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文言文:
陈瑄,字彦纯,合肥人。瑄少从大将军幕,以射雁见称。
永乐元年命瑄充总兵官,总督海运,输粟四十九万余石,饷北京及辽东。
宋礼既治会通河成,朝廷议罢海运,仍以瑄董漕运。议造浅船二千余艘,初运二百万石,浸至五百石,国用以饶。时江南漕舟抵淮安,率陆运过坝,逾淮达清河,劳费其钜。十三年,瑄用故老言,自淮安城西管家湖,凿渠二十里,为清江浦,导湖水入淮,筑四闸以时宣泄。又缘湖十里筑堤引舟,由是漕舟直达于河,省费不訾。其后复濬徐州至济宁河。又以吕梁洪险恶,于西别凿一渠,置二闸,蓄水通漕。又筑沛县刁阳湖、济宁南旺湖长堤,开泰州白塔河通大江。又筑高邮湖堤,于堤内凿渠四十里,避风涛之险。又自淮至临清,相水势置闸四十有七,作常盈仓四十区于淮上,及徐州、临清、通州皆置仓,便转输。虑漕舟胶浅,自淮至通州置舍五百六十八,舍置卒,导舟避浅。复缘河堤凿井树木,以便行人。凡所规画,精密宏远,身理漕河者三十年,举无遗策。
宣宗即位,命守淮安,督漕运如故。宣德四年言:“济宁以北,自长沟至枣林淤塞,计用十二万人疏濬,半月可成。”帝念瑄久劳,命尚书黄福往同经理。六年,瑄言:“岁运粮用军十二万人,频年劳苦。乞于苏、松诸郡及江西、浙江、湖广别佥民丁,又于军多卫所佥军,通为二十四万人,分番迭运。又江南之民,运粮赴临清、淮安、徐州,往返一年,失误农业,而湖广、江西、浙江及苏、松、安庆军士,每岁以空舟赴淮安载粮。若令江南民拔粮与附近卫所,官军运载至京,量给耗米及道里费,则军民交便。”帝命黄福及侍郎王佐议行之。更民运为兑运,自此始也。八年十月卒于官,年六十有九。追封平江侯,赠太保,谥恭襄。
初,瑄以濬河有德于民,民立祠清河县。正统中,命有司春秋致祭。
(节选自《明史·列传第四十一》,有删改)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其后复濬徐州至济宁河濬:通“浚”疏通 |
| B.相水势置闸四十有七相:省视,察看 |
| C.命尚书黄福往同经理经理:处理,料理 |
| D.往返一年,失误农业失误:疏忽 |
以下六句话分别编成四组,全部是陈瑄治理漕运的具体做法的一组是( )
①凿渠二十里,为清江浦,导湖水入淮 ②作常盈仓四十区于淮上 ③自淮至通州置舍五百六十八 ④缘湖十里筑堤引舟 ⑤更民运为兑运 ⑥濬河有德于民
| A.①③⑤ | B.②④⑥ | C.①②④ | D.③④⑥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为了节省漕运的费用,陈瑄采纳年高而见识广的人的建议,开凿了二十里长的清江浦,引湖水进入淮河,并修闸筑堤,从此,漕运船只可以直达黄河。 |
| B.陈瑄总督海运时,成效卓著;后来管理漕运,更是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业。为便利漕运,先后开凿了会通河、清江浦、白塔河等。 |
| C.陈瑄治理漕运,筹划周密:设置水闸,利于船只通行;建造粮仓,用于转运粮食;设馆置卒,避免船只搁浅;凿井植树,方便行路之人。 |
| D.陈瑄镇守淮安期间,向宣宗皇帝进言,建议变民运为兑运,认为这样可节省人力财力,既方便军士,也便利百姓。 |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时江南漕舟抵淮安,率陆运过坝,逾淮达清河,劳费其钜。(5分)
(2)凡所规画,精密宏远,身理漕河者三十年,举无遗策。(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
