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列图文材料回答:

请回答:
(1)根据四幅图文材料,分别写出相对应的运动名称。
(2)在挽救危机方面,图2、图3反映的运动主张分别是什么?
(3)综合上述材料,请简要概括中国近代化的特点。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法治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托,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华盛顿有所为,美利坚民族得以独立;华盛顿有所不为,美利坚人民不受其害。——易中天
材料二:“一百多年前,一位伟大的美国人签署了《解放宣言》。这项很重要的法令像一盏希望的航灯出现在千百万黑人奴隶面前……”
——马丁•路德•金1963年8月的演说
材料三:第一条在权利方面,人们生来是而且始终是自由平等的……
第十七条财产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权利,……任何人的财产不得受到剥夺。
材料四: 农民和他们的地主之间存在着敌对情绪,不幸的是由于这种敌对情绪,发生了一些不服地主管束的事情。我深信,我们迟早会解决这个问题。我想,诸位是同意我的意见的,因而从上面解决要比由下面解决好得多。
——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二世
请回答:
(1)运用所学知识概括华盛顿有哪些“有所为”?
(2)材料二中,签署《解放宣言 》的美国总统是谁?《解放宣言 》的全称是什么?
(3)材料三反映了哪部法律性文件的内容?第十七条规定体现出它在维护谁的利益?
(4) 材料四中提到的“迟早会解决的问题”,材料反映出当时俄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什么问题?亚历山大二世是怎么解决的?

2014年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100周年,2015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暨中国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研究战争,反思战争,对于我们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人类的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为此某校九年级一班以“20世纪的战争”为主题分组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列问题。
(1)请完善下列表格。

名称
一战
二战
时间
1914—1918年
1939—1945年
交战双方
A和协约国
B和世界反法西斯联盟
转折性战役
凡尔登战役
C
性质
帝国主义战争
D
战后世界格局
E
两极格局


材料二:1942年1 月,中、苏、美、英等26国在华盛顿……宣言的签署,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正式形成……1945年2月,斯大林、罗斯福和丘吉尔举行战时第二次高级会议,这次会议实际上划分了战后世界的势力范围,战后出现了两级格局。
——摘编自川教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
材料三:2015年5月9日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俄罗斯红场阅兵
材料四:2015年9月3日是我国首个法定“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并举行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日阅兵式。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宣言”和“第二次高级会议”名称。
(3)根据材料三、四和所学知识,说说俄罗斯和中国举行盛大阅兵仪式的现实意义。

制度更新、科技进步和政策调整,都极大促进了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纵览世界巨变】
材料一:1688年的“光荣革命”,为英国的经济起飞和工业革命提供了一个有力的制度保证。
——《大国崛起•英国》
【横观各国调整】20世纪以来,苏俄、美国等通过政策调整,都促进了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材料三:“我们计划……用无产阶级国家直接下命令的办法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产品生产和分配。现实生活说明我们错了。”
——列宁
材料四:1933年底,著名经济学家凯恩斯在给美国总统罗斯福的信中写道:“如果您成功的话,新的和更大胆的方法在各处试行,而我们将以您就职的那一天作为新纪元的第一页。”
——《大国崛起•美国》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导致近代英国崛起的两大事件。
(2)19世纪60年代,一些国家为摆脱危机和解决内部矛盾,都废除了阻碍其经济发展的旧制度,产生了深远的历史影响,按要求完成下表。

废除旧制度
领导人
A
亚历山大二世
黑人奴隶制
B

(3)材料三中列宁为纠“错”而采取的措施是什么?
(4)结合所学知识写出材料四中“新的和更大胆的方法”的特点和核心措施。
【探究发展真谛】
(5)通过上述问题的探究,你认为给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带来哪些启示?

从20世纪初至20世纪40年代,人类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战争给人类带来的不仅是灾难,更多的则是教训。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应的问题。
【狼狈为奸】
材料一:如图所示

材料二:罗斯福在一次演讲中这样说:“昨天,1941年12月7日----一个遗臭万年的日子----美利坚合众国遭到了蓄谋已久的突然袭击”。
【同仇敌忾】
材料三:……(希特勒)侵犯俄国只是侵犯不列颠诸岛的前奏……因此俄国面临的危险也是我们和美国面临的危险。
——丘吉尔对德国侵略苏联发表的声明
【纪念胜利】
材料四:2015年5月9日,俄罗斯举行盛大阅兵仪式,庆祝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应邀出席了庆祝活动。今年中国也举行阅兵仪式,庆祝抗战胜利70周年。中俄分别举行纪念活动,其目的是希望人们牢记二战这一历史灾难。
(1)写出图一中两大敌对的帝国主义侵略集团的名称;图二反映的是二战前夕法西斯集团结成的邪恶轴心,写出其名称。
(2)材料二中“突然袭击”是指哪一重大历史事件?为了对付共同的敌人法西斯,中、苏、美、英等26国家采取了什么重大行动?
(3)面对共同的敌人,各国逐渐走向联合,举一例史实说明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各国是怎样在军事上互相配合的?
(4)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和苏联一度成为盟友,这主要是因为哪一国际性组织的成立?决定苏联在欧洲战结束后三个月内参加对日作战的是什么会议?

阅读下列一组材料:
材料一:
农民和他们的地主之间存在着敌对情绪,不幸的是由于这种敌对情绪,发生了一些不服地主管束的事情。我深信,我们迟早会解决这个问题。我想,诸位是同意我的意见的,因而从上面解决要比由下面解决好得多。
——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二世
材料二:
19世纪中期,工业革命的浪潮已经波及到俄国。不过,此时的俄国仍旧实行农奴制,农奴主们对使用机器并不热心。他们认为,买打谷机要花钱,坏了要修理,还要为它养马(最初的打谷机是马拉的),而农奴的劳动却可以一文不费。既然机器完成的工作农奴同样可以完成,为什么要花这份冤枉钱呢?——中华书局版《世界历史》
材料三:
1913——1925年俄国[苏俄(联)]粮食产量

项目年份
1913年
1921年
1923年
1925年
粮食产量(亿普特)
39.79
22.13
34.55
44.24

注:普特=16.8千克
——摘自《历史——经济成长历程》
材料四:
经过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实施国民经济五年计划……到20世纪30年代中期,苏联确立了新的经济体制。——摘自《历史——经济成长历程》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提到的“迟早会解决的问题”,亚历山大二世是怎么解决的?同一时期的日本也矛盾
重重,统治阶级为此进行的一场自上而下的变革名称是什么?
(2)材料二中提到的“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是什么?影响机器在俄国推广的原因是什么?
(3)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1913——1921年俄国(苏俄)粮食产量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1921——1925年俄国(苏俄)粮食产量呈上升趋势的主要的原因是什么?
(4)材料四中苏联确立的“新的经济体制”指的是什么?它确立的标志是什么?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