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鲁迅爱书的故事
鲁迅小时候,爱买书,爱看书,爱抄书,把书看作宝贝一样。
还在进“三味书屋”前,他就在自己的启蒙老师——一位远房的叔祖那里看了不少带图的书。这位老师曾经告诉他,有一部绘图的《山海经》,画着人面的兽、九头的蛇、三脚的鸟、生着翅膀的人、没有头而以两乳当作眼睛的怪物……可惜一时找不到啦。这么有趣的一本书,可把鲁迅吸引住了。他念念不忘,梦寐以求,这可把他的保姆长妈妈感动了。长妈妈不识字,她探亲回来时,就设法给鲁迅买回了这部书。一见面,长妈妈把一包书递给鲁迅,高高兴兴地说:“哥儿,有画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
一听这消息,鲁迅欣喜若狂,赶紧把书接过来,打开纸包,看了起来。
这是鲁迅最初得到的心爱的书本。后来,识字渐渐多起来了,他就自己攒钱买书。过年,有种习俗,大人往往给孩子一点钱,鲁迅得到这些钱后,总是舍不得零花,攒起来买书看。
鲁迅小时候,不仅酷爱读书,而且还喜爱抄书,抄过很多。显然,抄书使他受益匪浅。他的记忆力那么好,读过的书能经久不忘。这与他抄书的爱好(hào  hǎo)密切相连。
鲁迅小时候对于书籍特别爱护。他买书回来,一定要仔细检查发现有污迹或者装订有毛病,就不怕麻烦地到书店调(diào  tiáo)换。有些线装书,很容易脱线,他就自己动手改换封面,重(chóng  zhòng)新装订。看书的时候,他总是把桌子擦得干干净净,看看手指脏不脏。他最恨用中指或食指在书面上一刮,使书角翘起来,在捏住它翻过去的翻书习惯。他还特意为自己准备了一只箱子,把各种各样的书整整齐齐地放在里面,放了樟脑丸,防止虫蛀。
鲁迅小时候养成爱书如宝的好习惯,贯穿了他的一生。鲁迅一生清贫,最大的财产就是他这些宝贵的藏(zàng cáng)书了。
(1)划去括号中不正确的读音。
(2)查字典填空。
“受益匪浅”的“匪”字,按音序查字法应先查大写字母(   ),再查音序(    );按部首查字法应先查部首(  ),再查(    )画。“匪”意思是:      
A)不,不是  B)不合理的,不对的  C)跟“不”搭用,表示必须。 “受益匪浅”中“匪”字的意思应选(      )                     
(3)用“    ”画出全文的中心句。
(4)用“    ”文中的过渡句,它的作用是               
(5)你能用简短的一两句话说说文章的主要内容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读句子谈理解。 
鲁迅一生清贫,最大的财产,就是他的这些宝贵的藏书了。这句话的意思是:                                     
                                                                                                                 
鲁迅小时候对于书籍特别爱护。这句话中“特别”一词能否删掉?为什么?
                                                                                                                 

科目 语文   题型 现代文阅读   难度 较难
知识点: 记叙文(写景)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课文节选,完成练习。
莱伊恩自信只要一根坚固的柱子足以保证大厅安全,他的“固执”惹恼了市政官员,险些被送上法庭。莱伊恩非常苦恼,坚持自己原先的主张吧,市政官员肯定会另找人修改设计;不坚持吧,又有悖自己为人的准则。máo dùn( )了很长一段时间,莱伊恩终于想出了一条妙计,他在大厅里增加了四根柱子,不过这些柱子并未与天花板接触,只不过是装装样子。
三百多年过去了,这个秘密始终没有被人发现。直到前两年,市政府准备xiū shàn( )大厅的天花板时,才发现莱伊恩当年的“弄虚作假”。消息传出后,世界各国的建筑专家和游客云集。当地政府对此也不加yǎn shì( ),在新世纪到来之际,特意将大厅作为一个旅游景点对外开放,旨在引导人们chóng shàng( )和相信科学。
作为一名建筑师,莱伊恩并不是最出色的。但作为一个人,他无疑非常伟大,他能始终恪守自己的原则,哪怕是遭遇到最大的阻力,也要想办法抵达胜利。
1.看拼音,写词语。
2.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安全( )自信( )伟大( )弄虚作假( )
3.“秘密”的意思是___________。文中“秘密”具体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照样子把句子写完整。
例:他能始终恪守自己的原则,哪怕是遭遇到最大的阻力,也要想办法抵达胜利。
他___________,哪怕___________,也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橘林
沉甸句的秋日来到的时候,橘子熟了。橘林里一片阳光,一片橘黄。累累的果实,把许多枝条都压弯了。我跟妈妈(挎垮)着篮子到橘林里来采橘子。橘子树不高,很好采,一个,两个,三个……橘子很快地装满了一(蓝篮)子。
妈妈坐在田埂边休息,剥着橘子吃。我却来到一棵小橘树旁,这棵橘子树,是我前年种下的,现在也有一人多高了。它也结橘子了,这是它头一回结橘子呀,数一数,一共十八个。这棵小橘树,站在橘林里虽然不起眼,但它也在用全心吸收营养,吸收阳光,结出红红的橘子来。
我(拣捡)了两个熟透的摘下来,剥开橘皮,吃上一瓣橘子,凉凉的,甜甜的,水津津的橘子(滑猾)进我喉咙里,好舒服呀!我跑到妈妈跟前,将一个大红橘子递给妈妈,说:“这是我种的树上结的,可甜哪!”
妈妈捧着这个橘子,望着我,微微地笑。
1.在文中括号里划去不正确的字。
2.照样子写词。
例:(沉甸甸)的秋日
( )的秋日 ( )的冬日
( )的春日 ()的夏日
3.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或近义词。
反义词:难受( )
近义词:不显眼( )
4.摘录描写橘子好吃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为什么“妈妈捧着这个橘子,望着我,微微地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课文节选,完成练习。
一到樱桃成熟的季节,大人们就讲“樱醉,桃饱,李伤胃”,管教我们不要滥吃。但我们哪肯顺从,常常是从这个果园奔到那个果园吃樱桃,把小肚子吃得鼓鼓的。大人们见了也拿我们没办法。因为村上是有这样的习俗:无论村内村外的人,或是过路客,见了水果摘几个吃吃是可以的,只要你不带走,便没有人管你。现在想想,这也是我们家乡的一种好客风尚——不吝啬,但不允许自私。
红樱桃鲜红透亮,小巧玲珑,长在纤细的绿色果柄上,就像用丝绒拴着的红玛瑙球儿。有时候,阿妈采几颗放在白瓷盘里招待客人,那就更好看了。我每次吃红樱桃都要玩赏一番,吞进肚子里后,仿佛觉得连肠子也是红一节、红一节的。
1.写出反义词。
快乐( )吝啬( )纤细( )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_________的修辞手法描写了樱桃的_________和_________。
3.文中破折号的作用是( )(写序号)。
(1)表示声音延长。
(2)表示解释说明。
(3)用于话题突然转变。
4.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我们家乡的一种好客风尚——“不吝啬”,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但不允许自私”,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


