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启超在《辛丑条约》签订后所作的《中国四十年来大事记》中指出:“若夫吾人积愤于国耻,痛恨子和议,而以怨毒集于李之一身,其事同非无因,然苟易地以恩,当夫乙未(1895年)二三月,庚子八九月之交,使以论者处李鸿章之地位,则其所措置果能有以优胜于李乎!以此为罪,毋亦旁观笑骂派之徒快其舌而巳。”以下不符合粱启超意思的是( )
A.李鸿章在与列强交涉的过程中立场软弱,存在卖国行为 |
B.与李鸿章相关的不平等条约的签订责任主要在于清政府 |
C.攻击李鸿章的人,只不过是站在旁观者的立场上澈于义愤,“徒快其口舌而已” |
D.在处理不平等条约、维护国家主权的问题上,攻击者未必能比李鸿章做得更好 |
小李同学在上网查资料时找到了一幅欧洲人绘制的早期世界地图,同学们在推测此图绘制的最早时间时产生了下列四种意见,你认为正确的应是()
A.14世纪 | B.15世纪 |
C.16世纪 | D.17世纪 |
下列关于新中国外交情况的表述,错误的是()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开创中国外交新局面奠定了基础 |
B.日内瓦会议显示了中国在解决地区问题中的重要性 |
C.中国参加不结盟运动后,发挥了重要作用 |
D.中美关系正常化打破了中国的外交僵局 |
印刷媒介的出现,不仅密切了人与人之间的联系,也成为人们斗争的工具。中国近代史上,曾大力发挥宣传改良、为变法制造舆论作用的报刊是()
A.《时务报》 | B.《民报》 |
C.《新青年》 | D.《新华日报》 |
“共产党现时最主要的任务是有系统地有计划地尽可能在广大区域中准备农民的总暴动,工人阶级应时刻领导并参加总暴动”。在中共历史上作出上述决定的会议是()
A.1927年八七会议 | B.1935年的遵义会议 |
C.1935年的瓦窑堡会议 | D.1937年的洛川会议 |
认为“民权日益衰,为中国至弱之根源”,并主张把兴“民权”与发展国家教育,提高国民素质相结合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