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训蒙大意示教读注刘伯颂等
明•王守仁
古之教者,教以人伦。后世记诵词章之习起,而先王之教亡。今教童子,惟当以孝、弟、忠、信、礼、义、廉、耻为专务。其栽培涵养之方,则宜诱之歌诗以发其志意,导之习礼以肃其威仪,讽之读书以开其知觉。今人往往以歌诗习礼为不切时务,此皆末俗庸鄙之见,乌足以知古人立教之意哉!
大抵童子之情,乐嬉游而惮拘检,如草木之始萌芽,舒畅之则条达,摧挠之则衰痿。今教童子,必使其趋向鼓舞,中心喜悦,则其进自不能已。譬之时雨春风,沾被卉木,莫不萌动发越,自然日长月化。若冰霜剥落,则生意萧索,日就枯槁矣。故凡诱之歌诗者,非但发其志意而已,亦所以泄其跳号呼啸于咏歌,,宣其幽抑结滞于音节也。导之习礼者,非但肃其威仪而已,亦所以周旋揖让而动荡其血脉,拜起屈伸而固束其筋骸也。讽之读书者,非但开其知觉而已,亦所以沉潜反复而存其心,抑扬讽诵以宣其志也。凡此皆所以顺导其志意,调理其性情,潜消其鄙吝,默化其粗顽。日使之渐于礼义而不苦其难,入于中和而不知其故。是盖先王立教之微意也。
若近世之训蒙稚者,日惟督以句读课仿,责其检束而不知导之以礼,求其聪明而不知养之以善,鞭挞绳缚,若待拘囚。彼视学舍如囹圄而不肯入,视师长如寇仇而不欲见,窥避掩覆以遂其嬉游,设诈饰诡以肆其顽鄙,偷薄庸劣,日趋下流。是盖驱之于恶而求其为善也,何可得乎?
凡吾所以教,其意实在于此。恐时俗不察,视以为迂 ,且吾亦将去,故特叮咛以告。尔诸教读,其务体吾意,永以为训。毋辄因时俗之言,改废其绳墨,庶成“蒙以养正”之功矣。念之念之!
选自王阳明《传习录》
注:教读,社学的教师。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则宜诱之歌诗以发其志意诱:引诱 |
B.乐嬉游而惮拘检惮:害怕 |
C.日使之渐于礼义而不苦其难渐:接近 |
D.设诈饰诡以肆其顽鄙肆:放纵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①后世记诵词章之习起②巫医乐师百工之人 |
B.①讽之读书以开其知觉②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
C.①若冰霜剥落,则生意萧索②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 |
D.①责其检束而不知导之以礼②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王阳明认为儿童教育要多措并举,通过吟唱诗歌来激发志趣,通过学习礼仪来端正仪表言行,通过劝导读书来开启智慧,从而达到激发志意、严肃仪容、开发智力的目的。 |
B.在王阳明看来,把对儿童进行“歌诗”“习礼”教育视为“不切时务”的观点是错误的。他并不推崇重视道德培养的古代教育。 |
C.王阳明主张儿童教育要根据其年龄特点,顺应他们爱嬉戏玩耍的天性,因势利导,使他们内心愉悦,从而增强学习的兴趣。 |
D.王阳明批评了当时的教育存在的违背规律、多施惩罚等错误做法,认为那样做会导致学生厌学以致学业难成。 |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2分)
(1)如草木之始萌芽,舒畅之则条达,摧挠之则衰痿。(3分)
译文:
(2)凡此皆所以顺导其志意,调理其性情,潜消其鄙吝,默化其粗顽。(5分)
译文:
(3)毋辄因时俗之言,改废其绳墨,庶成“蒙以养正”之功矣。(4分)
译文:
阅读以下语段,回答问题
初,济阴王思与习俱为西曹令史。思因直曰白事,失太祖指。太祖大怒,教召主者,将加重辟。时思近出,习代往对,已被收执矣,思乃驰还,自陈己罪,罪应受死。太祖叹习之不言,思之职分,曰:“何意吾军中有二义士乎?”后同时擢为刺史,思领豫州。思亦能吏,然苛碎无大体,官至九卿,封列侯。(《三国志》)对此段内容理解全面的一项()
A.本段主要赞扬了王思引分自责,勇于承担责任的精神。 |
B.本段主要赞扬了习以身代思,受不测之祸无怨言的那种重情重义的精神。若使思不引分,主不加恕,则习所谓自经子沟读而莫之知也。 |
C.本段比较全面写了王思这个人物,一方面,引分自责,另一方面,苛碎无大体。 |
D.本段主要写了太祖心胸开阔,能够原谅下臣之过,不加追究。 |
以下加黑词都是官职升迁的词汇,按升、降、不升不降归为三类,选出归类正确的一组()
①皇上超擢四品卿衔军机章京②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③予左迁九江郡司马④后同时擢为刺史⑤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⑥再迁为太史令⑦初辟司徙府,除左著作郎⑧贺卿得高迁⑨徙齐王信楚王⑩满堂虚左待,众目望乔迁
A.①④⑥⑧⑩/③⑨/②⑤⑦ |
B.①⑥⑧⑩/③⑨/②④⑤⑦ |
C.①⑥④⑧/③⑩/②⑤⑦⑨ |
D.①④⑥⑧⑩/③/②⑤⑦⑨ |
解释划线词的意思
①.教召主者,将加重辟()
②.唇吻翕辟()
③.辟病梅之馆以贮之()
④.连辟公府,不就()
⑤.秦国辟远()
⑥.境内之民无辟淫之心()
阅读以下语段,回答文后题
余既为此志,后五年,吾妻来归,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吾妻归宁,述诸小妹语曰:“闻姊家有阁子,且何谓阁子也?”其后六年,吾妻死,室坏不修。其后二年,余久卧病无聊,乃使人复葺南阁子,其制稍异于前。然自后余多在外,不常居。 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下边各句中划线的词有的现代汉语已经不用,有的意义古今有别,请分别予以解释:
①.余自束发读书轩中()
②.吾妻归宁,述诸小妹语()
③.或凭几学书()
④.后五年,吾妻来归()
⑤.闻姊家有阁子,且何谓阁子也()
⑥.使人复葺南阁子,其制稍异于前()下各组句子中划线的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余既为此志始皇既没,余威震于殊俗 |
B.闻姊家有阁子,且何谓阁子也县官且顺群臣言 |
C.余久卧病无聊,乃使人复葺南阁子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质于齐,兵乃出 |
D.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如其克谐,天下可定也 |
翻译以下句子:
①.乃使人复葺南阁子,其制稍异于前
②.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
③.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
④.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万簌有声
阅读以下语段,回答文后题
