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史记》卷五七《周勃世家》:周亚夫为丞相,窦太后欲封王信为侯,景帝犹疑不决说:“请得与丞相议之”。《史记》卷一百七《武安侯列传》:田蚡于武帝时为丞相,“入奏坐语移日,所言皆听”。
材料二: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划,于事稳便,方可奏行。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且日断十事,五条不中,中者信善,其如不中者何?以日继月,乃至累年,乖谬既多,不亡何待!
――摘自《贞观政要・政》
材料三:“罢丞相不设,析中书省政归六部,以尚书任天下事,侍郎贰(副)之,而殿阁大学士只备顾问。帝方自操权柄,学士鲜所参决。”
――引自某史书《职官志》
请回答:
(1)从材料一可知丞相的政治地位怎样?
(2)唐太宗在丞相作用上的看法如何?他又是怎样做的?
(3)根据材料三划线部分推知这是哪一朝代官制的变化?材料中的“帝自操权柄”是什么意思?“帝”指的是谁?
(4)从三段材料中皇帝对宰相(丞相)态度的变化,你能看出古代中国政治发展的什么趋势?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工人革命的第一步就是使无产阶级上升为统治阶级,争得民主。”让统治阶级在共产主义革命面前发抖吧。无产者在这个革命中失去的只是锁链。他们获得的将是整个世界。”
——《共产党宣言》
材料二虽然直到1917年俄国革命,社会主义者没有赢得任何政府的控制权,但是他们的批评,连同保守者和自由主义者一起,在说服政府革除早期工业化的弊端,为工人阶级提供保障方面起了巨大作用。……1832年伊始,一系列法案扩大了男性公民选举权,财产资格的限制大大降低,这最终实现男性公民的普选权铺平了道路。……19世纪80年代,德国在奥托·冯·俾斯麦的领导下,引入医疗保险、失业补偿金与养老金,为劳动大众提供社会保障。
——【美】态里·本特利赫伯特·齐格勒《新全球通史——文明的传承与交流》
材料三本本主义的社会科学研究法也同样是最危险的,甚至可能走上反革命的道路……我们说马克思主义是对的,决不是因为马克思这个人是什么“先哲”,而是因为他的理论,在我们的实践中,在我们的斗争中,证明了是对的。
——毛泽东《反对本本主义》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工人革命”的目的。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马克思提出这一理论的经济和思想基础。
(2)据材料二,概括“工人运动”对西方资本主义发展的客观作用。说明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之间的关系。
(3)据材料三,归纳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的看法。结合20世纪20年代中国革命的史实,说明这一主张在思想和实践方面的主要表现。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从前皇帝自称为天子,如果有人说皇帝是强盗,可以打倒,别人一定把他看作疯子。孙中山就曾经是一个被人家看作是疯子的人,相反在辛亥革命以后,如果有人想做皇帝或者拥护别人做皇帝,一定也被看作疯子。
——《吴玉章文集》
材料二民国建立后,……引发了以传统政治为基础的旧有伦理与价值体系的松动,男人剪辫子、女人放足、青年离家、自由恋爱、神位被黜、洋货畅销、西学昌盛……这些社会生活的表征,实际反映的是传统价值观念,开始失去在社会中的正统地位。
——张岂之《中国历史·晚清民国卷》
材料三(赵秀才和假洋鬼子)他们想了又想,才想出静修庵里有一块“皇帝万岁万万岁”的龙牌,是应该赶紧革掉的,于是又立刻同到庵里去革命。……知县大老爷还是原官,不过改称了什么,而且举人老爷也做了什么官。这些名目未庄人都说不明白。带兵的也还是先前的老把总。
——鲁迅《阿Q正传》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孙中山曾被看作“疯子”的主要原因。这说明什么问题?