初春的一天,我从火车站出来,几(jī jǐ)乎是被人流拥上了公共汽车。一上车,我的目光便被一位靠窗坐的老军人吸引住了。他年近七十,军帽下露出雪白的鬓发,在鲜艳夺目的帽徽领章映衬下,显示出一种军人的威严。
车到五一广场站,我终于轮到了一个座位,站得僵硬的双腿得到了解脱。这时,上来一位抱孩子的妇女,车厢里响起了售票员的声音:“哪位同志给抱小孩的让个座!”我这个年轻人本来想站起来,可是想到那站立的滋味,实在难受。迟疑之间,那稳重、沉默的老军人突然第一个开了口:“请到这里坐吧!”他扶着椅背(bēi bèi)吃力地站起来,拉过妇女坐在他的座位上,那军人头顶上的红星仿佛是一朵鲜红的彩霞,在车厢里闪闪发光。
此刻,我身下的椅子像长了无数的钢针,使我疼痛难忍,我第一次体会到坐着的滋味要比站着难受得多。于是,我悄悄地离开了座位,让更需要的人去歇歇吧!谁知,车子猛一停,强大的惯性使我失去了平衡,身子不由自主地向前栽去,一脚踩在老军人的脚背上,可是他竞一点儿知觉也没有。
终点站到了,人们蜂拥而下,老军人最后一个走出车门。此时,我看到他的左腿直挺挺地朝前挪动,发出咯吱咯吱的响声。啊!原来是假肢!我心头突然涌上一种热辣辣的感觉,不由得停住脚步,望着他那一跛一跛的身影消失在茫茫的人海中……
1.在括号内圈出正确的读音。
2.比一比,再组词。
栽( )脱( )涌( )
载( )说( )拥( )
3.用直线划出文中的比喻句,再填空。
这句话把___________比作___________。
请你再写一句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联系上下文填空。
我第一次体会到坐着的滋味要比站着难受得多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我心头突然涌上一种热辣辣的感觉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理解与运用。
我小心地摘下独果,放在奶奶手中。奶奶抚摸着,嘴里不住地叨念:“独果,这是独果。这可是个宝物哇!”猛地,她像想起了什么似的,把橙子往我手里一塞:“小荣,快吃了,快,吃了会聪慧过人!”
“奶奶,您吃吧,您吃了能长生不老,多好!”
“你吃吧,我怕酸。”
我执意不肯,尽管心里很想尝尝这“宝物”到底是个什么味儿。我咽了咽口水,就跑开了。
玩了一会儿回家,只见那“宝物”还端端正正地摆在桌上。这时,妈妈正在对奶奶说:“娘,还是您老人家吃了吧,吃了会延年益寿的!”奶奶笑着劝妈妈:“这稀罕的宝物,传说能治百病,你就吃了吧。家中里里外外都靠你一个人,身子不硬朗不行啊!”
妈妈说□□您老别信那些□来□我们三个分着吃□□
□反正我不吃□□奶奶说□
“好吧,既是宝物,留着更好。”妈妈找来一个网袋,把宝物挂在奶奶的蚊帐上。
从此,屋子里飘溢着一股沁人心脾的香气。
1.在文中□里补上所缺的标点。
2.理解课文内容,填空。
(1)“猛地,她像想起了什么似的”。奶奶究竟想起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怕酸,你吃吧。”
奶奶不是真的“怕酸”,是因为__________,这句话体现了奶奶__________。
(3)从此,屋子里飘溢着一股沁人心脾的香气。
这屋子里不仅仅飘荡着_____________,更是洋溢着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句练习。
如果你拥有这只独果,你会怎样?请写一段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