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文段回答问题
先公(指欧阳修)四岁而孤,家贫无资。太夫人以荻(与芦苇相似的草本植物)画地,教以书字。多诵古人篇章。使学为诗。及其稍长,而家无书读,就闾里(街坊)士人家借而读之,或因而抄录。抄录未毕,已能诵其书,以至昼夜忘寝食,唯读书是务。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 选出下列划横线字解释有误的一项:( )
A.以荻画地以:用 | B.教以书字书:写 |
C.使学为诗为:作为 | D.及其稍长及:等到 |
欧阳公“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的最根本原因是:( )
A.欧阳修聪明过人 | B.太夫人教子有方 |
C.闾里士人家慷慨借书 | D.欧阳修刻苦攻读 |
将下列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多诵古人篇章。
⑵唯读书是务。
王羲之尝诣门生家,见棐几①滑净,因书之,真草②相半。后为其父误刮去之,门生惊懊者累日。又尝在蕺山③见一老姥④,持六角竹扇卖之。羲之书其扇,各为五字。姥初有愠色。因谓姥曰:“但言是王右军⑤书,以求百钱邪。”姥如其言,人竞买之。他日,姥又持扇来,羲之笑而不答。其书为世所重⑥,皆此类也。(选自《晋书•王羲之传》)
[注释]①棐(fěi)几:用榧木做的几案。棐,通“榧”,木名。②真草:楷书、草书。③蕺(jí)山:山名,在今浙江绍兴。④老姥(mǔ):老年妇女。⑤王右军:指王羲之。⑥重:看重,推崇。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
①王羲之尝诣门生家()②姥初有愠色()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但言是王右军书,以求百钱邪。从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王羲之的书法“为世所重”?请简要概括。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鯈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选自《庄子•秋水》)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
① 是鱼之乐也 ()② 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在这场庄子与惠子的辩论中,你欣赏谁?为什么?
马说 韩愈( 11分 )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祇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解释划线的词语。
故虽有名马:()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策之不以其道:() 执策而临之:()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本文的中心论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全文的主旨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采用“托物寓意”的写法。本文的“千里马”、“伯乐”、“食马者”各有喻指:
“千里马”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伯乐”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食马者”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邹忌修八尺有余,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公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议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
(1)朝服衣冠(2)孰视之(3) 王之蔽甚矣(4)时时而间进将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2)能谤议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仔细阅读课文,用文中语句填空。
最能表现齐王纳谏诚意的语句是,邹忌讽谏,齐王纳谏取得成效的语句是。 劝谏是一门艺术,曹刿用“取信于民”劝谏鲁庄公,打赢了“长勺之战”;魏征以“载舟覆舟”劝谏唐太宗,实现了“贞观之治”。因为要迎接中考,班主任取消了本班的音乐、美术等课程,为了让班主任恢复你们的这些课程,你准备怎样说服他(她)?
送东阳马生序(节选)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
①录毕,走送之()②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
③益慕圣贤之道()④腰白玉之环()翻译下面句子。
①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②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结合全文,说说作者最终能够学业有成的三条理由(各用四个字概括)。
①②③你觉得“先达”对弟子“未尝稍降辞色”的态度可取吗?为什么?
你从作者身上得到哪些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