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分析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这是一次人类从来没有经历过的最伟大的.进步的变革,是一个需要巨人而且产生了巨人——在思维能力.热情和性格方面,在多才多艺和知识渊博方面的巨人们的时代。
材料二  1640年革命和1789年革命,并不是英国和法国的革命,这是欧洲范围的革命,它们不仅是社会中某一阶级对旧制度的胜利,它们产生了欧洲社会的新政治制度……
材料三 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时代所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变革”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影响如何?
(2)材料二中的“1640年革命和1789年革命”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
(3)材料三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有什么重大影响?
(4)联系所学知识说明三则材料之间的关系。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资本原始积累的主要方式和特点 美国两次资产阶级革命的比较 《拿破仑法典》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90余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不断夺取革命、建设事业新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制造。”
——毛泽东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现象?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现象是通过哪一事件的完成而基本改变的?
材料二

图一表二安徽省凤阳县粮食生产三年跨三大步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图一中B点到C点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表二的这种变化直接得益于哪一政策?
材料三今天的中国,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极大增强,人民生活显著改善,国际地位空前提高。中国共产党革命与建设的成功经验、中国共产党取得的巨大执政成就,引起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中国道路”“中国故事”“中国奇迹”,成为国际舆论探讨的热门话题。
(3)材料三中的中国道路指什么?

唐太宗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封建帝王,对唐朝历史产生过重大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武德四年(621年)五月,秦王李世民率军攻入隋朝东都(洛阳),进城后看到富丽堂皇的宫殿,叹曰:“逞侈心,穷人欲,无亡得乎!”——《资治通鉴·唐纪五》
(1)依据材料一,概括李世民发出上述感慨的主要原因是什么?鉴于此,他即位后采取了哪些相应的措施。
材料二贞观二十一年(647年)四月,唐太宗嫌京城闷热,便在临潼骊山顶上修筑了翠微宫。三个月之后,又指责宫室小气,辱没了大唐威仪,便重修了玉华宫……位于东都的“洛阳宫”本是隋炀帝吃喝玩乐的地方,唐太宗遂接管过来,营造不已,公私劳费,整座工程,都是黄金白银乃至能工巧匠的生命堆起来的。
(2)与材料一相比,概括材料二中唐太宗统治政策发生了什么变化?
(3)如何看待唐太宗在历史上的地位?宋代欧阳修曾这样评价道:“盛哉,太宗之烈也!其除隋之乱,比迹汤、武;致治之美,庶几成、康。”……“其(唐太宗)牵于多爱,复立浮图,好大喜功,勤兵于远,此中材庸主之所常为。”欧阳修的评价是否自相矛盾?结合上述材料,说明理由。

(12分)综合探究:政治思想文化领域的活动是人类社会生活的核心内容之一,探究中外政治思想文化发展的进程和重要内容,有助于我们进一步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情况。
【思想篇】

图一孟子 老子墨子图二 但丁
⑴图一、图二分别让你能联想到哪些重大的思想运动?
【政治篇】

图三秦朝政治制度示意图图四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权力示意图
⑵根据图三指出秦朝的政治制度是什么?根据图四,说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建立了什么政治体制?
【改革篇】
材料一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倾邻国而雄诸侯。……至于始皇,遂并天下。
——《汉书·食货志上》
材料二如果说从平城到洛阳的北魏是汉化先行者,那么西魏、北周就是追随者。……北周政权,折射出中华民族历史重新走向全国统一的曙光。……隋朝的统一,建立在魏晋南北朝民族大融合的基础之上。——《简明中国史读本》
材料三 1883年,日本人在东京的鹿鸣馆仿照西方国家的生活方式进行活动。

⑶据材料一,归纳“商君”改革的两项措施。据材料二,隋朝统一的基础是什么?比较材料一、二,两次改革的历史作用有何相同之处?
⑷材料三现象的出现,源于日本19世纪中期的哪一改革?反映了哪一改革措施?

鸦片战争的失败,惊醒了国人“天朝上国”的魔幻,一些爱国的知识分子奔走呼号,探索救国救亡的道路,形成了近代思想解放的潮流。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制,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即款之后,是宜师夷长技以制夷。夷之长技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
————魏源《海国图志》
材料二 辛亥革命是20世纪中国发生的第一次历史性巨变,它不仅结束了中国传统的封建君主旧制度,而且带来了现代的共和民主新制度;也开辟了现代民族国家的历史新纪元。
不管你支持还是反对辛亥革命,它已经发生了,并且已经造成了推翻清政府、终结中国的君主制度的事实。辛亥革命后尽管出现反复,但它确立的共和、民主和富强的发展方向没有改变,也不可逆转。
——摘编自《近代史研究》(2011年第4期)中的《“辛亥革命与近代中国”笔谈》
材料三 所谓立宪(君主立宪)政体,所谓国民政治,果能实现与否,纯然以多数国民能否对于政治,自觉(觉醒)其居于主人的主动的地位为唯一根本之条件。……是以立宪政治而不出于多数国民之自觉,多数国民之自动,惟日仰望善良政府,贤人政治,其卑屈陋劣,与奴隶之希冀主恩,小民之希冀圣君贤相施行仁政,无以异也。
——陈独秀《吾人最后之觉醒》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哪一运动践行了魏源的这一核心思想?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孙中山为使中国走上“共和、民主和富强“的发展道路提出了什么核心思想?
(3)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陈独秀认为实现国家富强的关键是什么?为此,他在新文化运动中打出了怎样的旗号?
(4)结合上述材料,概述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是什么?并谈谈思想解放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6分)史实与推论:科学全面地解读史料,可以得出正确的历史推论。请对下面表格中的推论作出判断。


史料
推论
正确与否
(1)
“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董仲舒
材料中的言论适应了当时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

(2)
“前代选用,皆州郡察举……至于齐隋,不胜其弊……。自隋罢外选,招天下之人,聚于京师春还秋住,乌聚云合”
——唐玄宗
材料描述的是科举制创立的背景和时代。

(3)
“1895年后,李鸿章伤感地反省,说:“我办了一辈子的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
——梁启超《李鸿章传》
材料中李鸿章如此“伤感”的原因是甲午战争失败,洋务运动破产。

(4)
“日本轮船得驶入下开各口……从湖北省宜昌溯长江以至四川省重庆;从上海驶进吴淞江及运河以至苏州府、杭州府。”
——《马关条约》
材料表明列强对华经济侵略的方式发生了根本变化。

(5)
“自然界的美,大部分是由选择作用所致”。
——达尔文
否定了神学创世说,是生物学发展史上的一次革命,对中国的维新变法思想也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6)
“美国在世界上处于领导地位。……凯撒、成吉思汗、路易十四、拿破仑或其他任何一个伟大的领袖所担负的责任,都不能同美国总统今天所担负的责任相比拟。”
——1945年4月16日杜鲁门总统的谈话
材料表明的是杜鲁门主义,它是冷战开始的标志。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