萧惠,字伯仁,小字脱古思。从伯父排押征高丽,至奴古达北岭,高丽阻险以拒,惠力战,破之。及攻开京,以军律整肃闻,授契丹行宫都部署。太平六年,讨回鹘阿萨兰部,征兵诸路,独阻卜酋长直刺后期,立斩以徇。进至甘州,攻围三日,不克而还。时直剌之子聚兵来袭,阻卜酋长鸟八密以告,惠未之信。会西阻卜叛,袭三克军,都监涅鲁古、突举部节度使谐理、阿不吕等将兵三千来救,遇敌于可敦城西南。谐理、阿不吕战殁,士卒溃散。惠仓卒列阵,敌出不意攻我营。众请乘时奋击,惠以我军疲敞,未可用,弗听。鸟八请以夜斫营,惠又不许。阻卜归惠乃设伏兵击之前锋始交敌败走是时帝欲一天下谋取三关集群臣议惠曰:“两国强弱,圣虑所悉。宋人西征有年,师老民疲,陛下亲空六军临之,其胜必矣。”帝从惠言,乃遣使索宋十城,会诸军于燕。惠与太弟帅师压宋境,宋人重失十城,增岁币请和。惠以首事功,进韩王。十二年,兼北府宰相,同知元帅府事,又为北枢密使。十七年,尚帝姊秦晋国长公主,拜驸马都尉。明年,帝复征夏国。惠自河南进,战舰粮船绵亘数百里。既入敌境,侦候不远,铠甲载于车,军士不得乘马。诸将成请备不虞,惠曰:“谅祚必自迎车驾,何暇及我?无故设备,徒自弊耳。”数日,我军未营。候者报夏师至,惠方诘妄言罪,谅祚军从坂而下。惠与麾下不及甲而走。追者射惠,几不免,军士死伤尤众。师还,以惠子慈氏奴殁于阵,诏释其罪。十九年,请老,诏赐肩舆入朝,策杖上殿。辞章再上,乃许之,封魏国王。诏冬夏赴行在,参决疑议。清宁二年薨,年七十四,遗命家人薄葬。
(节选自《辽史·列传第二十三》)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独阻卜酋长直刺后期,立斩以徇徇:当众宣布号令。 |
| B.十七年,尚帝姊秦晋国长公主尚:高攀婚姻。 |
| C.诸将咸请备不虞 虞:料想。 |
| D.诏赐肩舆入朝,策杖上殿策:拄着。 |
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阻卜归惠/乃设伏兵击之/前锋始交敌败走/是时/帝欲一天下/谋取三关/集群臣议/ |
| B.阻卜归/惠乃设伏兵击之前锋/始交敌败走/是时帝欲一天下谋/取三关/集群臣议/ |
| C.阻卜归/惠乃设伏兵击之/前锋始交/敌败走/是时帝欲一天下/谋取三关/集群臣议/ |
| D.阻卜归惠/乃设伏兵/击之前锋/始交敌败走/是时/帝欲一天下谋取/三关集群臣议/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萧惠英勇善战,军律整肃。他随伯父征伐高丽,全力作战,打败高丽;后来进攻开京,因所辖部队纪律严整,被授官契丹行官都部署。 |
| B.萧惠洞察时局,战宋首功。萧惠分析辽国与宋国的强弱格局,建议皇帝亲征宋国,自己与大兄弟率大军逼近宋国边境,迫使宋国割地增币请和。 |
| C.萧惠移师西夏,智勇俱废。辽帝征伐西夏,萧惠率领浩浩荡荡的大军从黄河南进军,已人敌境,轻敌傲慢,险些被迫兵射死。 |
| D.萧惠战败罪重,幸免逃责。他身为驸马都尉,与夏作战,判断战局有误,战败责任重大,但因儿子战死,皇帝下令免去其罪。 |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宋人西征有年,师老民疲,陛下亲率六军临之,其胜必矣。
(2)谅祚必自迎车驾,何暇及我?无故设备,徒自弊耳。
阅读下面的《论语》和《孟子》选段,完成后面题目。
君子义以为上。君子有勇而无义为乱,小人有勇而无义为盗。(《论语·阳货》)
对曰①:“王请无好小勇。夫抚剑疾视曰:‘彼恶敢当我哉!’此匹夫之勇,敌一人者也。王请大之!《诗》云:‘王赫斯怒,爰整其旅②,以遏徂莒③,以笃周祜④,以对⑤于天下。’此文王之勇也。文王一怒而安天下之民。“(《孟子·梁惠王下》)
[注释]①这是孟子对齐宣王说的一段话。②旅:众。③徂莒:此处指来侵的敌众。④笃:厚;祜:福。⑤对:答。
(1)孔子和孟子对于“勇”的认识的角度有何不同?