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迨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家有老妪,尝居于此。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抚之甚厚。室西连于中闺,先妣尝一至,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妪又曰:“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吾从板外相为应答。”语未毕,余泣,妪也泣。余自束发读书轩中,一日,大母过余曰:“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比去,以手阖门,自语曰:“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顷之,持一象笏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选出下列句中“西”字的用法不同的一项:()
A.室西连于中闺 | B.东犬西吠 |
C.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 | D.北救赵而西却秦 |
比较下列每组句子中划线的字的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迨诸父异爨 请迨其未毕陈而击之
②客逾庖而宴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A.两个“迨”字相同,两个“逾”字不同 |
B.两个“迨”字相同,两个“逾”字也相同 |
C.两个“迨”字不同,两个“逾”字相同 |
D.两个“迨”字不同,两个“逾”也不同 |
阅读以下语段,回答文后题
项脊轩,旧南阁子也。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百年老屋,尘泥渗漉,雨泽下注;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又北向,不能得日,日过午已昏。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前辟四窗,垣墙周庭,以当南日,日影反照,室始洞然。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旧时栏,亦遂增胜。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万簌有声;而庭阶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下列句中划线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三五明月之夜,明月半墙 |
B.今南海之生死未卜孔子述三五之法,明周公之业贫者自南海还 |
C.布衣提三尺取天下臧太守枉用三尺,以仇一言之憾 |
D.名达于缙绅间大阉之乱,缙绅而能不移其志者 |
“垣墙周庭”的意思是“在院子周围砌上墙”,其中作为动词用的词是:()
A.垣 | B.墙 | C.垣墙 | D.周 |
本段从、、几个方面写老屋;老屋一经修葺,便生意盎然,可爱可喜。作者又具体写出了居室及四周环境的和及心情的。
作者在环境描写中,巧妙地运用了以动显静的写法。突出静的句子是,以动显静的句子是,动静高度和谐,给人以美感。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项王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范增起,出,召项庄,谓曰:“君王为人不忍。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庄则入为寿。寿毕,曰:“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项王曰:“诺。”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
于是张良至军门见樊哙。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甚急!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哙曰:“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哙遂入,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张良曰:“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哙拜谢,起,立而饮之。项王曰:“赐之彘肩!”则与一生彘肩。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啖之。项王曰:“壮士!能复饮乎?”樊哙曰:“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怀王与诸将约曰:‘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闭宫室,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项王未有以应,曰:“坐。”樊哙从良坐。坐须臾,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下列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
B.![]() |
C.![]() |
D.![]() |
下列句中“然”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是()
例句: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
A.沛公默然 | B.然富贵人读书者有几 |
C.沛公然其计,从之 | D.輮使之然也 |
下列对选段内容的分析和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樊哙“夫秦王有虎狼之心”等等一番话,表面上是抨击秦王,实际上是指责项王。 |
B.樊哙有的话同前文所写刘邦与项伯的对话几乎完全一样,这表明刘邦方面上下一致,同心协力。 |
C.樊哙引怀王与诸将相约的话,意在提醒项羽,应该当王的是刘邦,而不是你项羽。 |
D.司马迁的笔下,樊哙绝不仅是一个其忠可嘉、其勇可贾的勇士,而且是一个机警干练、能言善辩的智者。 |
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1)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
(2)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