) 依据材料分别概述该皇帝的功、过。
观察下列图
(1)图中人物是谁?生活在什么时期?是哪家学派的创始人?
(2)他还提出了哪些政治思想、教育观点?如果你想了解他的思想和言论,最好看哪一本书?
(3)右图人物的思想对后世产生怎样的影响?
阅读史料,回答问题
卫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
请回答:
(1)文中的“卫鞅”是谁?
(2)他变法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3)这次变革的历史意义如何?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总的来看,两次世界大战的原因,都是市场经济运行过程的矛盾和运行故障造成的……当关税战、倾销战、货币战和伴随商业角逐的外交战仍不足以达到预期目的时,个别国家很可能不惜军事冒险,因此战争不可避免。
——高德步《世界经济通史·下》
材料二 1945年5月9日晚,莫斯科烟花盛放,人们纵情高歌,庆祝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然而,就在人们欢庆胜利的激情犹酣之时,时任美国驻苏联使馆参赞乔治·凯南发出了一段惊人的论调:“人们在欢呼跳跃……他们以为战争结束了,而战争才刚刚开始。”
——《乔治·凯南:被误读的遏制政策之父》
材料三第十六届中国(重庆)国际投资暨全球采购会(简称“渝洽会”)2014年5月16日在重庆开幕。45个国家(地区)的637家跨国公司、近6000家企业参会。其中世界500强企业132家。本届渝洽会以“国际授资、全球贸易、内陆开放、区域合作”为主题。
——渝洽会官网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两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2分)
(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二中“刚刚开始”的“战争”是指什么?这一“战争”开始和结束的标志各是什么?(6分)
(3)材料三所述的“渝洽会”反映了当今世界的什么潮流?(2分)
(4)综上,为防止战争重演,你认为当今世界各国应推行怎样的对策。(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