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为了测定氢氧化钠和碳酸钠固体混合物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甲、乙两位同学分别设计了如下的实验方案:
(I)甲同学的方案是:将mg样品溶解,加过量氯化钡溶液,过滤、洗涤、烘干,称得固体ng。
(1)混合物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为(用m、n表示)          ,甲同学洗涤沉淀的具体操作是                                                  
(2)Ca2+、Ba2+都可以使CO32-沉淀完全,但使用氯化钡溶液比氯化钙溶液所得的结果具有更高的精确度,原因是:①                                   ;
                     
(Ⅱ)乙同学的方案如图所示:

(1)根据乙同学的实验装置图分析,在每次实验中,完成测定过程至少要进行   次称量操作。按照该同学的方案进行测定,结果与实际情况存在较大的误差,你认为主要原因可能是(任写两个):
                                                            
                                                            
(2)乙同学的方案的装置中存在一定的缺陷,请你提出改进的方法(简单叙述做法,不必画图):                                                   

科目 化学   题型 填空题   难度 较难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自然界里氮的固定途径之一是在闪电的作用下,N2与O2反应生成NO。
(1)在不同温度下,反应N2(g)+O2(g)2NO(g) DH=a kJ·mol1的平衡常数K如下表:

温度/℃
1538
1760
2404
平衡常数K
0.86×104
2.6×104
64×104

该反应的△H0(填“>”、“=”或“<”)。
(2)2404℃时,在容积为1.0L的密闭容器中通入2.6mol N2和2.6mol O2,计算反应:
N2(g)+O2(g)2NO(g)达到平衡时N2的浓度为。(此温度下不考虑O2与NO的反应。计算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3)科学家一直致力于研究常温常压下“人工固氮”的新方法。曾有实验报道:在常温、常压光照条件下,N2在催化剂(掺有少量Fe2O3的TiO2)表面与水发生反应,生成的主要产物为NH3。相应的热化学方程式如下:
2N2(g)+6H2O(1)=4NH3 (g)+3O2(g)DH=+1530kJ·mol1
则氨催化氧化反应4NH3(g)+5O2(g)=4NO(g)+6H2O(1)的反应热DH。(用含a的代数式表示)

在一定条件下,可逆反应:mA+nBpC达到平衡,若:
(1)A、B、C都是气体,减少压强,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则m+n和p的关系是
(2)A、C是气体,增加B的量,平衡不移动,则B为态。
(3)A、C是气体,而且m+n=p,增大压强可使平衡发生移动,则平衡移动的方向是
(4)加热后,可使C的质量增加,则正反应是反应(放热或吸热)

某烃A与Br2发生加成反应,生成二溴衍生物B;用加热的NaOH乙醇溶液处理B得到化合物C;经测试知C的分子中含有两个双键,分子式为;将C催化加氢生成环戊烷。试写出A、B、C的结构简式。
A.B.C.

A和B两种物质的分子式都是C7H8O,它们都能跟金属钠反应放出氢气。A不溶于NaOH溶液,而B能溶于NaOH溶液。B能使适量溴水褪色,并产生白色沉淀,A不能。B苯环上的一溴代物有两种结构。
(1)写出A和B的结构简式。
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B与NaOH溶液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某烃类化合物A的质谱图表明其相对分子质量为84,红外光谱表明分子中含有碳碳双键,核磁共振氢谱表明分子中只有一种类型的氢。
(1)A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A中的碳原子是否都处于同一平面?____________(填“是”或“不是”);
(3)在下图中,D1、D2互为同分异构体,E1、E2互为同分异构体。

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的化学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E2的结构简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④、⑥的反应类型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