(2)请联系上面语段,谈谈你对“大勇”的认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与方正学书①
【明】王叔英
仆于执事②别十余年。其间情慕之浅深,书问之达否,曰事之细者耳,姑置之不足道也。惟执事之身,系天下之望。士之进退、天下之幸不幸与焉。侧闻被召,计此时必已到京获膺大任矣。兹实天下之大幸也,故敢有说以进于左右焉。
凡人有措天下之才者固难,自用其才者尤难。如子房之于高祖,能用其才者也;贾谊之于文帝,未能自用其才者也。何则?子房之于高祖,察其可行而后言,言之未尝不中,高祖得以用之,而当时受其利。故亲如樊、郦,不可得而间;信如平、勃,不可得而非;任如萧、曹,不可得而夺。此子房所以能自用其才也。贾谊之于文帝,不察其未能而易言之,且又言之太过,故大臣绛、灌之属,得以短之。于是文帝不能用其言,此贾谊所以不获用其才也。方今圣天子求贤用才之意,上追尧、舜,固非高祖、文帝可比;而执事致君泽民之术,远方皋、夔③,亦非子房、贾谊可伦。真所谓明良相逢,千载一时者也。将见吾君不问则已,问则执事必能尽言;执事不言则已,言则吾君必能尽用。致斯民于唐虞雍熙④之盛者,在是矣。岂非天下之幸欤!
虽然,天下之事固有行于古而亦可行于今者,亦有行于古而难行于今者。如夏时、周冕之类,此行于古而亦可行于今者也;如井田、封建之类,可行于古而难行于今者也。可行者而行之,则人之从之也易;难行者而行之,则人之从之也难。从之易则民乐其利,从之难则民受其患。此君子之用世,贵乎得时措之宜也。执事于此,研诸虑而藏诸心者非一日矣。措之犹反掌耳,尚何待于愚言之赘哉!然仆闻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故不能无言于左右耳。
夫人情爱其人之深,而虑其患之至者,必救其失于患之先。苟待其既失而后救之。是乃爱之浅而虑之疏也,其得为忠乎?天下知执事之深,爱执事之至,如仆者固多矣,窃谓忠于执事,未有能有过于仆者,伏惟稍垂察焉。
【注】①这封书信写于方正学被征召进京之初。方正学即方孝孺,明初著名学者,建文元年召为翰林侍讲,进侍讲学士,文学博士,深得惠帝信任,于国家大政,多所建议。燕王朱棣攻破南京后,方孝孺被执不屈,遂被杀,并灭九族。“正学》是他的书斋的名称,学者称他为“正学先生》。作者王叔英时为知县。②执事,对人的敬称。③皋,皋陶(gāo yáo),传说中舜的贤臣,狱官之长。夔(kuí),人名,传说中的舜的贤臣,乐官之长。④唐虞,即尧、舜,因尧又称陶唐氏,舜又称有虞氏。雍熙,和乐光明的意思。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获膺大任矣膺:承当 |
| B.故亲如樊、郦,不可得而间间:离间 |
| C.故大臣绛、灌之属,得以短之短:短处 |
| D.贵乎得时措之宜也宜:合适,适宜 |
下列四组中,全都表明作者敢于忠言直谏的一组是 ()
①惟执事之身,系天下之望
②故敢有说以进于左右焉
③执事不言则已,言则吾君必能尽用
④执事于此,研诸虑而藏诸心者非一日矣
⑤故不能无言于左右耳
⑥窃谓忠于执事,未有能有过于仆者
| A.①②④ | B.①③⑥ | C.③④⑤ | D.②⑤⑥ |
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与方孝孺阔别十余年,仰慕他的才学,时常以书信求教。这封信写于方孝孺被召进京之后。 |
| B.张良和贾谊都有治国之才,但两个人的境遇迥然不同,其原因关键在于能否善于正确运用自己的才学。 |
| C.作者认为井田制和分封制在古代可以推行,在当时难于推行,表现了作者对方孝孺知难而上的改革精神的赞美。 |
| D.作者对方孝孺爱之深、谏之切,委婉中透出心迹,切盼方孝孺能自用其才,表现了对朋友的真诚情谊。 |
