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9月7日上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作重要演讲。 习近平提出,中国和中亚国家可以用创新的合作模式,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以点带面,从线到片,逐步形成区域大合作。
丝绸之路经济带,是在古丝绸之路概念基础上形成的一个新的经济发展区域,东边牵着亚太经济圈,西边系着发达的欧洲经济圈,被认为是“世界上最长、最具有发展潜力的经济大走廊”。
(1)丝绸之路经济带是古丝绸之路基础上形成的发展区域。古丝绸之路的形成与哪一历史事件有关?古丝绸之路被称为是东西方贸易往来的重要通道和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请各举一例史实加以证明。
(3)习主席“丝绸之路经济带”概念的提出,体现了我国哪项基本国策?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共同建设有什么现实意义?
材料 从中外历史的进程来看,19世纪中期具有重要的地位。那是一个风起云涌的时代。“工程师”、“资本主义”、“ 工人阶级”、“民族反抗”、“ 自强”等词汇的出现和频繁使用就是最好的证明。
1851年,英国全国1800万人口中,大部分都在城市工作和生活,城市人口占52%。这一年,英国10万以上的城市有10个,其中,首都伦敦的人口达到230万。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材料中英国人口 “大部分都在城市工作和生活”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该原因使社会面貌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分别从“资本主义”、“ 工人阶级”、“民族反抗”三方面,举出这一时期世界的重大历史事件各一例。并分别说明其历史作用。
(3)19世纪中期英国科学家达尔文出版的科学巨著是什么?这部著作在当时起了什么作用?
(4)归纳19世纪60年代资本主义发展的阶段特征。
材料一著名长城学者罗哲文指出:关于长城的功用,过去一直被认为是防御扰掠的,目的在于封闭。然而,长城还曾有保护通讯和商旅往来的对外开放功用。从秦朝开始,长城和烽燧(即烽火台,是古代报警系统,如有敌情,白天燃烟,夜晚放火,是古代传递军事信息最快最有效的方法。)是保证域内交通大道畅通的重要条件。汉代打通了西域的交通大道,长城烽燧正是沿此道修筑。使节往来,商旅往还都是走的这条大道。长城成为保护‘丝绸之路’的屏障。————选自人教版八上《历史与社会》
材料二 1500年以前的历史实质上是欧亚大陆的历史。一条“丝绸之路”把欧亚非三大洲联系在一起,在这条商路上奔波的商人中间,有不少阿拉伯人,他们把中国古代文明辗转传入西亚和欧洲等地,也给中国带来了阿拉伯的天文学和医学知识,以及伊斯兰文化。他们在不同的文明之间搭起文化交流的桥梁,促进了这些地区经济和文化的发展。
材料三欧洲人能够多在15世纪末开辟新的航路,是由许多因素促成的。西班牙和葡萄牙已经能够制造适合远航的大船,并从意大利人那里学到了大量航海知识。葡萄牙国王拥有一批来自各国的海员。古希腊人托勒密的地圆说逐渐被人们接受。西班牙和葡萄牙的国王希望能够从东方直接获得金银、香料等商品,对远洋事业很支持。15世纪时,东西方传统的陆路商路被阻断。哥伦布等航海家具有探险精神,以及超人的意志和智慧。————选自人教版八下《历史与社会》
(1)依据材料一,归纳长城的功用。
(2)说出材料二中阿拉伯人在东西方文明交流中的史实。
(3)依据材料三,概括新航路开辟的原因。
(4)综上所述,东西方文明交流过程中,具备的共同条件有哪些?
政治思想文化领域的活动是人类社会生活的核心内容之一。根据下面提示信息,回答相关问题。
(1)分别说出图一、图三相关的重大历史事件。
(2)图二、图四政治制度确立的历史意义分别是什么?
(3)分别简述图一、图二之间,图三、图四之间的联系。
从专制到民主、从人治到法治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们的政治制度不是从我们邻人的制度中模仿而来的,我们的制度是别人的模范……我们的制度之所以称为民主政治,因为政权是在全体公民手中,而不是在少数人手中。解决私人争执的时候,每个人在法律上都是平等的……
——伯里克利
材料二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凡未经议会准许,借口国王特权,为国王而征收,或供国王使用而征收金钱,超出议会准许之时限或方式者,皆为非法。
材料三
任务一、梳理知识
(1)材料一中“我们的政治制度”开启了西方民主政治的先河。请据材料一指出这一制度民主性的表现。
(2)材料二的内容出自哪部文献?其核心思想是什么?该文献的颁布使该国的政体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材料三中A处是:, B处是:。 (2分)
(4)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确立的政体及确立这一政体的法律文件。
任务二、解决问题
(5)西方民主政治从产生起就存在局限性,请列举两例史实加以说明。
任务三:思考感悟
(6)完成以上探究后你有什么思考与感悟?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什么力量迫使他们搞改革呢?这就是把俄国拖上资本主义道路的经济发展的力量。地主农奴不能阻挠俄国同欧洲商品交易的增长,不能保持住旧的崩溃的经济形态,如克里木战争显示出农奴制俄国的腐败和无能。解放以前,农民的“叛乱”每十年都要高涨一次。这使头号大地主亚历山大二世也不得不承认,从上面解放比等待从下面推翻要好些。
——列宁《“农民改革”和无产阶级农民改革》
材料二1831年的一天,在美国南方城市新奥尔良的奴隶拍卖市场上,奴隶主们正用皮鞭毒打黑奴,还用烧红的铁条烙他们,一位北方来的年轻水手看到眼前的悲惨景象,愤怒地说:“太可耻了!等有了机会,我一定要把这奴隶制度彻底打垮!”1861年他当上了美国总统,实现了这个伟大的抱负。
材料三 1868年4月,日本天皇率领群臣宣读“五条誓文”,决心励精图治,锐意改革。……改革的动力是西化。……英国模式自然作为铁路、电信、公共建筑和市政工程、纺织工业以及许多商业方面的模范;法国模式用来改革法制、军事;大学归功于美国。
——《资本的年代》
(1)上述三则材料分别反映了哪些重要历史事件?试着给它们拟定一个合适的主题。
(2)从材料一归纳出俄国实行农奴制改革的原因。(至少写两点,不得照抄原文)
(3)材料二中“北方来的年轻水手”是谁?他为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扫清什么障碍?他最大的功绩是什么?
(4)依据材料三,分析日本社会改革取得成功的主要原因。
(5)俄日通过改革方式到过渡到资本主义社会,而美国通过战争扫清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有人说改革好,有人说战争好,你认为评价历史事件的标准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