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东北亚地区的和平与发展符合时代的主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甲午)战争的结果使日本一跃而为新兴的军事强国,挤进了帝国主义的行列,构成对朝鲜和中国安全的威胁,进而纵横捭阖,与西方强国争权夺利。
日本对于三国干涉还辽,强迫它交出已到手的赃物,引为奇耻大辱,认定日、俄为争夺朝鲜和中国东北迟早必出一战。1904年2月,日、俄双方相互宣战。
――摘编自丁铭楠等《帝国主义侵华史》
材料二  1905年,日、俄签订《朴茨茅斯和约》。其主要内容有:俄国承认日本在朝鲜的政治、军事、经济的绝对利益;俄国自中国东北搬兵,除辽东半岛外,东北的一切地方均交还中国;俄国将辽东半岛的租借权、南满铁路及有关特权均无偿转让给日本。
――摘编自赵建民《日本通史》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甲午战争前日本利用什么机会出兵朝鲜;说明甲午战争后日俄矛盾日趋尖锐以致引发战争的原因;分别归纳这两次战争对东北亚地区政治格局的影响。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中日邦交正常化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南京与中国近现代历史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它既见证了近代中国饱受劫难,又体现了近代中国奋进求索。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
《南京条约》的签定现场
2、
3333
材料二这场战争,自西方人1514年到中国起,是他们积325年窥探之后的一逞。炮声震动了中国,也震撼了亚洲。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英国兵轮鼓浪而来,由沿海入长江,撞倒了堡垒一壁。……结果是“华夷抗礼静海寺,俨然白犬丹鸡盟”,随后,“夷人中流鼓掌去,三月长江断行旅”。鸦片战争不仅是英国对中国的胜利,而且是先进的西方对古老东方的胜利。——陈旭麓《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
材料三也有另一种见解,把现代化作为自科学革命以来人类急剧变动的过程的总称,它不仅包括经济领域,也包括人类在政治发展、社会动员、心理适应和知识增长方面的急剧变化,它更重视社会制度与经济发展的关系。这派理论还特别提出“现代性”(mot).ernity)和“传统”(trA.D.ition)两个概念,来对现代化过程进行对比分析。传统代表前工业社会的特征,现代性代表现代社会的特征。现代社会的特征包括如下方面:(1)民主化,(2)法制化,(3)工业化,(4)均富化……。
——张海鹏《现代化的研究视角与近代中国现代化的历史进程》
请回答:
(1)分别指出图一、图二、图三所反映的重大历史事件在民主革命进程中的地位。(3分)
(2)材料二中“界碑”、“先进的西方对古老东方的胜利”的含义分别是什么?(4分)
(3)根据材料三中关于现代社会特征的分析,结合所学知识扼要指出辛亥革命在四个方面的具体表现。(4分)
(4)概括指出辛亥革命没有解决的根本问题是什么? 图二所反映的历史事件的教训是什么?(4分)

近代以来,先进的中国人站在时代前列,探求救国救民的真理,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现代化)进程。请回答下列问题。
(1)19世纪90年代,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提出哪些政治主张?(2分)
(2)20世纪初,陈独秀等人发起的新文化运动对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产生了怎样的影响?(6分)
(3)20世纪20年代末到90年代,中国共产党人业已形成的两项重大的思想理论成果是什么?(2分)概括指出它们主要解决了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中的哪些重大问题?(6分)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我不能同意你说的每一个字,但是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 ——伏尔泰
材料二“一个公民的政治自由是一种心境的平安状态。这种心境的平安状态是从人人都认为他本人是安全的这个看法产生的。要享有这种自由,就必须建立一种政府。在它的统治下一个公民不惧怕另一个公民。” ——孟德斯鸿《论法的精神》
材料三“人由于社会契约而失去的是他的自然的自由和他试图取得的每一件事物的无限制的权利;而他得到的是公民自由和他全部财产的所有权。……在国家里没有什么基本上不能废除,社会契约本身也不例外,因为假如所有公民一致同意破坏契约,无疑地这将是合法的破坏。”
——卢梭《论法的精神》
材料四“当立法权和行政权集中在同一个人或同一个机关之手,自由便不复存在了;因为人们将害怕这个国王或议会制定暴虐的法律,并暴虐地执行这些法律。如果司法权不同立法权和行政权分立,自由也就不存在了……如果司法权同行政权合二为一,法官便将握有压迫者的力量。”
——孟德斯鸡《论法的精神》
(1)材料一的内容是否矛盾?为什么?(3分)
(2)材料二中的“公民”的含义是什么?(2分)你对材料二中的“政治自由”有什么看法?(2分)
(3)你怎样理解“社会契约”? (2分)材料三有哪些不足?(2分)
(4)材料四提出的是什么政体?核心是什么?有何积极意义?(2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6世纪末来华的耶稣会教士利玛窦在一封信中说:“中国人非常博学,医学、自然科学、数学、天文学都十分精通。他们以不同于我们西方人的方法正确地计算日食、月食。”
材料二 由于历史的巧合,近代科学在欧洲崛起与耶稣会传教团在中国的活动大体同时,因而近代科学几乎马上与中国传统科学相接触。
——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
材料三 董仲舒是有汉一代最有影响的思想家,在当时就享有“群儒之首”的声誉,在中国文化史上,也占有重要地位。……董仲舒学说的消极影响也是严重的……我们民族性格中的封闭自我,盲目自足,因循守旧,不思奋进等等劣根性,都与之直接相关。
——冯天瑜等著《中国文化史》
材料四 中国人在科学实验发明上的确非常伟大。问题是:它为什么没有继续上升到理论,构筑起其理论体系,或如西方那样,发展出现代科学。
——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
(1)从医学、数学、天文学三方面各举一例证明利玛窦的结论。
(2)“近代科学在欧洲崛起”的标志是什么?其主要条件有哪些?
(3)董仲舒为什么能在中国文化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4) 结合材料三,从思想文化方面回答材料四中李约瑟的“问题”。

追求民主,反对专制是人类历史发展的主流,是当今世界的进步,但在整个人类历史发展的不同时期,专制独裁占据着统治地位。随社会的发展,民主科学逐渐地走上了历史的舞台,成为人们追求的目标。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古代希腊的民主与今天西方的民主不能完全相提并论。公民大会是建立在私有制基础上的奴隶制社会。
──许海山主编《欧洲历史》
材料三代议制是指公民通过选举代表组成代表机关,间接参政议政,讨论决定国家大事,行使国家权力的一种民主制度和组织形式。代议制的产生、发展,反映了社会分工日益专门化和国家事务日益复杂化的客观需要。在现代社会中,无论是哪一个统治阶级,只要实行民主政治,都普遍采取代议制的形式,只是具体方式有所不同。资本主义国家的代议机构是国家立法机关,独立行使立法权,并与其他两权即司法权和行政权相互制约与平衡。
请回答:
(1)中国封建社会占统治地位的政治制度是什么?其发展过程中主要蕴含哪两种矛盾?(4分)
(2)材料一中图一和图二体现的决策方式有何不同?图三和图四体现所在国家的政治制度分别是什么?
(3)图一中国古代和图四美国近代历史上的这两种政治模式在形式上有何共性?其本质上的区别是什么?
(4)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比较古希腊和近代西方的民主政治制度在民主形式上的不同。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