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斌铄教授曾这样评价一位中国近代思想家:“先生于中西治术学理,实能究极源委,有以探其异同得失之所在……其翻译西书,志在补偏救弊,有目的、有分寸,与盲从西人,一往不返者大异。”这位思想家是( )
A.魏源 | B.严复 |
C.康有为 | D.谭嗣同 |
“经过20年社会、政治的剧变,一种新的政治浪潮在西方世界逐渐抬头……开始于1979年撒切尔夫人出任英国首相,直到1980年底里根当选美国总统后,这一浪潮才真正发挥力量。”“新的政治浪潮”主要包括
①适当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②推行私有化
③缩小“福利国家”的规模④增加政府的公共开支
A.①②③ | B.①③④ | C.②③④ | D.①②③④ |
“一个舰队决定它速度的不是那艘航行最快的船只,而是那艘最慢的船只。如果我们改善了困难群体的生活状况,也就改善了整个社会的生活状况。”下列与改善困难群众生活、关注社会福利有关的事件是 ①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②罗斯福新政 ③二战后西欧各国的社会改革 ④人民公社化运动
A.①②③ | B.②③ | C.②③④ | D.①②③④ |
《道德经》讲:“信言不美,美言不信。”“诚信”有利于人格的塑造,也是现代经济正常运行的主要保障。罗斯福新政的措施中,具有诚信机制作用的是
A.调节工业生产,避免盲目竞争 | B.整顿银行,建立联邦储蓄保险公司 |
C.兴办公共工程,扩大经济需求 | D.实行美元贬值,刺激出口 |
图1、2、3是有关美国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的漫画,对此解读不符合当时社会状况的是
图1图2图3
A.生产严重过剩 | B.通货膨胀严重,百姓无力购买商品 |
C.失业加剧贫困,社会购买力下降 | D.体现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
某学习小组开展研究性学习,成员们搜集了“煤气行业的股票应声下跌”、“卢米埃尔兄弟与电影”、“美孚石油公司的兴起”、“西方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等素材。综合上述素材分析,该研究性学习的主题最可能是
A.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 | B.美国经济的崛起 |
C.甲午战争对中国的影响 | D.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兴起与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