(2)如果说“辛亥革命是一次成功的革命”,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概述辛亥革命的成功之处。
(3)如果说“辛亥革命是一次失败的革命”,我们可以使用哪则材料来证明?说明理由。
(4)据材料三,指出辛亥革命在当时的主要表现。把材料三引入历史研究应注意什么?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康熙元年)令滨海民悉徒内地五十里,以绝接济台湾之患。于是麾兵拆界,期三日尽夷其地,空其人。……自有粤东以来,生灵之祸,莫惨于此。
——【清】屈大均《广东新语》
材料二(康熙五十五年下诏)海外有吕宋、葛喇巴等处,常留汉人,自明以来有之,此即海贼之薮也……东洋可使贸易,若南洋,商船不可令往。
——《清圣祖实录》
材料三南洋未禁之先,闽广家给户足,游手无赖亦为欲富所驱,尽入番岛,鲜有在家饥寒窃劫为非之患。即禁之后,百货不通,民生自蹙(窘迫)。居者苦艺能之无用,行者叹致远之无方,故有以四五千斤所造之洋艘,系维朽蠹于断港荒岸之间……但能使沿海居民,富者贫,贫者困,驱工商为游手,驱游手为盗贼耳。
——【清】蓝鼎元《论南洋事宜书》
请回答:
(l)据材料一,归纳康熙帝实行“海禁”政策的原因和影响。
(2)据材料二,归纳康熙帝实行“海禁”的主要目的。这里的“海禁”与材料一中的“海禁”有什么不同?
(3)据材料三,指出“开海”的积极影响。结合所学如识,归纳“海禁”对中国社会长远发展产生的消极影响。
(4)综合上述材料,由“开海”与“海禁”的反复,指出清朝统治者政治决策上的根本出发点。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895~1898年清政府向俄、法、英、德的借款 |
|||
借款时间 |
借款对象 |
借款额(白银) |
借款附带条件 |
1895.7 |
俄、法 |
9896.8万余两 |
1.同意以海关税款为抵押 2.允许俄法参与海关管理 |
1896.3 |
英、德 |
9762.2 万余两 |
不准改变由英国人控制中国海关管理权的现状 |
1898.2 |
英、德 |
1.127 7亿余两 |
1.以海关关税为担保 2.以内地的税收(厘金)每年五百万两作抵押 3.由外国人控制海关征收 |
材料二《时局图》是近代爱国者谢缵泰所作,在香港发表,图中“不言而喻,一目了然”的对联,生动形象地揭露了清政府的腐败和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侵略。
材料三据统计,自1989年至2001年,中国累计批准外商投资企业37万多家,利用外资金额3 814亿美元。引进技术和成套设备、关键设备42 000项,总金额1 283亿美元。目前,世界著名的500强大型跨国公司已有约400家在华投资。2002年,我国成为全球最大的招商引资国家。
——高中历史教材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政府大借外债的危害。
(2)谢缵泰是在怎样的历史背景下创作出这幅漫画的?这幅漫画反映了列强侵华在政治上采取什么方式?结合材料一概括帝国主义侵华方式的变化。
(3)依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改革开放后“招商引资”对我国有何影响?
(4)甲午战争以后,清政府向列强大借外债,同今天资本主义国家贷款给我们,这二者有何不同?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中国的近代企业
时间 |
类别 |
厂矿数 |
资本额(千元) |
占总资本额的百分比 |
甲午战争前 |
商办 |
53 |
4 704 |
22.4z |
官督商办、宦办 |
19 |
16 208 |
77.6% |
|
甲午战争后 |
商办 |
63 |
12 465 |
70% |
官督商办、官办 |
18 |
5 345 |
30% |
材料二据统计,19世纪末,华商在上海创办了六家丝厂,资本总额120万元;而同一时期,法国商人在上海开办的宝昌丝厂一家就有资本110万元,接近上海六家华商丝厂资本的总和。
材料三 19世纪90年代初,天津武举李福明办有一家机器面粉厂,因不满官府衙门的勒索到官府讲理,结果被以“私设磨房”、“哄闹官署”等罪名,“交刑部照例治罪”,他的机器磨房也因此被迫关闭。
请回答:
(1)材料一不同时期中国近代企业的变化说明了什么问题?产生了什么影响?
(2)材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不包括
A.外国侵略的加剧,促使自然经济的进一步解体
B.爱国工商人士发出“实业救国”呼声的促进
C.中国社会政治制度发生了有利于民族资产阶级的变化
D.清政府允许民间设厂政策的鼓舞
(3)从材料二、三可以看出,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发展存在哪些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