请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远方皋、夔,亦非子房、贾谊可伦。
⑵必救其失于患之先。
阅读下面的《论语》和《孟子》选段,完成后面的题目。
①子曰:“吾之于人也,谁毁谁誉?如有所誉者,其有所试①矣。斯民也,三代②之所以直道而行也。”(《论语·卫灵公》)
②孟子曰:“言人之不善,当如后患何?”(《孟子·离娄章句下》)
【注】①试:考验。②三代:指夏、商、周三代。
(1)对于评论他人,孔子和孟子有何相同的主张?请简要概括。
答:
(2)对评论者,孔子和孟子有何不同的告诫?请简要分析。
答: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鸭沼观荷
王韬
余生甫里,即以唐陆天随①而得名。天随子隐居不仕,时与皮日休唱和,自号甫里先生,尝作《江湖散人传》以见志。没后,亮节高风,里人思之不置。以先生在时喜斗鸭,有斗鸭栏,乃凿地为池沼,方塘如鉴,一水潆洄。中央筑一亭,曰“清风亭”,东西通以小桥,四周环植榆柳桃李。盛夏新绿怒生,碧阴覆檐际,窗棂四敞,凉飙飒然,袭人襟裾。中供天随子像,把卷危坐,须眉如生。去亭百数十武,先生之墓在焉。或云后人葬其衣冠处,将以留古迹而寄遐思者也。亭中楹联颇夥,余师一联云:“白酒黄花,九日独高元亮枕;烟蓑雨笠,十年长泛志和船。”特举二君以比拟先生,当矣。
池种荷花,红白相半。花时清芬远彻,风晨月夕,领略尤胜。里中诗人夏日设社于此亭,余亦获从诸君子后,每至独早。
每岁六月二十四日,必招邀群彦,为荷花祝生日。闺秀能诗者亦许入社,但不亲至耳。余定莲为君子之花,具有四德:香清,韵远,品洁,色纯。
观荷之约,以花开日为始,三日一会,肴核以四簋为度,但求真率,毋侈华靡。甫里本属水乡,多菱芡之属。沉李浮瓜②,青红错杂,堆置盘中,亦堪解暑。
诸社友以先生生平固喜蓄鸭,因于池畔另辟鸭舍,蓄白鸭数头,修洁可爱。红衣翠盖间,点缀以白羽翩跹,亦复不俗。池旁环围石阑,阑柱悉凿鸭,其首皆回向先生,以先生固背北面南也。鸭在羽族中,蠢然一物耳;自先生有“能言”③一语,遂足供园林清玩,洵④乎文人之口不可测也如此。
余违甫里几四十年,回首前尘,无殊梦影。每值荷花盛开,辄若置身于莲亭鸭沼间也。
(节选自《漫游随录》)
【注】①陆天随:即陆龟蒙,唐朝文学家,别号天随子、江湖散人、甫里先生,苏州甫里人。②沉李浮瓜:指冷食的瓜果。③能言:某宦官用弹弓杀死一只鸭子,陆龟蒙曾对他说,“某养此鸭,能人言;方欲上进,君何杀之?”④洵:确实,诚然。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把卷危坐危:端正。 |
| B.领略尤胜胜:优美。 |
| C.肴核以四簋为度度:次数。 |
| D.余违甫里几四十年违:离开。 |
下列四组中,全都属于从视觉角度描写池沼之景的一组是()
①方塘如鉴,一水潆洄
②四周环植榆柳桃李
③盛夏新绿怒生,碧阴覆檐际
④池种荷花,红白相半
⑤花时清芬远彻
⑥沉李浮瓜,青红错杂
| A.①②⑥ | B.①③④ | C.②③⑤ | D.④⑤⑥ |
下列对文章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写老师在对联中拿陶渊明、张志和“比拟”陆龟蒙,突出了陆龟蒙的高洁。 |
| B.作者写为荷花庆祝生日,表达了对荷花的喜爱,也反映了自己雅致的生活情趣。 |
| C.陆龟蒙喜欢斗鸭,他去世后乡人社友或凿池筑亭,或石阑凿鸭,以寄怀念之情。 |
| D.文章以“观荷”为线索,侧重描绘“鸭沼”中的荷花及其周边景物的自然之美。 |
请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闺秀能诗者亦许入社,但不亲至耳。
译:
(2)其首皆回向先生,以先生固背北面南也。
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